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模式分析

2016-03-18 10:31吴楠贞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特派员新疆农户

吴楠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模式分析

吴楠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在新疆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科技特派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适合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6种模式:“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项目+农户”“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农户”。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新疆

科技特派员作为我国中央和地方推行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选派一些有科技专业理论、工作经验、指导方法、管理能力,同时愿意深入基层工作的专家、教授、研究员等中青年知识分子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深入到农村第一线,工作在农村,服务于农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科技特派员制度来源于基层科技人员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立足群众的实际科技需求,是服务于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科技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1-2]。

新疆作为最早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省区之一,自2002年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始终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引导支持为保障开展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通过不断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管理体系,优化运行机制,完善政策框架,强化工作基础,政府推动、多部门配合、多举措并举,逐渐形成了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作用、广大农民群众热烈拥护的良好局面[3]。因此,通过对新疆科技特派员创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尝试归纳出适合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模式类型,既可以为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推进新疆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行动提出参考建议,也可以为后续科技特派员创业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促进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稳定发展。

1 新疆科技特派员制度背景及推行现状

自2002年科技部决定在西部地区开展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科技部和人社部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这项制度。2009年全面实行以来,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2016年5月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今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从国家层面为今后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了政策、制度支持。

随着全国科技特派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目前全国科技特派员已经突破了70万。根据国家科技特派员网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末,我国科技特派员总人数已达72.90万,是2010年的5倍,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5.14万个,创业企业1.59万家,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站1.60万个,直接服务农户1 250万户,受益农民达6 000万。

新疆于2002年6月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疆范围内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作为最早启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的省份之一,新疆结合实际,率先在阜康、乌苏、伊宁3个市试点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为广大科技特派员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新疆科技特派员工作始终坚持引导广大科技特派员和农牧民围绕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2]。根据国家科技特派员网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疆13个地州市、87个县市均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服务覆盖了全疆所有乡镇,涉及农业产业的方方面面。

新疆在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过程中,科技特派员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科技特派员通过自有的技术为你们提供服务,农民作为他们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点。在服务的过程中,科技特派员的工作逐渐由服务型向创业型转变,有力地推进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农村基层稳定、长效、有序发展[4]。目前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全疆科技特派员的创业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截至2015年,全区科技特派员总人数达到了7 894人,其中创业型科技特派员1 732名,占科技特派员总人数的21.8%。推广新技术804项,引进新品种906个,有553人领办、创办农业企业组建经济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直接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农户近46万户,实现增收农民达34万户。培训农民271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0万份,安置劳动力就业人数达11万。

2 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疆还面临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差距缩小难度加大等困难和挑战。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在实践中虽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也在新疆推行发展了十多年,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科技特派员的市场化运作有待加强 目前科技特派员工作普遍侧重于行政指令,缺乏市场准入和运行的规则、办法;科技特派员多数倾向于争取无偿拨款,对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引入措施和手段了解不够,对科技特派员市场化运作的认识不深入。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还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政府要做的是为广大科技特派员搭建好平台,提供中介服务,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操作思路和方法上进行改进和有效探索[5]。

2.2 农牧民对有偿服务认识不足 农牧民长期受无偿服务的影响,对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有偿服务认识不足。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力量薄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向偏远农牧区延伸的有实力的科技中介组织,以及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农业产片全程服务的专业化组织,提供无偿和有偿服务[6]。

2.3 科技特派员队伍区域发展不平衡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创业型和有偿服务型所占比例较高,南疆四地州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对比例较低。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探索理论、注重实效”的新疆模式,支持南疆四地州的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并通过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宣传创业典型,引导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村创新创业。引导支持法人科技特派员针对“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承包服务,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2.4 科技特派员创业融资存在困难 新疆科技厅联合农村信用社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特派员小额贷款业务。试点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中心工作,力图有效解决科技特派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困难和创业难题等。通过探索建立科技部门、金融机构、科技特派员创办经济实体和组织机构、担保机构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针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信贷业务[7]。

3 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模式分析

目前,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已在全疆范围内开展,科技特派员通过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积极探索出适宜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发展的创业模式。按照创业关联主体的不同,创业模式可分为“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项目+农户”“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农户”等6种类型。

3.1 “科技特派员+农户”创业模式 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长期施行的过程中,科技特派员会与种养大户或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品种和技术服务,建立示范点,对当地农户进行实地展示,提升农户对推广的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认识和信任。在合作过程中,农民合作组织或示范户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开展生产,以高产出、高效益吸引周边农户采纳科技特派员的新品种、新技术,同时也可以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代理人,为当地农户提供日常指导,及时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逐步扩大客户群。

和田科技特派员谢木西丁·乃吉米丁在墨玉县喀尔赛镇哈曼艾热克村发展养殖业,主要推广饲养肉鸽技术,规模达到9万羽,年孵化优质鸽苗30万羽,年产商品蛋60万枚。通过和当地农户建立的合作关系,推广自己开发的专用饲料配方和优质肉鸽疫病防控体系,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指导农户科学养殖,可直接带动300户养殖户进行优质肉鸽养殖,年增加纯收入3 000元以上,人均增收将超过500元,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养殖户增收。

3.2 “科技特派员+企业”创业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科技特派员企业通过跟随较大规模的、成熟的企业,将其作为自己的“企业导师”,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逐渐规范自己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时通过为成熟企业提供产品,逐步获得市场资源,从而形成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此过程中,科技特派员创办的企业自觉充当“企业导师”的“制造工厂”“生产基地”“子公司”,在起步阶段以较低利润为代价降低“单打独斗”可能承担的市场风险,防止创业夭折;在充分历练和逐渐积累资源后,通过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开拓市场,建立自主品牌,逐步脱离“企业导师”,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

如昌吉州科技特派员朱慧敏组建了吉木萨尔县庭园花卉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在泉子街镇投资18.0万元,建设温室32座。通过和当地科技特派员、农户合作,种植玫瑰、非洲菊、草花及蔬菜,可带动玫瑰花种植农户户均收入达到3.5万元,为当地的设施农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3 “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创业模式 具体实践过程中,科技特派员派出机构往往会选派出本单位相对优秀的技术人员,甚至是技术骨干。科技特派员可通过有选择地创业,通过签订任务合同,在创业目标当中纳入一部分有利于单位的指标,这样可以将派出单位岗位要求和创业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派出单位还可以作为科技特派员创业的技术后援,甚至可以以投资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给予其创业支持。科技特派员可以在利用原单位提供的各类技术资源的同时,对单位已有的法人成熟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和推广。

如阿勒泰福海县齐干吉迭乡科技特派员张步敏是该乡农机站站长,多年来他积极探索“站社合一”模式,牵头组织成立了齐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现有农机资源,对片区作业所需机械进行统一调配,乡农机推广站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对农机作业质量进行监督,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又维护了农机手利益,扩大了合作社生产经营规模。目前合作社有社员9人,拥有犁地、整地、播种等大型机械9台(套),农机具总价值93万元。今年合作社总收益233万元,纯利润达91万元,入社社员收入相比散户增加15%~20%。

3.4 “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创业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企业通过出资聘请农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原料生产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以提高企业原料的质量和产量;科技特派员依托龙头企业,按照企业的产量、质量要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全面服务种植户;广大种植户按照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产量和农产品质量。该产业化模式,不但可以使企业原料品质得到了保障,达到上规模、增效益的效果;并且科技人员指导农民种植技术服务定指标、有任务、有收入;农民手拿企业的订单,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组织生产,达到增产又增收,实现了农户、企业和技术人员“多赢”的新局面。

如博州科技特派员吴文军等围绕温泉獭兔产业,积极发展和培育相关经济实体和农牧民创业带头人,先后建立了獭兔良种基地、獭兔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和及商品兔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温泉县金坤兔业有限公司,在温泉县培育3个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培育1个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覆盖带动336户共同参与獭兔产业,培育了26位农牧民养殖带头人。

3.5 “科技特派员+项目+农户”创业模式 新疆在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以来,主要以“科技特派员+攻关项目+农户”的服务模式为主,鼓励特派员以项目为依托,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活动,解决制约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带动农民致富。通过项目支持,扶持当地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

如博州科技特派员刘文海,针对精河枸杞采摘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成本高等问题,成立技术攻关组,依托科技支撑项目计划,与疆内外科研机构、院所、企业进行合作,研制自走式侧置枸杞采摘机,目前已生产出样机并进行了多次田间测试,正在进一步完善中。甜叶菊由于种子细小并且带有冠毛,只能用育苗扦插的方式进行种植,种植成本高,是阻碍其大面积种植的“瓶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刘文海研发了第一代甜叶菊精量播种机替代人工扦插的种植方式。这2项技术均已申请国家专利。

3.6 “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农户”创业模式 科技特派员通过组织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专业组织,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和产业化经营形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小而全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使科技特派员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合作社农户增产增收。

如昌吉州阜康市科技特派员贾建东,创办黄土梁惠东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联手利民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发展小杂粮产业,产品获得有机认证,合作社已经辐射带动460名农民,会员人均纯收入1万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5%。

4 结语

在新时期农村科技发展的新要求下,只有通过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发展创业队伍,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新的创业机会,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拓宽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渠道,才能更好地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广提供有益支持。通过尝试开展创业辅导师工作,为更多有创业想法的科技特派员提供创业咨询和辅导。同时结合新疆多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模式的总结及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为今后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推动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持续、有效发展。

[1] 张明仁,周峥艳.科技特派员制度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231-232.

[2] 费振新,张国平.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研究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7):116-120.

[3] 鲍姝艳.在变革中前行: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张小雷[J].中国农村科技,2009(4):20-22.

[4] 杨帆.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17.

[5] 叶凯.新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引入与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1.

[6] 简小鹰.“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业技术服务市场的发育[J].中国科技论坛,2005(1):110-114.

[7] 高峰.“新疆模式”富民安边[J].中国农村科技,2009(2):50.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in Xinjiang

WU Na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Xinjiang 830011)

On the basis of carrying out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ork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in Xinjiang, problems in the innovative process were analyzed. Six modes for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in Xinjiang were summarized, which we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 farm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 enterpri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 supporting uni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 enterprise + farm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 projects + farmer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 farm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Xinjiang

吴楠贞(1987- ),女,四川巴中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农业科技管理研究。

2016-08-24

S-9

A

0517-6611(2016)28-0226-03

猜你喜欢
特派员新疆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