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研究分析

2016-03-19 06:26张瑞黄作喜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教学

张瑞 黄作喜(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研究分析

张瑞黄作喜*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观赏植物学是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分类、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学科。作为公共选修课的观赏植物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平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文章就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求为后续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

Abstract:Ornamental botany is a subject of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habit, cultivation, propa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rnamental plants. The teaching of ornamental botany has been influenced seriously by various factors, and inefficient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key issue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teaching of ornamental botany as 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Keywords:public elective course; ornamental botany; teaching

现如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在不断提升,观赏类植物作为居家装饰、园林绿化的一部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其利用价值正在不断提升。现阶段,“绿色”、“生态”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越来越想了解观赏植物的知识,学生选修观赏植物学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观赏植物,掌握观赏植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够科学

通过对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了解到其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选择缺乏创意性与规范性,是教学中现存的一项基本问题。

(二)教学模式选择缺乏创新性

一般情况下,由于观赏植物学属于公共选修课,师生对该学科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都会选择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学模式选择不科学,学生逐渐会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导致学科教学质量下降。此外,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理念背道而驰,致使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严重威胁。

(三)教学评价模式选择不合理

通过对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评价的了解,其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有待完善,教学评价大都选择终结性评价[1],以书面的形式予以呈现,评价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丧失信心,积极性备受打击,且学生简单的以为只要做好最终的试卷即可,进而忽略日常的学习,课堂表现意识降低。

二、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教学的研究与分析

(一)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提高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

虽然观赏植物学作为公共选修课而存在,但是其所教学的内容、知识点的价值是不可磨灭的,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了观赏植物的诸多特征,从植物学的角度予以考量,实现了观赏植物学教学内容设置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在课程教学开展前,教师必须设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融入足够的教学理念[2],将教学内容以PPT的形式予以呈现,将现代城市绿化与现代课程相结合,并利用更具创意性的方式予以呈现。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贯彻与执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主张生本理念,让学生充分的主宰课堂,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更具活力,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能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参与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优化自身,进而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此外,教师应重视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开展,不应因为观赏植物学是公共选修课,就不予以重视,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3]。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对植物学的感悟

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园林绿化的支持,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作为公共选修课的观赏植物学,其与园林绿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主要是研究观赏类植物的生活习性、特点、栽培技术、绿化效果和栽培特性等,为了更为深度的开展课程教学,应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设置课堂案例,以案例设计的方式来增强课程教学的说服力,能在实际的案例过程中,锻炼学生对观赏植物的特性解读与操作,进而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效性,其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植物学的感悟与理解,也可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提高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

例如,在学习观赏植物学时,教师应设定一个工程绿化项目,以花坛绿化设计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花坛结构与方案,但是要保证植物运用与设计的成本控制工作。为了让学生从案例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可借助多媒体平台就花坛设计成本控制的失败案例予以呈现,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在案例综述与呈现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及时了解案例失败的原因。结合工程实际,成本控制失败的原因通常表现为对植物的生活习性把握不彻底,未考虑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相关要求,再者就是无法正确掌握植物的体形,致使比例失调,尺寸出现严重失误。

(三)采取项目教学法,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属于行动导向系列教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4],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以职业性的视角来对待植物学问题,将观赏植物学的知识设定为一个实施的项目,通过项目的有效设置和规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项目实践之中,严格按照项目教学法规定的流程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相较于传统单一、纯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更具创意性与规范性,能模拟真实存在的一个项目,营造更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设定项目开展情境,在项目操作与实践过程中可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学习观赏植物学时,教师应利用专业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点来丰富教学,设定植物工程施工项目,让学生去实施与操作该项目。以“居民区”为设计点,将观赏性植物设计到小区内部,教师为学生呈现居民区的大体形状与结构布局,让学生将观赏植物设计到其中。若想开展此项目设计,应严格遵照“收集信息——制定项目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价”的基本流程,让学生按照此流程来开展居民区观赏性植物设计项目的实施。有的学生的项目设计为:在居民区内部设置一个面积较大的观赏性植物区,其在具备观赏价值的同时,还具备相应的药用价值,实施价值更高。也有的学生是针对每个绿化带,在每个绿化带上都加入观赏性植物,从中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四)借助小组合作法,以深度开展讨论与探究活动

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中涉及到的内容有观赏植物的环境美化功能与改善作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植物习性、繁殖情况等多项内容[6],仅仅是依靠学生自身是无法获取相关信息的,必须通过学生们不断的研究与讨论,将植物相关的特点、习性等进行总结,实现组内成员观点的共享,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定能增强组内成员的团结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可实现学生学习的互相带动,实现知识点的实时分享,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能锻炼与培养其综合能力,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团结意识等。由于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就业和职场,通常观赏植物学所涉及到的行业为园林绿化、室内装饰等领域,学生应模拟在职场状态下与同事共同合作的场景,在课程教学的实际环境中予以呈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呈现。

例如,在学习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城市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年均降水量等多项内容,根据所提供的相关参数,来开展植物学工程设计工作,根据城市所处的环境与气候条件、用途等提供相适应的植物类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发表各自的意见,各自分享自身认为正确的观赏植物类型,通过对观赏性植物特性、形态的有效了解,通过组内的讨论与规范,以选择出更为规范性的植物类型。

(五)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通常条件下,高校阶段都是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与课程的实际特点相关,往往会忽视了公共选修课程,其实公共选修课的设计更具价值意义。例如,公共选修课观赏植物学,其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息息相关,城市的园林绿化离不开观赏性植物,且对于此类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相应植物类型识别能力、园林绿化设计与组织能力等。为了提高观赏植物学的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模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公共选修课教学评价模式是教师运用简单的几个题目即可结束,大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公共选修课考核过于仓促与片面,慢慢的学生就会更为散漫,认为平时学不学习都一样,上不上课也都一样,只要保证考试时获得足够的分数即可。因此,应对现有的教学评价模式予以创新,将形成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7],既要注重对学生日常课堂表现情况的考核,也要注重对最终结果的考核,同时在平时融入相应的激励性评价,可大大增强考核的人性化,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阶段观赏植物学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了解到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现实性问题,教学模式选择缺乏创新性,教学内容设计不规范等等,都是制约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对观赏植物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应用更具巧妙性的方式来丰富教学,保证课堂氛围营造的活跃性与趣味性,强化师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能在巧妙教学模式应用的条件下,实现对观赏植物学相关知识点的有效把握。

参考文献

[1]李雅娜,朱永莉.应用型园林本科专业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11330-11331+11334. [2]张祖荣,张绍斌.观赏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22147-22148.

[3]何淼,何鑫,李强,等.观赏植物学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艺术类学生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1:77-78.

[4]罗涛,刘相菊,梁琴.园林专业观赏植物学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76-180.

[5]徐永福.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33-134.

[6]杨宝玲,胡卫霞.观赏植物学教学模式探讨[J].吉林农业,2015,4:124-125.

[7]鲁凤娟,崔力拓.观赏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高职生态旅游学生为例[J].学周刊,2015,10:13.

*通讯作者:黄作喜。

作者简介:张瑞(1980,11-),女,汉,四川剑阁,助理研究员,现就职于内江师范学院,主要从事植物研究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17-02

猜你喜欢
公共选修课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公共选修课的慕课模式探讨
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教育教学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