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病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8 17:50黄郁葱蔡双虎闫秀英鲁义善简纪常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5期
关键词:水生动物病理学水产

黄郁葱,蔡双虎,闫秀英,鲁义善,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水生动物病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黄郁葱,蔡双虎,闫秀英,鲁义善,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根据水生动物医学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水产动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实习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提高教学和人才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水产动物病理学;教学改革;实践

水生动物病理学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方向的专业课,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联系水生动物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水生动物医学及水产养殖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水生动物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1],为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由于该课程国内设立时间短,教学内容尚有待进一步补充和优化,而教学手段、方法和实习等环节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鉴于此,针对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水产养殖实践和水生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养殖实践生产中,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水产养殖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结合专业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早期没有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水生动物病理学只是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水生动物病害学的一个章节内容,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对疾病防控人才的迫切需求,众多水产院校和农业院校相继在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控方向单独开始水生动物病理学课程。目前教育部正式批准包括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招收本科生,水生动物病理学成为水生动物医学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32~40学时。目前水生动物病理学第一部较完整的著作是W.E.Ribelin与G.Migaki于1972编著的FishPathology,但该书只是分类编辑了一次国际的鱼病研究学会的论文。随后日本的江草周三等研究者于1979年出版了《鱼类病理组织学》。美国的R.J.Roberts于1989年编著的FishPathology第1版,重点是描述传统病理学和微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更新到第4版。上述教材均缺乏中译版,而且不能很好地契合国内的水产养殖现状。因此,课程组根据水生动物基础医学专业的要求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新建、重组、优化的方针,修订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习大纲,突出教学重点,优化课程结构和精炼教学内容,编写了一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讲义,将内容调整为5个部分,分别是水生动物病理学基础(14学时)、鱼类器官组织及其病理变化(4学时)、虾类器官组织及其病理变化(2学时)、贝类器官组织及其病理变化(2学时)和其他水生动物器官组织及其病理变化(2学时),同时注重该课程与动物组织与胚胎学、水生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水产微生物学、病毒学、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等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为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和丰富学术思想,把当前国内外水生动物病理学的最新科研成果直接融入有关章节中,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课程体系上,将基础病理学部分作为重点讲授,以夯实学生的病理学理论基础。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动物病理学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由于病理学教学内容抽象、枯燥难懂,难以理解记忆,容易遗忘,导致学生厌学甚至逃学,教学效果不佳[2]。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发展和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的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收集大量有关水生动物病理图片资料,将图像、文字和声音有机结合,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特征性病理变化在课堂上生动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生动物病理学课程的知识重点、难点,提高了水生动物病理学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课程组根据课程讲授的内容和培养目标,灵活采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以案例式教学讲授水生动物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病理变化时,教师在课前首先提出案例,然后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师的参与下,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和问题,就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理临床联系、转归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讲解和总结。再例如,以讨论式教学讲授水生动物脂肪变性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水生动物组织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和联系临床实践,对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机理各抒己见,并向教师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次,目前上课的学生皆为“90 后”新生代,受时代背景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特有的性格特征及思维方式[3],他们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喜欢交互学习,也倾向于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4]。针对学生的这个学习特点,课程组可适当增加一些团队协作教学形式的内容。例如在讲鱼类病理学时,将一些病理学基础中已经学过的内容,由学生组队制作PPT进行讲解,然后再由教师集中点评。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丰富了病理学教学内容,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动力和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联系的、发展的、整体的思维方法,显著提高了病理学教学效果。

3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水生动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操作和细心观察是其最基本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传统的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授课时首先由教师复习回顾有关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是大体标本和显微镜切片讲解,最后让学生对大体标本和显微镜切片进行观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严重影响水生动物病理实验教学效果[5]。同时由于课程压缩导致实验课只有8 学时,水生动物大体标本和显微切片较少,开展实验教学具有较大的难度。鉴于此,课程组优化了实验课程,自行编写了一本符合该课程实际的《水生动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同时利用水产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实验条件,制作了一系列鱼虾贝及其他名特优水生动物显微病理切片,供实验课选用。

教材除了精选病理学的基本和经典实验内容外,还增加了创新性和综合实验内容。创新性和综合实验以水生动物的不同种类(鱼虾贝)为单元,不仅含有该养殖品种重要器官的正常和异常、大体和显微的实验内容,还增添了涉及多学科理论实验知识的临床病例讨论内容,如虹彩病毒感染斜带石斑鱼后动态病理剖检与观察、无乳或海豚链球菌感染罗非鱼后的动态病理剖检与观察、刺激隐核虫感染卵形鲳鲹后临床症状与病理观察和硫酸铜中毒疾病模型的建立等。教材图文并茂,含有大量与该课程实验相关的水生动物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图片,而且还附有思考题,最后介绍了目前水生动物组织学和病理学常用的实验技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便于学生在日后学习和工作中查阅,深受学生欢迎。

4 建立稳定的课程教学实习基地,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因此必须建立稳定的课程教学实习基地[6]。近年来,学院先后与邻近的多家大型水产养殖基地和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渔药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养殖基地在发病季节不定时地提供病例及病变标本。课程组也根据授课计划安排学生到基地和公司实习,去养殖一线观察各种病例及病理变化,并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及时采集健康和发病的动物组织,固定后制作病理学大体标本。部分标本制作成显微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学生不仅了解了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而且通过与发病症状等相对应,掌握了分析判断疾病类型、发生发展的能力,从而做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通过在实习基地的教学实习,既补充了课程教学中学生较少接触疾病病例及观察新鲜病变器官的不足,又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改革考试方法,建立有效的考核模式

传统的水生动物病理学考试成绩主要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70%~80%,平时成绩(如出勤、实验报告等)占20%~30%,一方面导致学生平时死记硬背水生动物病理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养成“平时学习不用努力,考试前临时突击就可以过关”的心理,以及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状。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学好这门专业基础课程,既重视学习、消化吸收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重视实验课教学,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等,以更加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一方面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考核,占总成绩的20%,另一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将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出勤、课堂讨论中能否积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教学实习表现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有关学习“全过程”均纳入考核内容中,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降至总成绩的60%。

考试方法的改革强化了实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该考核模式明显增强了学生积极学习水生动物病理学的兴趣,而且显著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

[1] 赵德明.兽医病理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于金玲,刘孝刚.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43-44.

[3] 赵辉,唐少清.地方院校“90后”大学生学习特征研究[J].大家,2012(2):253-254.

[4] 孙宇,胡连喜,宗影影.基于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主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0):220-221.

[5] 任超,马吉飞,李富桂,等.《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5,22(1):50-53.

[6] 刘焕亮,王吉桥,赵兴文,等.水产养殖学专业生产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6):69-7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quatic Animal Pathology

HUANG Yu-cong,CAI Shuang-hu,YAN Xiu-ying,JIAN Ji-chang*et al

(College of Fisheries,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88)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quatic animal med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applied talents,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experimental teaching,practic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of the pathological course of aquatic animal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alents,an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Aquatic animal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国家级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教改项目(XJG201630)。

黄郁葱( 1978- ) ,男,广东兴宁人,讲师,博士,从事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研究。* 通讯作者,博士,教授,从事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研究。

2016-10-28

S-01

A

0517-6611(2016)35-0242-02

猜你喜欢
水生动物病理学水产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加油!水产人!
水生动物免疫学及病原防控技术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