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辞”定义的修辞学教学

2016-03-19 06:26张雁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修辞教学效果教学内容

张雁(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基于“修辞”定义的修辞学教学

张雁
(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摘要:基于“修辞”定义的修辞学教学以语境为纲组织教学内容,以表达得体作为教学重点,建构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运用“比较法”和“结合法”这两种适应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以期引导学生树立整体的修辞理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关键词:修辞;修辞学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Abstract:Rhetoric teaching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rhetoric", organizing the content of courses should make the context as an outline,building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 to focus on expression of decency.Aimed at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object,using "comparison method" and "combination method" as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se two methods have strong adaptability.The purpose of rhetoric teaching is to guide the student to set up the overall rhetorical concept and improve their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Keywords:Rhetoric; rhetoric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

不同的学者对修辞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界定,但是无论怎样界定,有些重要内容是不能或缺的。黄伯荣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三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借鉴其他学者对修辞的界定,参考黄伯荣等先生的上述说法,我们认为,修辞就是在适应内容和切合语境的前提下,选用恰当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以获取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和“修辞”看似无关,但事实上它们却有相似之点,它们都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都强调内容的确定和方法的运用,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获取理想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修辞活动。如果借鉴修辞学中“修辞”的定义来界定“修辞学教学”,那么修辞学教学就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讲授系统的科学的修辞学内容,以获取理想的满意的教学效果。

鉴于此,以下就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三个方面对修辞学教学进行具体探讨。

一、建构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以语境为纲组织教学内容

修辞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语言运用的方方面面,但总观修辞学的研究内容我们就会发现,语境跟修辞学的各部分内容都有剪不断的关联。比如,语境决定修辞意义的产生和理解,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修辞意义就不会产生,有些话语就难以理解,语境对意义有明显的影响和制约;语境决定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选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运用什么样的词语和句式,都必须考虑语境的因素,合乎语境的需要;语境决定修辞效果的判断和评价,孤立地看任何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都无所谓效果的好坏优劣,对修辞效果的评价和判断必须结合语境才能实现。修辞格的形成和运用、风格、语体和篇章等内容,也都和语境密切相关。可见,修辞学教学如果以语境为纲组织教学内容,就可以把零散的、杂乱的、单一的内容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一个系统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以表达得体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一门课程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科思想的集中体现,而确定教学重点的最重要依据则是教学目标。修辞学教学的最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人们每天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都在参与修辞活动,而进行语言交际、参与修辞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自己的言语表达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实现一定的价值,那么如要判断其效果、其价值是否得以实现,就需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怎样的标准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目前修辞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仍处在见仁见智的讨论争议阶段。本人在比较了几种不同的修辞标准后,较为认同王希杰先生的观点。王先生在其专著《修辞学通论》中明确指出:“修辞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一切其他的原则都从属于这个原则,都是这个最高原则的派生物。这个最高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得体性原则是一种有弹性、有层次性的原则,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的语言交际活动,如日常交际、社会交际、口语交际、书面语交际等。正因如此,本人在进行修辞学教学时,把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问题确定为教学重点。重点探讨得体性的地位和特点;探讨怎样运用语音形式、词语和句式才是得体的;所有的修辞格的使用是否都得体;不同的交际形式其得体性的要求是否相同等。总之,得体性问题作为一条知识主线贯穿于本人修辞学教学的始终。

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比较法

修辞学教学方法中的“比较法”,是通过对语言实践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现象进行对照,以揭示其本质特征、辨别其效果高下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比较法”常见于不同课程的教学。但本人在对不同课程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比较后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修辞学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说缺少了“比较”的修辞学是不完整的。比如修辞学要比较研究修辞和语法在性质上的主要不同;同义词语、同义句式等语言材料在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异;同一语言材料在不同语境中修辞效果的优劣;不同的言语交际形式语言得体性的标准如何;不同的修辞格在构成和效果上的区别;不同的语体、风格在特点上的差异等等。教学内容自身的诸多“比较”,决定了教学方法中的“比较法”是最合适最恰当的方法。通过比较,凸显修辞的特点,理解不同修辞现象的异同,认识修辞的本质,总结修辞的方法,发现修辞的规律,鉴赏修辞的效果,并且通过比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教学效率。总之对于修辞学教学来说,比较法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结合法

修辞学教学方法中的“结合法”,是使修辞学中的某些重要构成部分发生密切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修辞与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的结合

修辞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很多学科都有某种程度的联系,与语言学的关系尤其密切,它的研究离不开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的研究,可以说,语音、词汇、语义、语法是修辞的物质载体,也是修辞效果能够实现的最基本的修辞手段,它们为修辞提供了坚实的客观基础和必要的先决条件。因此研究修辞就必须把它与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教学内容自身的这种“结合”,要求我们在修辞学教学中不能割裂它们孤立地讲授某一部分,而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结合点把它们巧妙地联系起来,以突出强调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2.修辞理论与修辞技能的结合

修辞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修辞学的功用,可以从理论和实用两个方面来看。从理论上看,修辞学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人类的语言之谜,阐明人类的认识活动。从实用角度看,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3]。可见,修辞学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用价值。因此在修辞学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修辞理论的讲授与修辞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用修辞理论指导修辞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修辞能力,提升修辞学的教学质量。

三、追求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不是自然获得的,它需要通过人为的努力才能实现,这种人为的努力主要指在教学中一定要思考探讨如何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运用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方法不当,内容混乱,那么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让人满意。在修辞学教学中,如上文所述已经建构了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了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那么在通过这些努力后,理想的修辞学教学效果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

(一)树立整体的修辞理念

传统的修辞学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上有历史上和学术上的局限性。比如有人认为修辞就是对语言的修饰、润色,狭隘地把修辞看作语言的美化;有人认为修辞就是不合语法常规、违背逻辑规则,片面地把修辞看作语言的变异;更有甚者,“辞格中心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大行其道,这种以修辞格为研究重点的修辞理论影响甚广,可以说根深蒂固,以至于直到今天仍然一提“修辞”便使很多人只想到修辞格,认为修辞就是指的修辞格。由此可见,很多人对修辞有偏见、有误解,而修辞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系统讲授,引导学生对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范围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有深刻的、正确的认识,能够了解修辞学不只研究书面语交际也研究口语交际,不只研究积极修辞也研究消极修辞,不只研究语言因素也研究非语言因素,不只研究变异修辞也研究常规修辞,不只研究成功的语言表达也研究它为什么会失败,等等。总之,修辞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修辞学研究现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误,从而树立整体的符合汉语修辞学研究实际的修辞理念。

(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修辞学是研究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运用效果的规律的科学,而语言交际活动是双向的,既有表达方也有接受方,因此语言运用能力就既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也包括语言理解能力。通过修辞学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要研究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是得体的、其效果是好的。比如修辞学要具体研究在特定的语言条件下运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词语、句式、修辞格,才能使语言表达明确、简洁、连贯、生动,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时间,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运用什么样的话语,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得体地表达感情;为什么同样的词语、句式或修辞格,其运用效果会有差异;不同的语体在语言运用上各有怎样的特点。总之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学习修辞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使用切合内容、适应语境的修辞手段,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更顺畅地实现交际目的。

2.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修辞学要研究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包括临时产生的意义、具体化了的意义、发展转化了的意义以及言外之意等;研究特定语境中语言表达效果的高下;研究如何辨别、分析各种修辞现象等。而语言交际活动中对话语意义的理解,绝不仅仅是理解静态的语言意义,主要是理解动态的言语意义,也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所产生的修辞意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如何鉴赏语言特色、分析语言风格,也离不开修辞学知识。总之,学习修辞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话语,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修辞”定义的修辞学教学首先以语境为纲组织教学内容,以表达得体作为教学重点,建构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然后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运用“比较法”和“结合法”这两种适应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以期获取引导学生树立整体的修辞理念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两种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7).

[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43).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5).

[4]张雁.试论语境上的适切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2).

作者简介:张雁,女,枣庄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修辞学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02-02

猜你喜欢
修辞教学效果教学内容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