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卫生类中职学生对外科护理课程的厌学心理及对策

2016-03-17 05:38杨洁琼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科中职心理

杨洁琼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浅析卫生类中职学生对外科护理课程的厌学心理及对策

杨洁琼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本文对目前卫生类中职学生外科护理课程普遍存在的厌学心理进行浅析试图从确立理想信念,转变错误观念;培养间接兴趣,寻找学习动力;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以及优化教学环节等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以提高教学效果。

卫生类中职学生外科护理学心理

目前,我国三年制中职学生入学时为初中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较为突出,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外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也是护理岗位必备的护理技能之一。该课程所包括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所有护生日后从事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因此,以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分析学生对外科护理厌学情绪的成因并针对性列出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学生对外科护理厌学心理的成因与分析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是一所以护理专业为主的卫生类中职学校。通过对二年级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不同程度厌学心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2%。其中,具有严重厌学心理的学生占50%左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1学生方面

1.1.1不热爱所学专业,学习动机不明确对在校生进行的“你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吗?”的调查,其结果是:回答喜欢的仅占17%,回答不太喜欢的占38%,回答不喜欢的则占44%。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缺乏认知,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导致其理想抱负缺失,学习目标不明确。更有接近1%的学生是奉父母之命入学,认为自己是在为教师和家长学习。学生缺乏对专业的归属感是导致其对外科护理缺乏学习动力、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1.1.2文化素质及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较差,意志力薄弱部分学生虽然明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但由于外科护理的课程内容枯燥乏味错综复杂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教学设备在某些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教学手段简单陈旧缺乏直观性并且动手机会少,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2]。而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课堂上,学生不能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大多延续着初中时单纯用耳朵被动听课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思考,加之课程内容较难理解,导致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差。而且很多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表现出的是畏惧和退缩,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导致学习信心丧失,学习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厌学心理严重。

1.1.3缺乏成功体验,负面情绪占主导地位学习困难以及意志力薄弱极易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挫伤,同时也使其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丧失了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学校学生以农村人口为主,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存在“弃学打工赚钱”的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又使虚荣心难以满足,理想与现实不符而对社会充满仇恨,长期处于各种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使得他们的学习情绪和氛围受到严重的影响[3]。

1.2教师方面

教学内容本身生涩单调,而教师的讲授又缺乏生动的实例和诙谐的语言。部分教师教学手段陈旧,可用教学设施不够丰富而缺乏直观性。少数教师授课时未能很好地结合临床案例,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2 对策

针对目前卫生类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心理,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习效果。

2.1确立理想信念转变错误观念

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确立以后,就能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结合一些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对生命、伦理意义进行探讨,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为人类健康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接着帮助他们制订近期及远期学习目标,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2培养间接兴趣激发成就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取得学习效果的前提与保证。对于三年制中职生,入学时让他们对医学知识很快产生直接兴趣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给予积极鼓励欣赏和肯定的同时,应尽量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例、临床实践相结合,尤其要通过临床实例让其体验到学习和工作的密切关系,积极引导他们培养对医学的间接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找到学习动力,促使其产生求学心理形成学习行为,最终对抗厌学心理。笔者在从事外科护理教学五年多的时间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外科护理培养兴趣:①介绍情节生动有趣且符合学生年龄层的电视剧和电影,如《白袍之恋》、《On Call 36小时》等,并引导学生对其中涉及外科护理的设备、环境等进行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②以典型的医学剧情节为原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学习相应疾病时了解手术方法,列出护理措施,总结出完美的解决方案。③建立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病例即时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④正确地评价和适当地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进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以后,使学生学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产生愉悦情绪并强化学习动机,形成良性循环。

2.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三年制中职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等方面普遍较差。就笔者所教的外科护理而言,它内容庞杂抽象,加上医学基础课程安排的交叉性,某些课程在讲授时学生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这些都是教学困难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首先告知学生本课程的特点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困难表示理解,同时引导他们:只要遵循学习规律,找到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学好本课程。在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主要让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把握住学习的3个基本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为了加强记忆,笔者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导学生及时和反复复习,同时传授一些口诀概括、列表对比、联想等加强记忆的方法,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热情迸发了,课堂互动加强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2.4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以够用、实用为基础,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上,尽量以和蔼、欣赏的态度以及平和、亲切的语气来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力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只有直面生源现状,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住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教改措施来主动适应学生,才有可能“把铁炼成钢”,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1]杨朝晔,秦红兵.卫生类高职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4):9-11.

[2]刘丽萍.《外科护理》课程的说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61.

[3]曾华娟.农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考试周刊,2009,(14):198-201.

猜你喜欢
外科中职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心理感受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