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动学习背景下“通信原理”课程兴趣教学方法研究*

2016-03-19 06:26白文乐王月海冯良王一丁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北京100144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主动学习教学改革

白文乐 王月海 冯良 王一丁(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北京100144)



非主动学习背景下“通信原理”课程兴趣教学方法研究*

白文乐王月海冯良王一丁
(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北京100144)

摘要:“通信原理”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抽象,数学推导复杂,特别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高要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文章结合当前“通信原理”学习现状,分析了专业学生非主动学习课程的相关原因,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兴趣教学手段,针对性地改革探讨,明显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性,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主动学习;兴趣挖掘;通信原理;教学改革

Abstract:"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course for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 in universities. It is of massive technical terms and abstract concepts, and the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is complicated. Especially high requirements 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greatly weaken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of active learning. Motivated by current learning situations of this curriculum, it studies the related causes of inactive learning curriculum of students, and designs various interes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to reform and explore. It apparently stimulates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active learning, enriches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Keywords:active learning; mining interest;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teaching reform

一、概述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承上启下的骨干课程,承上与高等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线性代数、信号系统及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相关,启下是学好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及网络交换等后续专业课的理论支撑,具有知识点、专业术语多,原理、概念抽象,理论与数学结合紧密,综合性强等特点[1],对教师教、学生学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当前高等院校大多数专业课课堂,学生玩手机、缺课现象日趋普遍,学生认真听课率甚至低于40%,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如何提高课程教与学的结合度,促进教学水平的实质提高非常重要,文献[2]对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分析本课程学生“非主动学习”各类现象,探讨了教学中内在问题,设计了几种课程理论实践教学的兴趣手段,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非主动学习”现象及教学问题

当前“通信原理”课程“非主动学习现象”主要体现在:“不想上课”——学生认为所有课程都一样,学了也没用,走向社会都不会用到,社会上用到的东西课堂上都不会讲,上课还不如在宿舍里玩游戏或是出去游玩;“不上课”——不知道课程有什么用,无积极上课欲望,消极对待,毫无兴趣可言,认为上不上课无所谓,于是选择了不上课;“上课不听课”——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有的同学低头玩游戏,有的同学相互聊天,上课就是为了划考勤,避免老师点名,没有听课、认真学习的打算;“难课退课”——听不懂,积累到一定程度失去信心,打退堂鼓;“听课不思课”——只是被动听老师讲课,记下笔记,但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导致课堂有效性很低;“学课不实课”——经历了基本课堂的学习过程,但是作业及课后习题主动解答及巩固落实不够。

三、影响主动学习问题的深入分析

“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学习涉及大量的综合数学推导,又需要很多理论概念深入抽象的理解,造成学生非主动学习直接原因是课程教学产生的兴趣性不能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课程目标导引少”——这主要体现在大多数课堂课程目标导引仅仅让学生了解学生这门课学那些内容、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如何考核评定成绩,并以此引起学生重视,而缺少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这门课对毕业就业、创业有哪些作用,有哪些最兴趣最经典的东西,哪些与工作面试笔试有直接相关,那些学生因这门课学得好最后成功地实例等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能刺激学生投入精力认真学习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设计引入时间点也很重要。

“教学过程设计不完善”——课前的专业兴趣、相关内容及课程应用目标引导偏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及对课程有用性与课程章节内容的过程讲解、实验内容安排、学习效果的检查手段等教学设计与学生接受能力的针对性程度偏差较大,学生主动学习心理的调引性不够,主动性意识远小于被动学习意识。

“教学方法的单向性”——教师课堂大多集中于内容的形式性、手段性及自己的理解性单向讲解,互动性手段少,与课程内容结合激发学生注意力方式缺少对大多数学生的关注性,忽视了多层次学生能力课堂的跟随性,学生课堂主动性逐渐降低。

“实验内容与手段单一”实验课内容大多仅为理论课知识几分之一,实验方法基于教师先讲、学生后做,再测正确与否,最后写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大多仅仅为非理解思考的一次动手操作,缺少实质性收获的积极性吸引点,重实验形式与结果,缺少考察学生理论与实践互通掌握的有效手段,学生主动思考提问环节也偏少。

“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缺少互通性”——理论课老师只讲课,基本不参与实验,实验老师只做实验,理论学习少,两者之间缺乏互通学习,不能共同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过程及综合评定手段来吸引学生的主动性加约束性的有效课程学习。

四、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兴趣教学改革与探索

“课程兴趣前导”——开课前一学期邀请国家级精品课教学名师对专业学生开展课程目标、兴趣、内容、应用、就业需求等多方面兴趣导学、学习准备及困难预备导学,做好学生课程心理的兴趣与困难导学,在我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探索中,在开课前一学期,邀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国家级精品课名师教授开展课程内容的课前导学,包括课程与专业相关性、课程数学储备、课程对行业就业的具体重要性、课程内容难点、兴趣点及升学提升等内容做零基础通俗讲解,同时邀请大唐移动公司企业技术专业介绍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通信人才的迅猛需求、专业知识与技能等及其与课程的紧密相关程度,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专业,以专业兴趣带动课程兴趣,以课程兴趣与课程内容前知了解相结合提升学好课程的信心。

“理论概念教学的兴趣挖掘”——专业术语及概念兴趣挖掘,如从学生玩手机费流量引入信息量、符号速率、比特率等概念单位,从手机信号不好引入信道衰减效应的概念,从不同制式手机让学生了解2G、3G、4G等技术的差异,从手机品牌让学生了解通信行业中兴、华为、小米及三星等设备制造商,从手机通话费多少让学生知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从手机支付让学生知道阿里、腾迅等内容服务商及常用就业面试术语的理解需求等多点进行兴趣挖掘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回归力。

“数学公式的简化教学挖掘”——整理总结课程中应用的中学三角函数积化和、和化积公式;积分变换中傅立叶正反变换公式等及相关的简单用例分类成课程数学准备法宝,提前复习,简化学生理论课程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课程信心。

“开放学生感兴趣实验引导实践”——组织学生自主提出感兴趣知识点设计开放兴趣实验,如“误码”、“波形”、“编码”、“语音”等兴趣知识点实验等,指导学生寻找课程理论公式的对应点,引导学生由“兴趣”实验到专业课实践。

“学生兴趣问题提问式理论教学”——理论课教师提前介绍各章节内容,鼓励学生提出兴趣问题后,教师对问题总结分类开展对应章节理论教学,并进行兴趣问题讲解,优劣评价,提升理论章节课程教学的兴趣吸引度。

“理论与实践教师的互通教学”——理论课教师将学生理论问题整理与实验教师交流,包括理论知识点与实验设备的具体对应性与差异性、理论计算问题与设备操作技术的内外关系、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理解的一致性等,提高实验课促进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理论课教学对实验教学的指导性,实验教师定期将实验问题反馈给理论教师,理论课教师改进授课内容,使学生理论学习与课程实践互相促进提高。

五、结束语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文章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降低的现实问题,归类了几种学生非主动学习现象,深入分析了影响学生非主动学习的深层原因,研究教学中的内在问题,设计了分类兴趣教学手段,开展了具体实践,明显提升了学生课程学习主动性,探索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创新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星海,魏长智,等.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87-88.

[2]刘凯,徐桢,张军.《通信原理》中的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论坛,2009,3:26-29.

作者简介:白文乐(1967-),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王月海(1975-),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冯良(1980-),男,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硕士,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及嵌入式系统设计。王一丁(1967-),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博士后,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度“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5-Z1);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ms146);2015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立项一般课题(项目编号:DDB15181);2015北方工业大学课程与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N001);2015北方工业大学通信工厂创新实践基地项目(项目编号:XN009);2015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PXM2015-014212-00001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070-02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主动学习教学改革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通信原理”教学中OBE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