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及原因

2016-03-19 06:01杨芳芳
改革与开放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会分工私有制社会主义

杨芳芳



论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及原因

杨芳芳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国是否存在异化现象一直成为具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结合我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弊端,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异化存在的可能性及所具备的条件,并论证了在特殊国情下研究异化现象的必要性,以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国家所产生的异化问题。

关键词:异化;社会主义;私有制;社会分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理论界就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国内学者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是否存在异化现象缺少统一定论。不少学者把异化问题上升到方法论高度理解,将异化视为不断产生、不断克服的永恒的过程;也有些学者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现象,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存在异化现象;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中出现了全面普遍的异化。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还存在异化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

一、异化、异化劳动的概念及形式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异化现象就已经出现,将其提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却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从词源上考察,“异化”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具有“让与、让渡、转让、疏远、差异”等含义,后来英语aliena-tion被翻译成“生疏的、疏远的”,而德语“Entfremdung”(异化)一词,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则具有了“夺取、盗窃”的含义;后来中文翻译成“异化”,包含对立化、主体客体化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同阶级一同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社会现象。因此,“异化”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历史地发展着。

马克思克服以往异化研究的片面性,提出异化劳动概念,用来表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重要概念。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应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工人的劳动被异化成为控制工人、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异化。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释。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生产的对象及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所能占有的对象就越少,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就越贫困,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第二,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它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工人们只有在劳动之外才能感到自在和舒畅,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劳动不是发自内心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都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二、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从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马克思用异化劳动的概念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自己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本身的关系。我们探讨异化劳动产生的条件与原因,必须结合马克思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以及社会分工的变化等因素。

第一,私有制的存在。私有制是异化产生的主要根源。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造成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有所剩余,必然导致私有财产的累积与私有制的形成,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以及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的雇佣,领取微薄的薪水,为资本家生产大量的劳动产品,创造巨额财富。然而,他们生产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所利用,并拥有了更强大的控制劳动者本身的异己力量。

第二,旧有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1]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当社会分工出现后,任何人都有自己确定的特殊活动范围,这个范围对于他本身而言具有强制性。社会分工的固定化是导致异化的最终根源。

总而言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导致异化现象的出现,异化劳动的加剧。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利用资本和工人生产的大量劳动产品,是维持基本生存的劳动者所无法购买与消耗的,从而导致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和生产力的相对过剩,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体现。当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时,社会大众就无法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从而也就难以突破固有的社会分工。私有制依旧存在,雇佣劳动仍然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作用,异化劳动的现象就依然无法消除。

三、我国现阶段异化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现阶段是否存在异化现象值得深究。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能也不应当出现异化现象的,国家和政府能实现公平正义,每一个人也能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异化现象在我国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这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笔者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存在异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生产力水平低下。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我国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从理论上来说不存在异化,但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物质财富还不够丰富,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然而,商品经济是无法跳跃的一个阶段,而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形态。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就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矛盾,因此,异化现象对我们来说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重要地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了活力。但非公有制经济本身就是以营取利益为目的进行的雇佣劳动,扩大再生产,以便实现资本的增值。雇佣劳动关系的存在,必然无法避免异化现象的出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改革开放,必须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进行各种贸易往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必然会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有着紧密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内,异化现象普遍出现,那么处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国当然也是无法杜绝的。

第三,旧有分工的存在。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之中,社会分工自发形成,“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5]在目前的我国社会,旧有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职业和生活范围,甚至终生从事同一种职业,精神压力大,很难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与技能,生活越来越窄化,被束缚于工作与强大的社会洪流之中,逐渐发生异化。

第四,封建思想残余。百年历史中,中国从闭关锁国到与世界的经济融为一体,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专政,逐渐摆脱落后贫困走向民主富强。然而,人们在思想上仍然存留有封建社会才具有的小农意识,默认特权甚至享受特权,甚至趋炎附势,使社会充斥裙带关系与贪污腐败。

第五,主体性的丧失。随着黑暗漫长的中世纪神学时代的结束,人们已经逐渐将目光从上帝身上转移,费尔巴哈揭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自身。在19世纪,尼采便宣告:“上帝死了”,意味着人类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精神依赖与依附关系已经结束;在20世纪,福柯又宣称:“人死了”,意味着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已经丧失主体性。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认为:“政治上,人们在充分享受社会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丧失了应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他们放弃了原有的暴力反抗立场,采取温和的合作态度,进入政治上的单面状态;经济上,人作为主体存在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在逐步丧失,人沦为知识、技术、资本的奴隶;文化上,社会文化以华丽的外观、流俗的内容去迎合大众,却日渐丧失其否定性和批判性功能,文化不仅没有净化主体的灵魂,反而有些不健康的文化正在日益毒化主体的心灵。”在21世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条件极大提高,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之中,无法真正获得自由。

四、我国现阶段产生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

现阶段,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仍充斥着异化现象。目前,我国产生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

第一,劳动异化。对大多数人而言,劳动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非目的,他们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生存不得不进行劳动生产。在古代社会,手工作坊大量存在,每个劳动者必须熟悉全部工序,所有想要当师傅的都必须全盘掌握本行手艺。正因为如此,每个劳动者对本行业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使其产生兴趣,并逐渐升华为一种艺术感。为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力水平发展,机器设备不断升级,手工作坊逐渐被工厂手工业代替,随后发展成为现在所熟知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这种利用机器生产的最广泛的分工,使工人们承担的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做一些细小零碎的单一劳动,使人成为劳动的机器。

第二,权力异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府应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为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然而,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当权利没有受到监督,官员就会滥用权力为个人牟取暴利。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政府官员便将权利渗透进还不完善健全的市场经济之中。

第三,科技异化。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极其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但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境与潜在的威胁,比如核武器、克隆技术等。科技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之中,却使我们成为单向度的人。

第四,消费异化。消费异化实质就是人沦为一种工具,既能够赚钱也能够花钱,主要存在过度消费、虚假消费和意义消费。消费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炫耀等其他目的。在物质世界里,人们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刺激,甚至创造出虚假的欲望,使人大肆购买根本不需要的物品。商品不仅是劳动产品,更成为一种符号,人们消费的不是它的功用,而是它所代表的意义。

第五,货币异化。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21世纪,人们以为拥有金钱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也就是拜金主义。货币作为符号,能够与所有商品实现等价交换,致使人们崇拜物质财富,沦为金钱的奴隶。人们以为金钱能够代表社会地位,拥有无上权利和自由,因此“一切向钱看”。在他们的社会活动中,为获取物质利益不择手段,根本无视道德伦理与职业操守。

五、正确看待我国社会的异化现象及研究异化的必要性

异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既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消失。我们应正确看待我国社会的异化现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必然存在异化现象。然而,我国社会所出现的异化只局限于某些领域,并非社会的全面异化。并且,当生产力高度发达时,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也必然会消除,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在全面深入分析异化背后的根源之后,笔者认为,对于基于我国国情的异化问题深入研究有其必要性。研究异化问题,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劳动异化、权力异化、科技异化以及消费异化等问题;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视社会转型时期所存在的隐患;更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53-54,57-58,165.

[2]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06.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9.025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项目“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资助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分工私有制社会主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及相关理论的反思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