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视角下的湿地生态保护研究——以云南省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为例

2016-03-18 10:31马蔓青毛志睿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山包共管黑颈鹤

马蔓青, 毛志睿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



社区参与视角下的湿地生态保护研究
——以云南省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为例

马蔓青, 毛志睿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

针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造成湿地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探讨了在社区参与视角下的湿地生态保护内涵和意义,分析云南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社区参与下的湿地生态保护的构建实施思路。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保护;构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护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是国家国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云南省大山包保护区内有亚高山沼泽湿地3 150 hm2,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及其他水禽越冬栖息的重要场所,是金沙江、牛栏江的一级汇水区,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其高山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湿地的独特类型。由于历史原因,大山包保护区内生活着1.8万多村民,其生产生活与湿地生态环境及黑颈鹤保护产生了较大冲突,致使沼泽化草甸湿地遭到破坏,生物量急剧下降,直接影响了黑颈鹤的生存环境。虽然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大山包乡党政委、政府在核心区开展了移民异地搬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湿、打坝蓄水恢复沼泽湿地、禁止毁林开荒等保护工作,但因影响社区经济利益而收效渐微。因此,探讨如何实现社区经济与湿地生态保护和谐发展是目前大山包湿地生态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大山包湿地生态保护现状

1.1 “退耕还湿”生态工程 大山包省级保护区于1994年建立,2004年大山包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其核心区内分布着逾5 958.0 hm2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大海子、龙家大地、尖嘴屋基、小海坝、长会口、殷家碑海子等地的533.3 hm2湿地在1990年以前是村民的基本农耕地,保护区建立之后,大力进行人工种草,计划将该部分耕地恢复成人工草场。2002~2003年,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在保护区退耕还林45.0 hm2,取得较大成效。2014年进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补偿标准按3 900.0元/(hm2·a)为农户提供经济补偿,补偿期限暂定5年[1]。

1.2 黑颈鹤栖息地生态环境恢复示范工程 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创造生产生活条件,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搬迁当地政府结合云南省政府实施的异地开发扶贫项目,计划将居住在核心区的759户3 245人逐步迁出,第一批迁出移民8个社332户1 337人,迁出村民所留耕地全部恢复成草场,以扩大黑颈鹤觅食范围,为黑颈鹤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栖息环境。云南省扶贫办计划在2001~2004年安排迁至云南省思茅地区江城县安置的有332户1 337人。其余2 000余人就地安排在老林村委会的燕麦地、化桃林和合兴村委会的大羊窝、施家湾。2014年进行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将位于黑颈鹤夜宿地的湿地周围的大山包合兴村尖嘴屋基、小海坝的60余户村民实施拆迁集中安置,并恢复原来村民居住地的湿地植被。虽然相关政策保障了移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搬迁后的社区问题随之而来,移民丧失了土地使用权后,生计问题无法解决。

2 大山包湿地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人鹤争地引发的资源危机 保护区内有村民15 005人,人口密度78人/km2,为云南各保护区之首,频繁的人为活动给保护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由于当地人口的逐年增加,粮食平均产量又偏低,补偿金已不能满足村民生活需求,为了扩大农业生产,大量湿地被变为耕地和水库,黑颈鹤的栖息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由于天然食物的数量减少,黑颈鹤开始食用当地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尤其每年的2~3月是当地农民播种的季节,此时的黑颈鹤食用的是才播下的粮食种子,对农作物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最为严重。

2.2 燃料缺乏引发的经济问题 由于燃料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地村民传统上是以湿地下面的海垡作为燃料,为保护黑颈鹤的生境,在建立保护区以后,已经禁止在湿地挖海垡,村民因此失去燃料来源,改烧煤炭后加重了生活负担。由于当地经济条件薄弱,替代燃料来源问题也难以解决。

2.3 异地搬迁引发的生计问题 搬迁至云南省思茅地区江城县的居民,虽然由政府解决了搬迁费问题,但当地就业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迁建村民无法解决生计问题。统计表明,已有70%的村民返迁,异地搬迁的措施没有取得成功。

2.4 旅游发展引发的生态危机 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距市区79 km,地理区位具有优势,保护区内纯天然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在鸡公山入口无序摆摊,造成环境破坏。由此引发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总之,自2004年建立保护区后,虽然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如禁猎禁捕、禁止毁林开荒和破坏湿地等以保护生态环境,但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政府主导的方式,村民参与度低,没有很好解决现有问题。

3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保护构建建议

3.1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保护的内涵及意义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保护的内涵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利益群体分享一个地方自然资源的管理权和利用权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遏制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2]。湿地生态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又被称为社区共管、社区参与式管理,基本内涵是社区群众和保护区管理部门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保护区建设和周边发展的一种运行机制[2]。社区参与下的大山包湿地生态保护,具体地说就是大山包核心区湿地保护中的社区村民和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相互协商、共同制定湿地保护和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村民参与湿地生态保护,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技术、路线等支持,走共同管理保护湿地生态的道路。

3.2 社区参与下的大山包湿地生态保护构建

3.2.1 成立社区共管小组。由政府主导,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督促社区执行,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保护区设有一局、二所、四站的管理机构,在职人员中专业人员比例不高、专业性较弱,机构能力亟待加强。基层管理所人员严重不足,难以达成保护区的管理目标。外聘在职人员需要昭阳区财政供养,临时护林工工资要由国家湿地补助项目支付,2010年区级财政安排保护区人员工作经费仅为95.00万元。如果选取社区内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并进行科学指导,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就能节省劳力、物力,更有效地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提高社区的经济水平。因此,建立社区共管小组,由社区参与、制定、执行相应的政策,既能得到村民的信任,又能让村民人尽其责,全面参与保护湿地。

3.2.2 开展生态旅游。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不仅有亚高山沼泽湿地、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颈鹤、鸡公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近年来有很多鸟类爱好者来保护区进行观鸟旅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在保护区内开展的旅游是由政府主导的,直接受益者并不是村民,保护效果也不明显。建议政府部分赋权予社区村民,使其参与经营,并在相关制度上进行支持或约束。因为社区村民对其生活环境最为熟悉,对适合开展何种形式的旅游有着特殊的认识。在政府支持和约束下,就能在不破环生态环境、不影响黑颈鹤活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生态旅游项目、规划旅游线路、开发景点、控制建设的范围和规模,采取社区参与的经营方式,由社区共管小组协商,选取景区管理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这样,既能依靠政府补贴,有效地保护景区,又能帮助社区居民改善生活条件。

3.2.3 高原特色农产品。大山包属暖温性高原季风气候,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为6.2 ℃,最高海拔3 364.0 m,最低海拔2 200.0 m。该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可利用缓冲区的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推广经营技术,开展农产品示范基地,保障社区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由社区共管小组制定出经营项目,由相应的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发展高原马铃薯、荞麦、燕麦等绿色产品,形成大山包独具特色的高原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3.4 建设爱鹤示范村 黑颈鹤在封建社会被村民奉为神鸟,爱鹤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黑颈鹤与湿地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湿地为黑颈鹤提供生存的物质条件,保护湿地也是为黑颈鹤创造生存环境。社区共管小组可根据选择的示范村试点,收集各村的资料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基于这种参与式管理的办法,充分考虑每个村庄的发展优势,对其进行定位。例如:海尾巴村面向跳墩河水库,邻近湿地和鸡公山大峡谷,有着良好的旅游资源,在此建立爱鹤示范村,可以促进旅游发展,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增加村民保护的积极性。同时要对“农家乐”等旅游服务的开展进行科学引导,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立爱鹤示范村不仅有助于提高村民湿地保护意识,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同发展。

4 结语

将社区发展与湿地生态保护相结合,对于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价值,然而保护区内相关群体利益复杂,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往往事倍功半,社区共管无疑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在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开展社区参与,建立社区共管小组,开展村民代表大会,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建设爱鹤示范村、开展生态旅游、培养高原特色农产品,有助于缓解社区的经济压力。解决了人与鹤之间的矛盾,才能促进社区经济与湿地保护协调发展。同时,保护区管理局应大力支持,社区共管小组应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宣传,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在不伤害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开展社区发展活动,才能达到湿地保护与社区发展双赢的目的。

[1] 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2014年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施方案[Z].2015.

[2] 徐小玲.论湿地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制度[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Wetl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 Case of Yunnan Dashanbao Wetland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MA Man-qing,MAO Zhi-ru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093)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due to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Dashanbao Nature Reserve, we discussed the contents and meanings of wetland ecological produc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status of Yunnan Dashanbao Wetland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was analyzed, as well as its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se, th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ideas of wetland ecological production were put forward unde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Wet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基金项目“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以元阳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为例”(2015YC023)。

马蔓青(1991-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旅游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2016-08-22

S-9

A

0517-6611(2016)28-0229-02

猜你喜欢
山包共管黑颈鹤
黑颈鹤大战恶狼
在大山包等候日出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共管账户在跨境股权交易中的运用
感恩大山包
大山包抒怀(组诗)
日本否认欲与俄“共管”北方四岛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