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2016-03-18 17:50陈先玉潘月敏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5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业大学果蔬

李 淼,陈先玉,潘月敏,檀根甲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李 淼,陈先玉,潘月敏,檀根甲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针对安徽农业大学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材编写、实验条件改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实习加强,以及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操作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植物采后病害防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安徽农业大学本科教育发展改革的主旋律。生产实践教学是安徽农业大学涉农专业培养“双创”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安徽农业大学涉农专业整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1]。通过生产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农爱农的学习动力,对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整合安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全校开放共享的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实践教学平台;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涉农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高涉农专业学生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林类复合应用型和创新拔尖型人才的需求。

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是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为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和植物保护(专升本)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主要涉及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等方面内容。一直以来,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在培养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具备植物保护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安徽农业大学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课程教材缺乏、实验标本缺乏、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缺少等问题。特别是近些年由于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使得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总学时被压缩至32学时,相应地实践教学课时数也被压缩至10学时,这不仅弱化了该课程的实践性,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掌握,还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提高学生解决植物采后病害防治实际问题的能力,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结合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方面的经验,探讨了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期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借鉴,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全过程。

1 完善授课材料,丰富授课内容

首先,课前及时完善更新授课材料,课程教学内容力求全面覆盖采后病害学科最新进展,要求植物采后病害防治的教学与时俱进。除笔者自编《植物采后病害防治》教材外,还选用了由毕阳和张维一编写的《果蔬采后病害与控制》作为参考教材,以及参考较新的书籍,如毕阳主编的《果蔬采后病害:原理与控制》,田世平、罗云波和王贵禧主编的《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罗云波主编的《果蔬采后生理与生物技术》,潘永贵和谢江辉主编的《现代果蔬采后生理》,宋纯鹏主编的《植物衰老生物学》,曹建康、姜微波和赵玉梅主编的《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等[2-5]。其次,在授课过程中,笔者还指导学生查阅《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园艺学报》《保鲜与加工》和PostharvestBiologyandTechnology等期刊,登陆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技术分会、国际园艺学会采后生物学分会、国际植物病理学会采后病理学分会的官方网站,及时了解植物采后病害防治学科的发展前沿,掌握国际最新发展动态。

另外,授课时及时增加了植物采后病害防治新进展和新实践方面的内容,减少了概论的学时,增添采后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拮抗菌抑菌机理、真菌毒素控制及诱导抗性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并且及时追踪国内外植物采后病害研究新进展,及时将国内外采后病害防治新实践增加到授课内容中。加大植物采后病害防治各论部分的学时,增加相关新技术进展内容,如采后病原菌快速分子鉴定技术、真菌毒素控制与检测技术及采后病害防治新方法等。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明显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植物采后病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采后病理学的兴趣,获得了植物采后病害防治预期教学改革的成效。

2 加强实验标本建设,增加课程教学实习

实验标本缺乏是安徽农业大学植物采后病害防治实践教学的难题。为丰富植物采后病害防治实验所需采后病害标本数量和种类,定期组织学生赴安徽砀山、萧县、怀远、长丰和合肥等周边地区采集植物采后病害标本,以增加新鲜标本和浸渍标本的数量;通过交换或购买等方式获得更多植物采后病害玻片标本和浸渍标本。此外,笔者应用智能手机、照相机、录像机、显微镜、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采后病原菌和植物采后病害原色图像,使学生对采后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为害的作物种类及为害情况有了更感性的认识。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还利用互联网广泛搜集多种采后病原菌形态及为害状图片,并将笔者在植物采后病害科研过程中的研究结果图表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学习采后病理学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以往的植物采后病害防治实践教学中,主要组织对采后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等方面进行观察的设计性实验。笔者根据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教学特点,结合学校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设了热处理在采后病害控制中的应用,硅、硼、硒对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效应,拮抗酵母菌对采后病害的生防效果,植物精油对采后病害的防控效果,及纳米材料对采后病害的防控效果等综合性实验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植物采后病害防治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

再者,植物采后病害防治教学实习需要紧密联系生产实践。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校内外已有的教学实习基地,指导学生进行植物采后病害的采集、识别鉴定、为害症状和防治措施的制订等实践训练,激发学生对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学习实践的热情。此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笔者还组织植物采后病害防治科研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笔者的科研项目,开展关于植物采后病害防治新技术研究等探索性试验,使学生了解目前作物生产中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新的防治措施等,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为促进师生互动,把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在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引入了启发式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在讲授植物采后病害发生情况和发生规律内容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首先让学生提前查阅近年来我国植物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上台采取多媒体手段解说和分析自己主动查阅搜集的资料,激发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得以大大提高。

3 考核方式多样化,全面综合考察学习效果

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以往的考核通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忽视了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能力的考核。为此,需要对学生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查,以保证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达到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目的[6-7]。为此,在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中,分别采用课堂考勤、课堂提问与分组讨论、采后病害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撰写及闭卷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比较客观、公正、科学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模式能极大地加强学生对植物采后病害防治知识的记忆和实际运用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在课程教材编写、实验条件改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实习加强,以及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操作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使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今后的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教学中,仍需要坚持改革和创新,还应进一步完善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继续加强实验标本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虽然安徽农业大学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该课程实践教学课时少,且缺乏专门的教学实习基地,这就要求进一步创新和改革植物采后病害防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植物采后病害防治实用型人才。参考文献

[1] 路炳声,梁晨,罗小勇.我国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66-68.

[2] 田世平,罗云波,王贵禧.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毕阳.果蔬采后病害:原理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 罗云波.果蔬采后生理与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 曹建康,姜微波,赵玉梅.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 冯双庆.果蔬采后生理学等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4(2):21-22.

[7] 葛永红,毕阳,李永才,等.采后生物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957-9958.

Teaching Reform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Postharvest Disease Control—Taking AAU as an Example

LI Miao, CHEN Xian-yu, PAN Yue-min et al

(School of Plant Protectio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postharvest disease control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The teaching reform was carried out on textbook writing, improving experiment conditions, optimizing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enhancing practice teaching,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actic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du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examination assessment.

Postharvest disease control;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动植物检疫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淼(1978- ),男,安徽界首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

2016-11-30

S-001

A

0517-6611(2016)35-0247-01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农业大学果蔬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征稿简则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清洗果蔬农残 你做对了吗
这些果蔬能保护呼吸道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果蔬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