基于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数学教学状况的调查

2016-03-17 05:38斯彩英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职生学会高职

斯彩英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12)

基于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数学教学状况的调查

斯彩英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12)

数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仅承担着为专业学习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调查表明:近一半左右高职生认同数学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会学习”的再学习能力薄弱,“学会应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欠缺,“学会融入”的团队合作及与人交流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必须从进一步加强认识和引导、创新课堂教学、统筹兼顾等方面加以改进。

高职数学可持续发展调查思考

1 调查背景及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社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及工作岗位的不断变换。这对劳动者的就业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要由单纯的针对岗位扩展到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培养其综合素质,优化其素质结构,进一步拓展其生存与发展空间,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在2011年10月12日下发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指出:各类职业院校是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促进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另据麦可思对本院的数据调查显示:2012级新生中,55%的新生最高学历目标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尤其是专科提前批人群有学历提升意愿的比例(73%)最高,即有一半以上的高职生有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然而,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弱,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1]。数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仅承担着为专业学习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升科学综合素质的作用。当前,数学已经渗透到工程、科学、医学和经济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因此,良好的数学基础有助于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学习理解专业课程,也是其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继续学习以及能够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也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学数学或是数学成绩较好的毕业生。他们认为,这类学生思维能力强,反应快,善于把各类纷繁复杂的工作有序化。因为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统计归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对高职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其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数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满足高职培养目标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即“学会学习”的再学习能力。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提高发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即“学会应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③不仅要使学生增长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群体的意识,要使学生不仅关心自己的成长,而且能很好地融入到家庭、社会、国家、人类的和谐发展中去,也就是要提高“学会融入”的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8.33%;有效问卷291份,有效率为97%。调查范围和对象为学院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高职生。其中,一年级占59.7%,二年级占40.3%;理工生占72.5%,文科生占27.5%。调查方法以抽样问卷调查为主,座谈会和访谈法为辅,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 查结论分析

3.1高职生对数学在自身可持续发展中的认知度较高

在“你的最高学历目标是什么”的调查中,58.4%的高职生选择“本科及以上”,41.6%的高职生选择“高职专科”。这表明,大部分高职生有学历提升的需求。尤其对浙江省普通高校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来说,大部分专业只考高等数学和英语。可见,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对数学知识需求的重要性。在“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在高职教育中开设数学课?”的调查中,有67.4%的高职生选择“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19.5%的高职生认为“可有可无”,仅有13.1%的高职生认为“没必要”。在“你认为数学对于你今后的发展有用吗?”的调查中,选择“非常有用或有用”的占了52.9%,选择“一般或没用”的占了47.1%。由上可知,高职生普遍认同数学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3.2“学会学习”的再学习能力薄弱

对2014届和2015届入学高职生高考数学成绩调查表明:满分150分的数学卷,50分以下占8.5%,50~70分占26.4%,70~90分占35.4%,90~110分占26.6%,110分以上只占3.1%。可见,大部分高职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在90分以下,数学基础薄弱。同时,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当问到“你对数学课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吗?”时,仅有12.7%的学生选择“经常有”,59.5%的学生选择“偶尔有”,27.8%的学生选择“没有”。当问到“你学数学的学习计划是否有?”时,17.2%的学生选择“有计划,未执行”,62.2%的学生选择“无计划,按要求学习”,7.9%的学生选择“严格执行学习计划”,12.7%的学生选择“有计划,灵活执行”。可见,大部分高职生只会被动地学习数学,不会自学和有计划地学习。进一步在被问到“你每次如何完成作业时?”,选择“可以独立完成”的只占22.1%,49.5%的学生选择“经过努力,可独立完成”,12.6%的学生选择“看学生作业后完成”,15.8%的学生选择“不会做时,照抄答案或学生作业”。这说明,近三分之一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在被问到“你每次做完数学练习后,会归纳吗?”,17.2%的学生会“对一些知识、题型、方法进行归纳”,44.6%的学生选择“有时对一些知识、题型、方法进行归纳”,38.2%的学生选择“不知道怎样归纳或没有考虑过归纳”。这表明高职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总体欠缺。由上可见,高职生学数学总体比较被动,再学习能力较薄弱。这与高职生数学基础薄弱也有一定关系。

3.3“学会应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欠缺

当问到“你每次做完数学练习题后会思考吗?”,20.3%的学生选择“经常会对一些问题还会进一步思考”,47.7%的学生选择“有时对一些问题还会进一步思考”,32%的学生选择“不知道怎样思考或没有考虑过思考”。对高职生最擅长的题型调查中,选择“计算题”的最多,占51.7%,选择“应用题”的占19%,选择“探究题”的占11.4%,选择“证明题”的占17.9%。以上几个问题调查可见,相当部分高职生对数学的创新应用能力缺乏。

高职生对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也较缺乏。当问到“你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多吗?”时,选择“很多”的占4.5%,选择“较多”的占22.1%,选择“一般”的占48.6%,选择“很少”的占“24.8%”。因此,大部分高职生不会有意识地将数学与专业有效地结合。高职生处理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能力也差。当问到“你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与实际问题相关联时会如何处理?”时,选择“主动解决”的占16.2%,选择“偶尔看看”的占74.5%,选择“从来不看”的占9.3%。当问到“你会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出现的数学现象吗?”时,选择“经常”的占17.4%,选择“偶尔”的占43.8%,选择“从不”的占38.8%。可见,大多数高职生毫无兴趣或不会处理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4“学会融入”的团队合作、与人交流能力缺乏

很多高职生不懂得怎么与人交流数学问题。有些甚至不愿意与人交流。在调查“平时你经常与他人交流数学学习问题吗?”时,高达60.8%的学生选择“偶尔与人交流”,19.2%的学生选择“从不交流”。在“你喜欢的数学课教学方式中”,只有22.4%的学生选择“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高达59.9%的学生希望“教师授课为主体进行教学”,17.7%的学生会“根据教师给出的自学目标,自己看书解决问题”。因此,大部分高职生缺乏可持续发展应具备的“学会融入”的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4 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4.1加强认识和引导是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

尽管超过一半的高职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对人生迷茫,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更忽视了数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部分数学教师也没有重视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作用。加强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实现自我及成就事业的基础。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数学在学生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培养思维逻辑能力的思辨地位。

4.2创新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浙江省高效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浙教高教【2014】102号)文指出: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强教学互动,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组织模式,提升学生课堂关注度,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术兴趣。课堂教学是师者传道授业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习得专业技能增长见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课堂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数学教师须改变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学习终身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导向,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教会学生终身学习[3]。因此,数学教师可通过微课、慕课、“翻转式”课堂等多种课堂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开设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等课程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创建民主、平等、友好、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创新多样化的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使命。

4.3统筹兼顾是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

当前,高职教育在“实用为主”和“够用为度”的思想指导下,学校片面迎合企业需求,一味追求一次就业率,理论课程设置严重不足,实践课程的课时过大,学生缺乏与专业岗位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往往停留在低层次,仅仅满足于当时的岗位要求,而无法利用通识基础知识理论做指路明灯来进一步提高技能以创新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以学院为例,基于教育部对高职数学课时没有硬性规定,高等数学只开设第一学期64学时,根本达不到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所有数学知识。有些专业甚至不开数学课,从而使得有些想专升本的学生不得不到学校外面的培训机构去培训。由于培训路途遥远,不仅安全存在安全问题,而且耗财耗时。因此,高职学院应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尽可能多的课程和课时。既要有专业课程,还要有发展人格的普通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即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自我提高以及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基础。

总之,学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数学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建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身也要做好蕴含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

[1]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8(2):11-13.

[2]邵晓锋.数学建模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作用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6):28-30.

[3]王文娟.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1):91-92.

猜你喜欢
高职生学会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会分享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