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16-03-19 06:26李烨李坤权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导师制教学模式

李烨 李坤权(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研究型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李烨李坤权*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针对现行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与教师科研、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及各类学科竞赛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并进行了小范围试点实践,根据研究分析和实践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毕业论文;导师制;科研训练;教学模式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thesis and design, the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and design,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thesis (design) work and the teachers' research, and of the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and various academic competition to create a new teaching mode of thesis (design) by guid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it also practices in a small pilot-scale, drawing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obtained.

Keywords:lhesis; tutorial; research training; teaching model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科研、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科研、设计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出现了毕业设计质量总体滑坡的趋势。为此,改革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思路,探索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有效地抑制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是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时间严重缩水

在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学生在毕业前的一年要参加多场就业招聘会才能落实工作,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主要在第七学期与第八学期,在就业与毕业论文(设计)两者之间,学生显然更趋向前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效时间减少,造成质量下降。而且,就业是高校工作的“一把手工程”,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也使得高校在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更趋向于“就业工程”,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与管理上有所宽松。

(二)毕业论文(设计)经费不足,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而高校在进行经费预算时没有或很少考虑到这点,已远不能满足要求,加之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和实习经费都捆绑到院系,院系以某些理由又扣留部分经费,使得实际用于毕业设计及实习的经费严重不足,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设计)只好因陋就简,凑合过关。

(三)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教师的引进与培养跟不上高校扩招和新专业增多的步伐,使教师与毕业生数目比例严重失衡。部分高校因师资不足,甚至出现1名教师指导15~20个学生毕业设计的现象,而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负责多门课程、多个班级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这些情况不可避免引起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的下降。

二、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探索

(一)建立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要求,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建立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引导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势在必行。

(二)建立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思路

基于全面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与教师科研、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及各类学科竞赛相结合,引导学生早参与学生科研活动,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施实验实训、数据分析和撰写报告等工作,把毕业设计的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知识探索的过程。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基本组织形式

1.将毕业论文(设计)与指导教师科研有机结合

在学生入校后第二年,根据专业及研究方向,根据教师与学生自愿的原则,给每位本科学生配备1名导师,由导师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科研实践与毕业实习,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实行二级管理,教师可以将所分配的学生分配给比较优秀的研究生,由研究生担任学生的第二导师,即教师指导研究生,研究生指导本科生。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可以是研究生所做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由导师另行安排。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学生参与研究生课题进展汇报会、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及毕业答辩。同时,学生应参与研究生课题研究。在导师制运行机制下,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在导师的引导下,独立学习的能力将得到加强。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设计,实践动手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视野将变得更加开阔,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会明显提高。

2.将毕业论文(设计)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有机结合

随着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研究型高校已经将本科生科研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列入到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内,纳入到常规的教学工作之中。近年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立项数、参与单位和学生数均有所增加,普及面由理工科院系扩大到文科院系以至覆盖到全校几乎所有院系、实验室和一些教学单位,学生的参与面达同级学生的75%—80%。由于大学生科研训练在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中进行,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结合后,学生可以在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时间大大延长,不仅使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得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更加深入,学生的科研素质也能得到更深层次的系统化训练。

3.将毕业设计与各类学科竞赛有机结合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学科竞赛有很多,如大学生计算机仿真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ERP沙盘摸拟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足球大赛以及大学生家具设计大赛等,这些竞赛专业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尽管获奖生不多,但是参赛生相当多,并有较大的热情。如果指导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参赛项目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非常有利于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

(四)毕业设计新模式的特点

1.新模式下,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与教师科研或大学生科研训练及学生学科竞赛结合后,无形中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布置时间提前到第五或六学期,甚至是第三学期,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和科学研究的时间更加充足,学生受到的科研训练更加系统化。

2.新模式把科学研究引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知识探索的过程。对大部分专业而言,专业课的学习安排在第五或六学期,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专业课的学习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效融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3.新模式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新模式下,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是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进行申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得到鼓励,与导师之间的知识交流、学术探索将提高自身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而导师的因材施教将使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潜能得到激发。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实践初探

根据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科研训练计划列为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本科生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南农大于2003年启动并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为更好地提高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使本科生科研工作更加系统化,2005年起,南农大工学院将SRTP、学生竞赛和毕业论文(设计)及教师科研进行了有效结合。SRTP工作于第四学期启动,启动初由学生主动向教师联系,并根据“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导师不仅负责对学生的SRTP进行指导,同时负责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指导。学生主持的SRTP项目可以是教师科研的一个部分,可以是学生参与诸如大学生仿真大赛之类的学生竞赛课题,也可以是企业或社会生产需要选择的课题。如没有特殊情况,第七学期,学生的论文(设计)将由该导师在学生SRTP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案和任务。如此以来,学生的科研训练得到系统全面的训练,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自然就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新模式启动当年,3篇学生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20多名学生以第1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近年更是每年有100余篇学生论文发表。

四、结束语

(1)新模式将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训练和教师科研课题及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使毕业论文(设计)不再是虚拟的形式教学。由于有专职教师全程指导和质量监控,使得本科生科研训练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提高了毕业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2)新模式将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毕业实习合二为一,可以大大地缓解实践性教学费用增长之势头;(3)新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张玉平.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3):38-40.

[2]刘安吾.本科生导师制与因材施教[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通讯作者:李坤权(1976-),男,江苏南京,博士,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李烨(198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图书情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084-02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导师制教学模式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