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生物科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03-19 06:26姚庆智宝力道吴凯峰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物科学实践教学

姚庆智 宝力道 吴凯峰(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对高校生物科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姚庆智宝力道吴凯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为适应高校实践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很多高校针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新标准,都在采取一些强化相应的实践教学的各种改革手段。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特点,结合本校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开展了讨论,对实践性很强的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在新的一轮的改革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在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应在加强学生的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不断进取性等诸多方面加大努力。

关键词:生物科学;野外教学;实践教学

Abstract:Responding to the new trend of college experimental education, many universities are deploying new forwar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agenda by many means. Concerning biology, a highly experimental sc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in experiment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discusses the issue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biology in our college, intends to offer some ideas and thoughts for nothing but good.

Keywords:biological science; field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在近几年内,很多人用心探索在新时代特征下,应合理、有效、有机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不但使实践教学最好地为理论教学服务,而且要在方法和内容上适应时代,以便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综合型、创造型高素质人才。生物科学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实践性。如何找到与当今生物科学的发展水平相匹配和与当前高校学生的文化意识形态相协调的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是我们当前应当努力探索的课题。在快速变化的当今时代,如何老戏新唱,让旧的知识继续保持已有的生命力,继续服务于新的时代成为一个新课题。

一、大自然——一个巨大的“实验室”

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尤其是生态学实践教学的广阔的“实验室”。野外实习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变的了解自然,验证和增长生物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的更广阔的天地。成功的实习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长新知识,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另一种途径。多变的自然场景更要求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使学生更具有创新、创业精神[3]。再将所学知识外化为能力,同时使自身素质得到发挥和提高[2]。

野外实习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内无法学到的实地考察、户外实验操作、实地数据采集及处理等多种特殊的基本科研能力。同时,野外实习也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助互爱的品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确保实习的质量和实习的专业性

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说,野外实习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动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观察和记录各种生态学现象,掌握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学会和尝试生态学的样方、样线的设置以及室内外统计记录和分析等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为确保实习的质量,应防范和避免习惯性地使实习转变成“参观式”实习或“旅游式”实习[6],几天的走马观花式的“走过场”[4],学生们在匆忙中除采集到一定数量的动植物标本外别无所获,这样的实习动作大,但实习内容单一,使生物科学的动植物及生态学综合实习停留在了动植物的初级分类学的水平,甚至在学生能识别100~200种常见植物时,就认为达到了教学目的的实习是一种对生物科学野外实习质量的颓变[5],事倍功半,创新教育的内容和训练不够[6],不能很好全面地达到实习的教学目的。

学生在野外采集标本时的一个最常有的习惯是对野生动植物的选择性采集,如有花和花好看的、形态特征明显的动植物更易作为标本采集对象而被采集,而无花的或不惹眼的动植物常不被采集为标本,这种选择性的标本采集使实习的专业意义大打折扣,学生能够识别的植物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偏狭。即使是对感兴趣的动植物标本的采集,也不能只满足于对一些动植物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水平,应当注重学生自身观察、鉴定、采集、制作、调查等能力的培养锻炼[9],使他们具备独立处置动植物标本的能力。另外对动植物的辨别不应仅停留在一般形态性的识别了解,其他多种识别手段也应尽力了解,如在植物标本的认识上可引导学生学会采用中医中常用的“望、闻、问、切”方式来识别常见植物[7],眼观、手揉、鼻嗅、折看、放大镜观察、查资料,甚至口尝等多方位的手段[8]的使用可增强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和兴趣。

三、有效利用有限的实习时间

野外实习的一项限制因子是时间不足,来去匆匆,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成多项实习任务是一件有难度的工作,古人说“先易后难而渐入”,没过动植物的识别关,生态学野外调查等内容就较难进行。

对生物科学野外实习如何克服时间不足的问题并非无路可寻。推行动物学、植物学及生态学三位一体的野外实习体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样方中采集动植物标本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迫使学生较系统地对实习样地标本无差别地进行采集,获取较系统的动植物区系数据,避免学生们漫无目的选择性标本采集,只采大的、显眼的、特别的标本,忽略不起眼的、平常的动植物标本,甚至到最后连实习样地的数量巨大、随处都是的建群种、优势动植种是什么物种都搞不明白,因为它们常常是看去普通的禾本科或莎草科植物,或某种蝶,常引不起人们的特别兴趣。

生态学知识主要是研究动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等[9]。同学们在采集动植物的标本的同时就可以融入生态学观察的内容[10]。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动植物与对应环境的关系,了解动植物所处的群落类型,从简单的观察就可获得一些生态学的感性认识,要适时提醒学生保持生态学意识[11]。

有人指出生物学野外实习活动不能简单以动植物的识别及分类为基础,精准的数量数据更能探明生物多样性、土壤学特点、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征[12]。生态学实习可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3]。围绕这样一种思路,可以设计很多不同的生态学实习内容。如在进行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和分析时可进行最小面积的测定;动植物种的频度及多度测定;地上及地下生物量的测定;盖度、冠幅、冠长、树高、枝下高等的测定;种群及群落分布格局的测定;熟悉样方法、祥线法、样带法、样点法等植物群落测定方法、手段;合理进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密度、重要值,种间关联,生态位的分析计算等;要注意科学合理地了解记录相关内容的数量特征和原始数据的野外记录方法。

四、通过完善实习的考核体系激励学生完成实习预定任务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和考核体系。考核体系的最终宗旨是督促学生完成相关的实习任务,通过明确各项内容的分值比重明确强调各项任务的重要性。有人指出,过去的实习考核不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不足,常常以考核学生对动植物名称记忆多少为主,而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知识总结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考核[14]。有很多实习教改文章对建立更合理的全新考核评估体系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考核不应当以简单地由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制作两部分的考核成绩组成[15],为确保实习的各项任务均等有效地完成,应制定更细化的评分方法,如将有人指出的平时成绩(约占50%)再细分成动物学、植物学及生态学内容的分值,评判依据可根据标本的质量,样方的统计数据记录的质量等为标准。相关知识的考试成绩(约占30%)和实习报告水平(约占2O%)之间应更合理地分配考核分值。一个方法得当、公平合理的考核对实习参与学生的行为具有鞭策和约束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和更专心地完成实习任务。不论如何,公正、合理和规范是十分重要的[16]。

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最终反映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实施方法的选择则更多地和实习教学的教学目的发生联系,良好的管理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工程。

参考文献

[1]梁晓夏,王国庆,冯家勋,等.生物类本科生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116-118.

[2]刘雨芳,孙远东,肖璐.生物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00-102.

[3]胡廷章,肖国生,黄小云,等.优化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4:68-69.

[4]赵格日乐图,苏亚拉图,哈斯巴根,等.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5):148-151.

[5]方海涛.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生物学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阴山学刊,2010,24(4):94-99.

[6]齐光,佟伟霜,彭舜磊,等.新形势下生态学开展野外实习的新思路[J].读与写杂志,2013,10(3):59.

[7]李秀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67-68.

[8]刘健,孙国荣.《植物与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能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29-4330.

[9]刘畅,李易衡,黄乐乐,等.“望、闻、问、切”在植物学野外实习导入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3,38(11):18-19.

[10]闫明,白聪,要元媛.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577-1578.

[11]张规富.生物专业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4:183-184.

[12]龚红梅,李卫国.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5):171-174.

[13]郑建芳,张艳贞,齐恒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野外实习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139-140.

[14]冯图.地方本科高校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模式构建[J].大学教育,2013,11:97-99.

[15]徐驰,刘茂松,杨雪姣,等.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158-161.

[16]王长宝,杨洪升,张海军.植物学野外实习考评体系研究[J].科技视野,2012,32(47):13-14.

作者简介:姚庆智(1974,2-),男,汉族,山西省朔州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学。

*基金项目:201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20103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066-02

猜你喜欢
生物科学实践教学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对生物教材的应用和体会
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激发高中生物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