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四个维度

2016-03-19 06:22王小莉吴晓培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价值观党员

曹 静,王小莉,花 艳,吴晓培

(同济大学1学生处;2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四个维度

曹静1,王小莉2,花艳2,吴晓培2

(同济大学1学生处;2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2)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在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创新载体、机制保障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与积极践行,将有利于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贯彻落实“两学一做”教育内容,从而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内容,不仅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诉求,又是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的现实需要。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学生党员先学一步,对引领、带动大学生学习践行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措施和路径,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内容,需要结合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融入的有效路径,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党员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外化为学生党员实践、践行的具体行动。

一、 深化学习,提高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

“理性认同是对认识对象基本内涵的深刻把握,它具有抽象性和确定性,是价值认同的基础和实践的深层动因。增强理性认同就是要深化对认识对象基本内涵的科学把握。”[1]为此,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层次性、方式方法的创新,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需求。

(一) 理论认同需要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由于大学生认识能力和活动空间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形成零散的社会价值观,而无法自觉形成科学系统的核心价值观。”[2]因此,在开展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给学生党员灌输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解读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是学生党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起点。在解读方式上,既要注重宏观层面的学习把握,也要通过微观层面的深入分析,将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疑问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具体而言,可结合“两学一做”的具体内容,学习习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的一系列讲话,中央出台的相应文件和学习读本等,这应当是我们从宏观层面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最权威、最关键、最核心的解释和依据。在微观层面,要注重引导,向学生党员澄清一些问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的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等,旨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透彻分析、全面阐述,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能够深入学生党员内心的重要前提。

(二)理论认同需要“接地气”的方式方法

理论学习不是盲目的、空洞的说教,是理性的、现实的,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宏大叙事和空洞说辞,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中,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例或社会实践实现理论的再现。同时,在理论的表达方式上,应用大学生熟知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诠释形式,把深刻难懂的道理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话语讲清楚,将抽象的理论术语转换为生活道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深深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党员切身体会到理论源自生活,指导生活,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激发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提升思想认识,进而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三)理论认同需要重视学生需求

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根本上来说,源自大学生党员对自身需求的满足与追求。马克思曾说:“需要是人类心理结构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人类个体和整个人类发展的原动力。”[3]153因而,只有充分尊重大学生健康的个人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得到学生党员的认同与接受。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研究学生党员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他们的精神诉求和成长愿望,关注大学生党员的经济需求、学业需求、就业需求、交往需求等,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摸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党员需求的交叉点,与大学生思想的共识处,做到接地气、贴近性、对象化,并能及时化解大学生党员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将学生的需要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链接,让学生党员真正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自己身边,对自身的成长成才有益,进一步促使大学生党员自觉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二、强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所说:“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在大学生党员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还需通过蕴含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深化与实现。因而在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各种实践环节的利用,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中,从而固化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一) 实践活动找准切入点

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要避免实践活动与教育内容的“两张皮”,要结合学生党员教育特点,找准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重大党建纪念活动、民族传统节日、学校特色庆典活动、大学生党员发展、转正以及毕业等活动,以某个主题为切入点,通过入党仪式、党支部主题纪念活动、文艺演出、实践锻炼、志愿者服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党员深入学生社区、居民社区、救助站、中小学等单位,开展实践服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一点一滴的实践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深刻体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进以及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激发学生党员内在的“正能量”,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最终发挥学生党员辐射效应,带动身边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伍中来。

(二) 实践活动注重品牌化

以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需要注意对所开展实践活动的总结提炼,对于影响力大、效果好的实践活动,可以党员教育品牌活动的方式将其固化,以便推广。品牌学生党员教育活动是通过鲜活典型的活动实例或人物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具体活动或案例,具有形象、生动的内在特点,其独有的激励、自我教育与感知、自我模仿、自我管理促使学生党员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发起其他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大学生向先进典型学习,向榜样看齐,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如以“发现身边的美”为主题,通过编辑故事专辑和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会的实践形式,加强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品牌活动中,学生党员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入情入理的小故事,故事就是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让大学生便于参与、乐于接受,能够拉近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距离。

(三)实践活动注重三个结合

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还要注重三个结合,即实践活动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坚持校内与校外资源的结合、坚持集中与分散的结合。任何实践都需要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为指导,高校可通过思政理论课、党内培训等系列课程,让大学生党员熟知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党员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直观感受国家的繁荣富强与社会的巨大进步;要深入挖掘校内外两种教育资源,形成校内外共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充分发挥优秀校友资源,挖掘校友中优秀党员的励志故事,邀请优秀党员校友以“校友讲坛”的形式举行报告会等;最后,学生党员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还要注意时间上的安排,注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期中要利用学生党员的课余时间,分散性地开展一些小而精的实践活动;在假期中,可以集中时间开展一些专题性调研或大型的户外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党员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特色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有效地融入学生党员教育,不仅取决于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还要看承载活动的载体是否贴近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因而在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同时,还要重视载体创新。坚持载体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已有的学生党员教育载体中,存在单一刻板、学生接纳效果差等问题,如何进行学生党员教育载体的创新与优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其中,是当前高校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认为创新载体,需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一)体现专业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效地融入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在载体的选择上,需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性,将学生党员的所学专业与党员教育工作相结合,在结合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理念。两者的有机融合,既是对专业理论的实践延伸,又可以培养学生党员的专业自信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党员专业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可以发挥学生党员专业特长,通过公益设计、绿色环保、健康义诊、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政策宣讲等体现专业特色的活动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具体活动中,通过将载体创新与专业培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党员用实际行动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念。

(二)激发社区党建活力

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党建工作进社区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路径。在开展社区党建时,可依托学生社区成立社区活动室,在活动室规划中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元素,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既舒适宜人,又有文化艺术气息的生活社区;在社区活动室中,鼓励学生党员开展各类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主题分享会、党团活动、核心价值引领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在社区党建中要充分发挥大学党员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党员@社区,服务帮帮站”,推进党员进社区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践行“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的承诺。

(三)聚焦新媒介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党员教育的新载体,要注意将载体创新与现代媒介相结合,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络课堂、支部风采、优秀人物事迹展、网络议事等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员教育的有机融合。高校可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打造集学习、交流、休闲、微沙龙于一体的微信公众号,建立党员学习交流平台,丰富学生党员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党员提供一个主题教育、学术交流,分享生活的理想场所。在公众号运行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定期发布各类时事政治、党员读书心得、活动预告等内容,在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的基础上,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被动到主动。

四、加强机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党员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党员教育,其核心理念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意识形态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而达成理性共识和情感认同的过程。能否转化、转化的程度与效果如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相应的机制建设,包括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机制、监督考核机制、激励奖惩机制,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学生党员教育。

(一) 建立完善领导机制

注重统一规划与协调,发挥学生党员骨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实践。在党员教育中,高校党委要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导小组,制定教育计划,指导各基层党支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各基层党支部要成立基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组织,推选党员骨干担任组长,开展具有科学性、持续性和品牌性的支部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的 “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持续开展。

(二)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对于学生党员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语言与行为,要及时指出,督促学生党员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引导大学生党员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注重行为规范,并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可以采用“360度党员综合评估的党员考核”制度形式,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与学生党员的全面考核结合起来,从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实践能力、群众基础、学习成绩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党员质量以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避免党员评议的“一言堂”、“一刀切”,从而提高学生党员教育质量。

(三)建立完善奖惩机制

对积极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分子和先锋人物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赞扬,把学生党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核情况与评优、评先活动相结合,让考核优秀者的学生党员在各类评选活动中处于优先地位,给予他们有效激励,从而起到发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带动作用。

[1]陈勇,等.增强认知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

[2]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责任编辑:乐程)

Infus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to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Cao Jing, Wang Xiaoli, Hua Yan, Wu Xiaopei

(1StudentAffairsDepartment; 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Tongji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e advanced elements among the youth, should become the focus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fus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to student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through in-depth learning, practical activities, innovative platforms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can help create qualified Party membe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ho will not only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but also identify with the values and consciously practice the values. It also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enhances the effect of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education method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4.004

上海市“阳光计划”(党建类)项目(14YG22)

曹静(1976-),女,同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小莉(1981-),女,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花艳(1976-),女,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晓培(1989-),女,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

G641

A

1674-5337(2016)04-0016-04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价值观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的价值观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