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海外华人留学生的教育培养调查与思考——以暨南大学为例*

2016-03-18 10:42文彤黄郁翔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高教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暨南大学

文彤 黄郁翔(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面向海外华人留学生的教育培养调查与思考——以暨南大学为例*

文彤黄郁翔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由于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在华求学的海外华人学生能够较快地融入校园与社会环境,但在专业学习上仍然面临着文化不适应或者文化再适应的问题。结合调查,本文指出创造机会、开拓渠道让海外华人学生尽可能地接触现实的社会与市场,了解实际的行业问题,熟悉和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络,建立实践型、创业型的教学导向与模式将能够适应海外华人学生求学动机的功利性转变,实现良好的教育培养效果。

关键词:海外华人留学生;华人教育;实践型教学;暨南大学

黄郁翔(1983-),女,台湾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士。

Abstract:With a similar cultural background,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can easily adapt to the campu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ir study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opportunities should be made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society and the market in China, and that the practical and entrepreneurial teaching method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Keywords: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Jinan University

一、研究背景

我国拥有大规模的海外华人华侨群体,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海外华人对于中国教育的需求动机也从早期的民族文化情结发展到现今的个人利益诉求,即希望通过学习达到掌握专业技能和了解中国市场的目的,这一变化预示着华人高等教育全面扩大的新趋势,同时也对中国海外华人教育提出新问题和新要求。学者们由此开始关注华人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刘人怀(1998)通过对暨南大学华侨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强调了国内高等院校在华人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和地位[1];石沧金(2006)研究发现华人社团的经济支持是马来西亚华人教育普及推广的重要因素[2];张诗亚(2006)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教育需要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才能达到“安所遂生”[3];马菁等(2008)揭示了国家政策对于华人教育的强大影响力[4];叶勤等(2007)对华人教育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师资力量、远程教学模式、专业建设等对华人教育质量的影响[5]。

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学校以“侨校”作为特色,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建校至今,暨南大学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36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是目前全国境外生尤其是华人留学生最多的大学。考虑到这一典型性,本文选择暨南大学作为研究案例地,采取现场和网络两种方式对暨南大学部份海外华人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调查样本的分布与暨南大学海外华人学生的实际基本符合,各个细分群体的比例适中。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求学动机

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市场机会对海外华人形成直接吸引,相当数量学生是由于家庭原因较早就来到中国,29.8%的被访学生来华求学是因为父母在中国做生意或者工作,57%的被访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在中国受教育超过3年。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看好中国市场的商机,故借助来华求学的机会提前了解熟悉中国社会和市场。调查中,9.3%的受访者希望以后能在中国发展,35%的受访对象明确提到中国市场的优势,而毕业后有可能留在中国发展的比例达到41.1%。

可见,对于中国市场与经济发展的重视已经成为吸引海外华人来华求学的主要因素,他们的求学动机从早期的民族文化情结转变到现今的个人利益诉求,中国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来华就业、创业热潮是海外华人学生持续增加的新原因,也是未来华人教育拓展的基础。

(二)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是衡量教学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23.8%的被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感到满意,自我能够接受的比例则为83.1%,显示出海外华人学生对于国内教学质量在总体上的客观评价。但是,这两个数据之间的较大差异也反映出海外华人学生在华求学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障碍。通过调查访谈发现,教材内容、学习方式、授课形式、思维方法是主要的限制因素。教材理论内容过多,缺乏应用实践被50%的受访者排在第一位,被访学生普遍感觉理论学习难度较大,希望接触更多的应用性内容。同时,被访学生当中32.3%感觉到国内高校的学习方式与以前所受教育存在明显差异;23.8%对于老师的授课方法不适应;19.7%认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其与国内老师、同学的学习互动。

虽然海外华人学生整体上的学习效果能够被接受,并且同样拥有中华文化背景,但是他们在华学习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文化差异的障碍。

(三)社会实践

教学实习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如何应用,而且能够让学生了解熟悉行业的实际状况,因此广受学生的欢迎。由于海外华人学生求学动机中的功利性,他们对于实践型的应用教学内容重视程度更高,35.8%的被访学生甚至通过兼职有意识地主动接触与就读专业相关的工作。

受访学生更希望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84.8%的受访者认为教学实习对于自己了解行业、掌握理论、积累经验有着明显的帮助;87.1%的被访学生赞同学校通过与企业、公司进行产学合作来创造提供实习机会。目前,国内高校在教学计划中都设置有教学实习环节,但多数情况下时间都较短,这也是被访学生意见集中的焦点。大多数受访学生都认为应该延长实习时间,81.8%认为实习时间至少要超过1个月,更有43.4%的受访者提出实习时间应该达到6个月,充分说明了教学实践项目的重要性。

(四)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触最为紧密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身心发展。86.8%的被访学生对暨南大学校园生活环境进行了正面评价,其中持满意态度的比例为39.1%;45.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校园生活很充实,73.2%的受访者对学校提供的宿舍表示接收。

除了基本生活环境之外,社团活动也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学生接触同龄人、锻炼能力的平台。由于暨南大学华人学生众多,各种学生社团相应而生,因此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参与机会,63.9%的被访学生参加了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文所提到的校园生活充实的分析结论。而海外华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原因包括结识同龄朋友(38.1%)、锻炼自身能力(26.5%),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们对国内校园生活的较好适应。

三、面向海外华人学生的教育培养思考

(一)提倡实践型教学模式

海外华人学生来华求学的目的正在从文化寻根逐步转变到创业就业的现实需要,被访学生中有42.7%本科毕业后将直接就业,还有相当数量的受访者处于摇摆状态,可以预见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实际比例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华人学生一方面对于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了解中国市场的实际状况,这就要求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适应性的转变。

实践型教学模式能够适合上述需要,应用型学习的实践环节在这一模式中得到重视。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务操作、实际认知、实践考察等方式在现实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现实引入到课堂里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开放思维。如此一来,课堂内外都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理论实践,其效果必将能够满足海外华人学生的求学要求。

(二)鼓励创业型培养导向

由于部份海外华人学生来华求学有着开拓中国市场、创办企业的目的,因此在教育培养上应当鼓励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导向。通过学校的教学活动,既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又确立其作为领军人物的素质。

为了实现创业型的培养导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其一,采用拟真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出虚拟的商业氛围,引导学生按照企业家的角色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二,邀请业界人士讲学,将企业家引入课堂,避免理论师资的单一性,加深学生对行业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了解;其三,加强创业咨询辅导,建立相应的交流平台,通过相关市场信息的提供与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商机等方面的疑惑,使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发挥所长。

(三)促进开放式校园环境

校园生活对于境外学生来说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由于环境的转换,境外学生将面临不同的风俗民情,重新熟悉气候、习俗、饮食、思维等等,都是融入新环境所必须克服和习惯的。境外华人学生之所以选择来华求学,语言、习俗、生活等文化差异小,能够较为顺利地适应、融入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结论与讨论

由于拥有相似的传统文化背景,海外华人学生在华求学能够较快地融入校园与社会环境,但是他们在专业学习上也确实面临着文化不适应或者文化再适应的问题。同时,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市场扩大的刺激下,海外华人学生的求学动机发生了明显的功利转变,更加倾向于应用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这一切新的变化都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国华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型、创业型的教学导向与模式将是适应这一变化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作为“侨校”的暨南大学在境外学生分流教学、设立社会实践项目、编写专门的海外学生专业教材等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随着海外华人学生来华求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多元、更深入的教学改革措施将得到重视和实施,以推动中国华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实现国际化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刘人怀.暨南大学兴办高等华侨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4:1-4.

[2]石沧金.华人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奖助贷学金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3:85-89.

[3]张诗亚.“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华人教育路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53-55.

[4]马菁,杨军.越南华人的民族权利与华人教育问题[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2:67-70.

[5]叶勤,庄汉文.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60-62.

作者简介:文彤(1975-),男,汉,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0tjk323)、暨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11MS08)、暨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海外的本科教育外向拓展与管理体系构建: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008-02

猜你喜欢
暨南大学
刘镇
廉江客方言的VVC 结构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派系撕裂校园”:暨南大学驱长风潮研究(1933—1934)
更 正
2016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暨南大学成功举办
侨资高校文化符号传播探析——以暨南大学为例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阐释“四个learn”
“第二届连士升杯国际汉译英大赛”获奖名单等
精灵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