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教学改革探析

2016-03-17 08:03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兽医学中兽医学时

范 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9)



中兽医教学改革探析

范 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9)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及高校办学方向的变化,中兽医学科体系面临着诸多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如理论课程学时过少,教材匹配性不佳,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及实验实践教学条件落后等。这些直接导致该学科在教学科研环节的停滞,同时严重影响了中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将该学科教学重新引入正轨,进而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笔者从学科所处文化环境、受关注程度及自身局限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合理配置学时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并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改善。研究旨在为下一步学科的深入改革奠定基础。

中兽医学;传统文化;人文素质;实践教学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中兽医药著作丰厚,不同时期均涌现出了高水平专家,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兽医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但是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深奥、内容过多、学时不足及硬件条件落后等问题。因此,重新审视原有教学内容和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调整是中兽医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笔者列举了在中兽医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就建立高水平中兽医人才培养体系展开探索。

1 发展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的前十几年堪称中兽医药发展的黄金时期。1956年周恩来总理签署《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中兽医的产学研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全面支持。同年7月,河北省农林厅举办中兽医进修班,中医课程达到80%。9月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民间兽医工作座谈会。10月江西省中兽医实验所成立[1]。

1958年农业部明确规定全国农林院校兽医专业必须开展中兽医教学。在毛泽东主席做出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后,中兽医学便被确定为兽医专业的主干课程。那时高校的中兽医课时超过150,毕业生基本能应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技术开展病证防治及科研活动,整个中兽医药领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2 学科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整体变迁,养殖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始阶段进入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阶段。兽医工作的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兽医学得到了普遍认可,而中兽医不但没能继续发展壮大,反而在最近二十几年愈加衰落。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在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途径——兽医本科教育中,中兽医专业于1995年从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取消,这直接打击了学生报考中兽医的积极性,进而使全国高校的中兽医教学陷入严重困境。现在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几乎不会用任何中兽医知识为临床服务[2]。

3 存在的问题

3.1教材与学时之间的矛盾这是课程设置中最突出的问题。目前多数院校使用的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兽医学》第4版,虽然较第3版在内容上已有精简,但依然包括了中兽医学科领域从基础理论到病证防治的全部内容,成为原中兽医专业各科教材的集合压缩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兽医学的课时为50(理论40,实验10),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学时严重不足。原则上要求保持教材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然而在40学时内根本不可能将教材上的内容全部讲完,这就导致教师只能着重介绍最基本的原理知识。在临床方面具有实践意义的诊断治疗等内容,要么布置学生自学[3],要么移至实验课讲解,这样又对实验内容形成挤压。目前这个问题陷于两难境地,仅此一点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2学生存在厌学情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四年制,中兽医课程在四年级的上学期开课。这段时间多数学生准备考研,上课听讲的只占少数,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认为中兽医的理论深奥,涉及医学古文时感觉枯燥,不重视基础理论,只想听中药及病证部分,厌学情绪严重。

3.3硬件设施滞后这也是多数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没有独立的中兽医本科教学实验室,需要借助其他学科实验室。教具严重不足,中药标本数量少且陈旧,没有动物模型,直观教学手段少,缺乏投影仪、录像及图片等。这些基本条件的缺失使得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4]。

4 原因分析

4.1传统文化根基薄弱这是非常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无论是中医还是中兽医,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土壤来提供养分,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目前中兽医的困境恰恰折射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否定与舍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今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社会生产方式及人们的思维、生活习惯等基本处于西化状态,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古文、书画及曲艺等却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具体到学校教育,目前全国多数中医院校相继将中医经典著作课程从必修降为选修,这直接压缩了传统医学的发展空间。

4.2学科不受重视目前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农林院校,都以西兽医学科为主,在资金、设施以及学时上优先保证。中兽医作为与西兽医对等的医学体系,其地位却已经下降到西兽医临床方向下的一门课程。这种被轻视在各个方面均有体现。就学时而言,对中兽医学科较为重视的中国农业大学,目前投入的学时不足150。笔者所在学校为40,个别学校为32。内容方面,中兽医在作为独立本科专业时期,基础理论、临床诊断学及针灸学等课程配置完善,内容完整连贯,学生可以在充足的时间内系统学习。目前上述课程被压缩为1本教材,学科完整性遭到严重削弱。此外,学科经费被削减,实验条件长期无法改善,这些都阻碍了中兽医学科的发展。

美国早在1974年就成立了国际兽医针灸学会(IVAS),利用中医针灸为宠物治病的兽医从业者大约有8 000人,而国内使用这项技术的不足80人。IVAS对针灸课程的培训达200学时,此外还有180学时的中药培训,这都是国内目前无法企及的。

4.3自身存在局限性除了上述因素,学科自身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回避。由于时代的差异和人们认识角度的不同,中兽医理论体系确实有令人难以理解之处。传统医学中融合了大量的哲学及人文内容,如果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审视是片面的,这也造成了临床应用的障碍[5]。

例如,在治疗猪病时,西医以拌料及注射给药为主,而采用中医治疗需煎煮中药,然后投胃管再进行灌服。程序的繁琐使养殖者自然倾向于西医治疗手段,这就减少了中兽医的临床使用频率。

5 改革措施

5.1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国学根基的薄弱使得学生无法理解及融入中医学体系,更谈不上建立起传统医学的思维,所以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即开展相关工作,如开设古汉语语言必修课,让学生从文字学角度进入国学。针对兽医专业学生,可以加开中兽医学史及古籍选读等选修课,培养学生对传统医学的兴趣。这样经过两年时间的积淀,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再学习中兽医课程,就可以减少许多障碍。

5.2调整学时及内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兽医课程只有40学时,建议学校在下一轮教学计划调整时适当增加,理论课增至48学时,实验课增至12学时。这样既缓解了教学压力,也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灵活。

针对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基础理论的地位不能动摇,可以在讲解时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例如马属动物的病证等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可以布置为自学,而犬、猫等宠物病证要多加关注。

同时,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安排不同倾向的内容。如动物医学方向以辨证论治和临床病症防治为主,药学方向以中药知识和药物残留对动物制品及公共卫生的影响为重点。

5.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基础理论的讲解要回归传统,但不意味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而是要通过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尽可能深入地理解传统医学的内核,学习古人的思维方式。在方法的改进上,可以从病症防治入手,采用案例式教学研讨。例如,布置“建立有效控制奶牛肝郁气滞病证的防治体系”这个内容,可要求学生围绕这个题目,从多个角度查找资料,认真分析,提交报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鼓励其积极参与并提出见解。

通过引入个体案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及写作的能力,增强其学习主动性,真正实现快乐学习。

5.4改进实验及实践教学随着实验室条件的逐步改善,实验课的调整也水到渠成。除了计划内的验证性实验,还可以开放实验室及中药标本室,吸引学生参观并参加科研活动。

学生可以与教师共同设计一些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有应用前景的课目,如“口蹄疫病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等内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评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修改完善后实施。通过参加科研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补充了设计性实验,为以后的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开放中药标本室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中药材有直观的认识,特别是中药的气、味及性状。与药材的直接接触比阅读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相比,印象更为深刻。如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赴药用植物园或国家森林公园实地采摘药用植物制作标本,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中药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日后的应用。

6 结语

中兽医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虽然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能掩盖它的博大精深。相比于国内中兽医药的低迷,国外对中兽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却始终没有减弱。这种鲜明的对比足以引起警惕与反思,也应成为前进的动力。有鉴于此,希望国内中兽医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持续性地调整改进,不一味求快求全,尊重客观规律,踏踏实实地向前推进,相信国内的高校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中兽医人才。

[1] 王秀君,卢婷婷,王长林.中兽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思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7-68.

[2] 关铜,龙建刚,宋禾.高职高专中兽医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3(3):74-77.

[3] 杜改梅,戴鼎震,蒋加进.中兽医教学改革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12):107-109.

[4] 许小琴,严明.农林院校中兽医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探索[J].中兽医学杂志,2008(5):58-59.

[5] 于文会,葛铭,刘克祥.中兽医学科教学改革浅谈[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2):35-37.

New Thinking on Teaching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FAN Zhao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and change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which show up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uch as too small class hours of Theory Course, poor matching textbooks, serious weariness emotion of students and backward experimental practice teaching conditions. All of these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In order to put an end of this unfavorable situation, and bring the teaching to normal track, and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from cultural environment, concern degree, and self limitations of the discipline. It came up with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cultural and humanistic quality of students, reasonably allocating class hours and content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indicated that it has obtained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and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is improved.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lay certain foundation for in-depth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al and humanistic quality; Practice teaching

范钊(1986-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助教,硕士,从事中兽医教学及科研工作。

2016-06-12

S-01

A

0517-6611(2016)21-027-02

猜你喜欢
兽医学中兽医学时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中兽医学杂志》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