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的偏差及归正

2016-03-19 06:22任海华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偏差辅导员政治

任海华

(南通职业大学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江苏 南通226007)



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的偏差及归正

任海华

(南通职业大学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江苏 南通226007)

针对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等功能实现偏差现状,深刻剖析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专业能力水平较低、职能认识存在偏差等原因,从而提出强化岗位标准设计、矫正身份认同偏差和提升业务能力水平等三大路径实现高职辅导员功能归正。

高职辅导员;功能;偏差;归正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央明确“要强化对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引领、思想导引、专业服务。”[1]教育部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教育部于2014年制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从名称规范、人员选配、培养培训、职称评聘以及工作标准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范。[3]但是高校辅导员特别是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等功能定位因为种种原因偏差日趋明显,从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定位偏差

高职辅导员要强化对高职学生群体政治引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强化对高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外强身体、内强素质,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同时,同时具备健康的内心;要强化对高职学生群体就业创业指导,实现心态与机会的良好对接,先就业后择业创业。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偏差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政治引领是辅导员的职业伦理定向,而现实情况是政治引领弱化而事务处理功能强化。[4]第一,日益繁杂的学生事务迫使他们难以对政治引领工作集中精力。由学校各部门、院系生成的大量工作,都“千条线万条线”汇入辅导员这“一条线”,因此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着日常管理、学风建设、贫困助学、奖惩工作、团学工作、心理健康以及就业创业指导等纷繁复杂的工作,甚至还一些人还兼职行政。因此,高职辅导员无法挤出更多精力、时间来开展政治引领工作。第二,政治引领难以量化、出不了亮点,而学生事务恰恰相反。高职辅导员主要价值追求是实现对大学生群体政治引领,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处理好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找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基本路径。而“三观”养成是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成效难以被呈现、被量化,且往往容易被忽视。反倒一些学生事务性工作,如日常管理、团学活动等,容易呈现亮点而受到肯定。

(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实现偏差

随着社会变革、社会压力增大以及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重视。而各高校普遍存在轻预警重善后、轻事前重事后现象。第一,相对于心理辅导工作不易被量化、呈现等特征,危机善后则容易被认可、肯定。定期心理辅导、耐心细致谈话,于无声处消除危机隐患;而现场危机处理,大张旗鼓展现消除危机过程,两种情形被认可度是显而易见的。第二,一般学校对辅导员采用目标考核方式,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心理辅导、预警、干预等工作繁杂而又漫长,结果也难以量化评价,这导致部分辅导员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三)就业创业指导功能实现偏差

学校给予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应该是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全方面的,帮助学生测定、分析、总结主客观条件,综合分析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确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为实现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而目前很多学校往往停留在信息服务上,即为学生提供职位信息并使之成功就业。第一,辅导员要借助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平台给予学生持续的发展动力,而非只停留在就业结果上。以职业生涯为载体,以人职匹配为标准,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不断调整、优化,以螺旋上升式发展实现个体价值。第二,辅导员要借助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平台从学生“思想”深度层面而非“业务”表浅层面实现个体发展。科学化、程式化、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固然重要,而无法解决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待遇悖论”等思想痼疾任何工作都是失败的。

二、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偏差原因分析

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等功能定位出现偏差根源在于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专业能力水平较低以及职能认知存在偏差。

(一)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的原因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错位和职业认知出现偏差。第一,辅导员队伍建设错位。政治引领是高职辅导员职业伦理定向,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等三大阵地实现价值诉求。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政治引领弱化事务处理强化的功能性错位、成人教育弱化专业教育强化的育人结构性错位、主动导引弱化被动熏陶强化的途径构建性错位等问题。

政治引领弱化事务处理强化的功能性错位。日趋繁冗的日常事务层层下沉至辅导员肩上,来源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事务都“千条线万条线”钻进辅导员这个“针眼”,特别是一些学校“生辅比”极高迫使辅导员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建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成人教育弱化专业教育强化的育人结构性错位。“以教学为中心”被人为曲解为“以教学为唯一”,使得成人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育人结构上显失偏颇。而恰恰成人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要二元条件。成人教育弱化专业教育强化趋向成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偏差的催化剂。

主动导引弱化被动熏陶强化的途径构建性错位。主动占领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高地,凝聚、导引学生群体靠拢、认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党中央强化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而现状往往是高职院校重视主流价值重要性,忽视主流价值内化途径构建;重视顺其自然被动熏陶,忽视积极导引主动出击。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辅导员重要性,忽视辅导员工作方法、途径提炼、研究、推广。

职业认知出现偏差。部分高职院校从学校领导到辅导员自身都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底线思维,认为只要做好学生学习、就业和生活服务工作便可。部分辅导员被动按照学校要求贯彻实施教育活动,确保学生在三年或四年后相安无事交给家长;着重关注学生群体外在行为,而忽视内在思想动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而忽视学生品格道德等。

(二)专业能力水平较低

由于历史原因、现实状况,高职辅导员队伍参差不齐,呈现专业多样化、学历多元化态势。一些辅导员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在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前就开始进入辅导员岗位,难免出现力不从心。一是必要专业训练缺失。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专业,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认知和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实践。并不具备条件贸然从业,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定位偏差在所难免;二是专业能力不足。辅导员除了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创业指导服务能力外,还须人际关系调节与处理、文档档案处理、演讲表达等通用能力,甚至还须耐心、爱心、责任心等性格能力。因此,如果不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遴选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很多高职辅导员无法具备真正的岗位技能能力。

(三)职能认知视角狭隘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功能定位偏差的根本原因是职能认知存在偏差。以狭隘视角来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目标在于人人有工作,即帮助毕业生找到就业岗位;而广义视角,则要实现人职匹配,职业激发个体爱好兴趣潜能,岗位实现个体最高价值。首先,狭隘视角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功能是流程固化的而非创造性的。这样的职能认知偏差迫使辅导员只限于在学校就业指标指挥下按部就班做好就业推荐工作。其次,狭隘视角下就业指导服务功能虽外裹“成功就业”表征但未触及就业对象内心感受。说服个体适应岗位,而非顾及个体内心感受;以短视换取高就业,而非实现人职匹配。因此,狭隘视角下就业指导服务难以个体真正悦纳,“待遇悖论”、“高不成低不就”等痼疾难以根除。最后,狭隘视角下就业指导服务是局部视角而非全局视野。辅导员只承担就业季阶段的工作,而非学生整个大学生涯。这无疑造成就业指导服务功能定位的偏差。

三、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归正路径

要想实现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归正,必须强化岗位标准设计凸显政治引领功能,矫正身份认同偏差彰显价值诉求认知,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实现持续科学发展。

(一)强化岗位标准设计,凸显政治引领功能

要想实现高职辅导员功能歧化归正,可以通过强化岗位标准设计从而凸显政治引领功能,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辅导员功能主线。通过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要地、借助事务处理内化核心价值和科学设置工作量化评价体系来制定、强化辅导员岗位标准。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要地。政治引领是辅导员特殊职业伦理定向,与包含爱心、公正、责任教育基本职业伦理定向同等重要。[4]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错综复杂,占领优势的一方主导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而党中央赋予高校坚守、抢占意识形态阵地重要使命,确保掌握着先进科技文化的青年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前进方向的价值观。

借助事务管理内化核心价值。借助事务处理载体,可以进一步凸显辅导员“政治引领”功能。换句话说,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辅导员工作繁冗复杂,应坚守政治引领功能底线,在耐心处理繁杂学生事务的同时,巧妙地将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从而实现对青年学生群体的政治引领。其一,借助学生事务灌输主流价值观是天然的内化途径。创设一条新的教育路径,使得受教育者感到突兀而不自然,学生事务处理恰恰是一条天然的内化途径。其二,借助学生事务灌输主流价值观是顺畅的内化途径。以学生事务为平台,教育者容易开展价值观教育,而受教育者容易接受,感觉不到唐突。

科学设置工作量化评价体系。针对学生事务处理容易量化而后被肯定认可的情况,科学制定政治引领工作量化评价标准,可有力推动高职辅导员功能的优化。以务实与务虚相结合的原则。青年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程度难以被估测,以外在表现予以评估也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科学。每年、每学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举办业余党校培训班、提交学习心得体会、开展一对一深度交谈、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等等,都是务实而又可以量化的评价。而从学生群体整体面貌等的评价可以说是务虚的评价;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单纯运用定性方法评价,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定量方法可以提升评价的科学化水平;以个案推广与普遍价值相结合的原则。培育成功的德育个案,对整个群体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群体的道德品质水平,同样可以起到群带效应,实现对整个学生群体的引领、凝聚。

(二)矫正身份认同偏差,彰显价值诉求认知

要想实现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归正,可以通过矫正身份认同偏差从而彰显价值诉求认知实现高职辅导员功能确位。通过矫正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自我层面身份认同偏差,实现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归正。

矫正社会层面身份认同偏差。究其高职辅导员职业伦理,它并未出现在国家所设置的职业规范体系里,而被设置在各校人事部门所设置的岗位群里。按照职业伦理规范认知,“高职辅导员”可以看作“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因此从本质上讲,辅导员是教师,属于教师这一个职业门类。因此本质层面上的认知与职业伦理规范相趋同的。[7]高职辅导员是专业技术系列的高职教师,需要全社会形成、凝聚对高职辅导员岗位的共识认知,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平等、尊重”的良好氛围。

矫正学校层面身份认同偏差。学校层面上,矫正身份认同偏差,一方面要强化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国民待遇”。[8]首先是地位,这些年以人事代理编制或合同用工等形式进入辅导员岗位的不在少数。在学校生态格局里,以编制形式不同重视程度而异现象较为突出,因此辅导员地位边缘化现象日趋严重。忽视会引发懈怠。其次是职称,一些学校辅导员岗位设置了较高的职称障碍,或明确不能参加正高职称评审,或在教学科研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是收入,因为收入与职称挂钩,绝大部分辅导员职称层次偏低,当然收入处于较低的层级。高职院校须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提升他们地位,打通职称晋升通道,增加收入,从而恢复辅导员与教师同等待遇地位。矫正身份认同偏差,另一方面要构建相互尊重的和谐环境。学校应大力营造和谐共处的育人环境,使得所有教职员工“劲往一处使”,协同一致,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认可的技能型人才。

矫正自我层面身份认同偏差。在自我层面上,一些辅导员难以获得身份认同:相对于专业教师等其他教职员工,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中一些人以辅导员岗位为跳板转向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以此解决身份认同纠结。要想矫正自我层面上的辅导员身份认同偏差,首先要增强身份自信。自信是力量,可以激发自豪感,增强战斗力。以开展好工作、深入思考研究为突破以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增加自信。其次要增强职业使命感。辅导员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千万个大学生需要辅导员政治导引、答疑解惑。最后要增强岗位责任感。从新生入学到日常生活学业,到职业规划,再到实现就业,“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辅导员参与。甚至是专业素养,专业老师也要协同辅导员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程。

(三)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实现持续科学发展

要想实现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归正,可以通过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从而实现持续科学发展实现高职辅导员功能确位。通过搭建价值实现“三大舞台”、制定技能提升“三大计划”和组建科学发展“三大推进器”,实现高职辅导员功能实现归正。

搭建价值实现“三大舞台”。一是举办全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辅导员在全校的舞台上授奖并介绍工作经验,彰显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肯定与认可。二是举办辅导员论坛,优秀辅导员在论坛上交流经典案例和心得体会,新进或年轻辅导员积极参与研讨,以便快速进入角色。以论坛培育辅导员群体归属感,激发大家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心。以论坛培育学工系统个体间感情,让辅导员群体真切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论坛为载体交换心得体会、处事原则,提升学生管理能力。三是举办全校性的辅导员技能大比武,所有辅导员都要参加由理论知识、主题班会、演讲、谈心谈话等组成的技能比赛,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辅导员在“三大舞台”充分展示自我,实现属于自己的理想。

制定技能提升“三大计划”。一是制定“青蓝工程”,即学生处为每一个新进辅导员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或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作为导师,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给予指导。导师答疑解惑,解决新进辅导员工作上遇到的难题;导师给予指导,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导师关心关爱,协助学校做好工作、生活条件改善工作。二是组建学生思政科研团队,即由学生处牵头,由学生处、社科部以及学院等各部门人员组成的思政科研团队。以思政科研团队组建为抓手,一方面提升年轻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培育大家的归属感。三是制定“出门计划”,即针对每一名辅导员都定制“三年一大学,一年一小学”的出门学习计划,每一名辅导员在三年内或参加学历提升、资格类学习考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或就创业指导等专业学习,一年内参加短期专业技能学习。以学习培训、观摩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以参会交流开阔专业视野。辅导员通过“三大计划”,在短时间内成长为行家里手。[9]

组建科学发展“三大推进器”。一是评优评先,做好系统内评优评先工作,针对辅导员群体,学校组织评选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积极推荐省市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做好系统外评优评先工作,积极推荐优秀同志参加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工等评比。以评优评先激发辅导员群体的积极性。二是职称评审。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为辅导员评定升职做好服务工作。三是职务晋升。作为学校行政岗位重要后备军,学校推选优秀辅导员进入中层领导岗位工作。辅导员在“三大推进器”的推动下,持续发挥自身的光和热,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4)[2013-12-12].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2920198.html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05-10-14)[2013-12-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512/201006/88984.html

[3]教育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EB/OL].(2014-03-15)[2014-11-25].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404/167113.html

[4]任海华.以职业伦理定向、自身价值追求实现高校辅导员身份统合[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4)

[5]施益华.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结构研究[J].教育探索,2011,(5)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4)[2014-11-25].http://www.jxlsxy.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51

[7]任海华.“三谁理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价值实现、力量来源、身份认知[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8]邵丽丽,等.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发展途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6)

[9]任海华,等.岗位适应、职业认同、价值实现:专家型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3)

(责任编辑:陈勇)

How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s in Vocational College Advisors' Implementation of Their Functions

Ren Haihua

(CollegeofInternationalCo-Education,NantongVocational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07,China)

This paper looks into the reasons why there are deviations in vocational college advisors' implementation of their functions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and a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structors: lack of attention paid to the team construction, poo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functions. Given the reasons, this paper suggests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s by Strengthening the design of the advisors' working standards, correcting the errors in their identity and upgrad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vocational college advisor; function; deviation; correction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4.007

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项目(2013JSJG091)

任海华(1980-),男,南通职业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讲师。

G641

A

1674-5337(2016)04-0028-05

猜你喜欢
偏差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均数与偏差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自适应两级UKF算法及其在时变偏差估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