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2016-03-17 05:38罗金菊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化学平衡药学化学

罗金菊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激发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罗金菊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化学是中职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大部分中职药学专业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大。笔者从中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基础出发,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同时结合化学与医药、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化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化学是中职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然而大部分中职药学专业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化学积极性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效率是每一位中职化学教师时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从以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了解学生化学基础 结合学生实际教学

大部分中职学生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只在初中三年级学习了一年化学课程。每年新生入学后,笔者都会对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相对薄弱,药剂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相对较好,对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方程式书写和简单计算等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中药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更差。有的学生甚至不能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部分学生甚至有抵触或厌学情绪。通过问卷和单独面谈等形式调查得知: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低,原因在于:①初中化学没有学好,基础差,即使想学,也学不好。②化学课程比较枯燥,内容实用性不强,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基础也不好,普遍感觉难学。③对未来职业定位不清晰,认为将来就业与化学关系不大,学好学坏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影响,学好专业课就行。

2 鼓励为主 分层教学 增强信心

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明显。教师应该理解并接纳学生的这种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分层次的小组教学,以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活动。笔者根据事先对教学班进行的化学基础测试结果,将学生按差异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课前把问题布置下去。每个学习小组通过预习课本查阅资料对问题有初步认识。到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把自己负责的问题作简单介绍并把本小组所得到的关于问题的资料用不同的形式向其他学生展示,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参考。例如学习溶液浓度的表示这一知识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生活中常见溶液的浓度都有哪些,药店出售的消毒酒精、医院打点滴时用的生理盐水、氯化钙注射液等,比较这些浓度在符号、数值、单位、使用范围的异同点。课堂教学中,经过学生的展示讨论、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得出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分数是最常用的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教师应根据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具体表现做出客观评价,而不是凭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相对于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分层次小组讨论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产生“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态,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2],由信心产生兴趣,由兴趣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3 遵循深入浅出教学原则 借助实验化抽象为具体[3]

某些化学理论较为抽象,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讲解,学生依然觉得枯燥,即使课堂上貌似明白了接受了,但并未理解其真正含义,课后很容易遗忘,更谈不上将其中原理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无机化学基础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讲解中,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是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据。例如:为什么某些反应需要加热,为什么药物需要放置于冰箱中保存,为什么醋酸和盐酸分别与锌粒反应放出气体的先后会不一样等等。学生们想不明白为什么化学平衡又没有腿,为什么还会移动,把宏观物体的移动和微观的移动混淆了。此时,只需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真正含义。FeCl3与K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的Fe(SCN)3,往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25 mL,分别滴加0.1 mol/L FeCl3和0.1 mol/L KSCN溶液各2滴,摇匀。此时,溶液显浅血红色,将小烧杯中的溶液分装至3支试管,然后在第1支试管继续滴加2滴0.1 mol/L FeCl3溶液,第2支试管继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第3支试管作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第1支、2支试管的溶液颜色变得更深,说明生成了更多Fe(SCN)3。这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移动并非宏观物体的位置的变动,而是指在某一可逆反应中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浓度或温度)后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浓度相化对于原来状态是增大还是减小的变化。学生观察实验中溶液颜色的深浅变化,直观地看到了浓度的变化,形象具体地体会到化学平衡移动的真正内涵,抽象生涩的理论、概念顿时变得具体生动,学生理解起来更为轻松。教师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难化易,学生自然喜闻乐见。把抽象的化学知识放在学生自己最熟悉的情景之中去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觉得化学并不难学,而且非常有趣,由兴趣产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 化学知识融入医药

多数学生选择药学专业是出于家人的建议,自己对本业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只需要学习药物的知识,化学知识对将来工作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化学知识与医药知识关系相当密切。化学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这两者的关联。仅仅给学生强调化学知识对药学专业的重要性的作用是有限的。要改变学生对化学课的偏见,教师需要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化学知识与药学专业的具体联系[4]。例如,在学习电解质的内容时,让学生查阅有关人体内电解质的知识,如:人体内存在哪些电解质,电解质在人体内起什么生理作用,应该如何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学习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内容时,可介绍人体各种体液的pH值,如成人胃液的正常pH范围是1~3,属于强酸性溶液,用于帮助食物的消化,一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胃部不适。治疗胃酸过多常用的药物是碳酸氢钠。其作用的原理实际就是酸碱中和反应,借助碳酸氢钠水解显碱性,中和胃液中过多的酸性。学习有机化合物中的烃类衍生物时,介绍假酒与甲醇、室内装修与化学污染、白色污染、农药与化学、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等,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鉴定和旧药新用的研制等等无一不涉及化学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在生化、药理、病理、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化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收集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新闻资料,使课本中的化学知识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医学,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现代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药学专业学生到药企参观学习,了解到:药品企业很看重就业人员是否有与药学相关的执业证书。例如执业药师。在执业药师的考试中,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的知识不少都与化学有关[5]。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与专业的切实需求,让学生明白化学与药学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将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认识和参与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才能有效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1]韩艳.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J].新课程:上,2013,(10):171-172.

[2]钱强,张婷婷.中职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2,(1):88-89.

[3]韦洪.中职化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4,(100):153,134.

[4]黄肇锋,谢惠春.中职无机化学课堂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探讨[J].职教通讯,2014,(18):46-47.

[5]陆静.如何提高中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J].新课程:下,2015,(3):96-97.

猜你喜欢
化学平衡药学化学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数学方法在化学平衡学习中的重要应用
小题也可大做——由一道化学平衡题想到的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