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校行企共同作用为核心的高职校企合作机制构建*

2016-03-19 06:26王欣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构建

王欣(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以政校行企共同作用为核心的高职校企合作机制构建*

王欣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的合作方式以及运营方式,普遍认为需要政界、院校、企业等的共同作用,才有利完善高职院校合作机制建设。通过政校行企共同作用的高职院校,更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创新。文章对以政校行企共同作用为核心的高职校企合作机制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政校行企;校企合作;构建

Abstract:For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way they operate,generally agreed that politicians need to work together, institutions,enterprises,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on to benefit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 school line interaction colleges, vocational schools mo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Voc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n a half-line government school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the core of this article discusses.

Keywords:government school enterpris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随着新课改的推动,以及相关规定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中心,可以结合实工业与学习相结合、学习与企业合作运营方式及上岗工作代替实习的具体运营模式,加大对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因此关于高等院校合理改革是当前讨论的热点[1]。关于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运营模式,对高职院校科学分析社会现实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培养战略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应用

(一)高职院校教育与企业需要不相符的原因

现代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全能型和多种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现阶段教育界的高等学府,也在现阶段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战略,重视人才实际能力的训练,鼓励人才掌握多技能[2]。同时高职院校本身也在呼吁社会企业,重视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任务当中,少些利益竞争空间,多给人才一些出路。据有关资料显示,某地的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工作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其中关于人才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本身需要注意的问题,高职院校关于人才培养设计的教学课程和企业需要的能力建设符合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进行综合思考。

(二)高职院校教育与企业不相符的表现

1.经济效益与实际能力

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的中心,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撑来源,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围绕经济利益展开。但是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目的是培养全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企业合作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平台,增加人才的锻炼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生存能力。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给企业提供的人才,多用来车间生产或者日常普通岗位,对于企业来说,最大化地获得经济利益是企业行动的中心,对于高职院校提供的人才属于短期建设工程,勉强应付了事,普遍安全在相对不重要的工作岗位,与实际锻炼能力不符。这也是近来广大高职院校和企业产生纠纷的普遍现象,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空间缺乏必要的法律措施保障,存在分歧明显。

2.安全问题与企业生产

安排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实习,是广大高职院校采用的实习安排方式,也是最容易发生争论的问题。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在合作企业学习,是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便于管理的实习环境,但是企业无法为实习学生的实习提供相对安全的生产环境,在实习期间产生的安全责任事故,都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争执最大的原因。如果实习学生在合作企业发生安全问题,校企的合作关系很难得到继续维持。

3.培养计划与企业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计划,是经过科学分析,结合自身教育背景和学生发展空间,进行综合设计的,着眼点是培养全能型人才[3]。但是面对合作企业的要求,又无法具体实施分配计划,导致实习学生与实习岗位,专业不符,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工作,慢慢学习经验。针对这种现象,是高职院校没有具体分析学生能力因素造成的,虽然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培养环境和人才培养计划,但是却无法有效保障人才在企业中能适得其所,有效发挥其作用。这都是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时,没有合理制定人才实习计划导致的。

二、政行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管作用

面对校企合作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实行政行校企的模式,更有利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和指导意义。针对校企合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由政府带头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制约措施,才能对校企双方形成共同的约束力,从而对人才建设的实习等问题进行有效治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着眼广大社会综合建设人才,但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着眼企业内部本身需求,这两者既存在交集,又存在分歧。因此,实行政行校企的合作模式,更有利于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针对人才建设和发展方向,对校企双方形成普遍的制约力,在合作中针对人才建设有效指导校企双方,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共同方案,同时,更有利于全能型人才的发展。

(二)有利于发挥相关行业专家的指导作用

政行校企的合作模式,对行业专家来说,更有利发挥相关行业专家的指导作用。在校企的合作中,行业专家可以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合理指导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发展培养教育工作,同时针对企业的需求,可以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帮助高职院校具体制定人才的实习环境,促进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学有所获,客观上促进人才的全面建设[4]。实行政行校企的合作模式,也是有效发挥行业专家的科学预见性,具体指导政府制定相关人才发展制度的有效措施,也是有效指导高职院校完善教学课程的必需措施,更是指导企业制定符合企业需求和发展人才的有利指导。

(三)有利于完善实习环境

政行校企合作模式,有利确保安全稳定的实习环境,同时也是有利避免实习期间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面对学生实习,政行校企四方可以同时针对实习这个问题,提出要求,经过相关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制定综合性科学性的实习计划。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四方应同时加强指导监督作用,针对实习环境进行不定时抽查,确保人才的实习环境的安全稳定。

三、完善政行校企共同作用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机构构建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针对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的因素及问题,政行校企地方应多方入手,针对校企合作,从自身观点,切实提出合作发展计划和培养方针。高职院校本身应加强安全理论教育与学习,提高学生安全技能的掌握能力;企业方面应综合企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实习环境和实习工作内容;政府方面应加强监督作用,针对校企合作制定的相关措施,督促双方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行业专家应加强指导作用,针对人才发展建设方针,合理制定人才实习发展方针和实习要求。

(二)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构

针对校企合作缺少有效机构的监管,政行校企四方应共同商定校企保障机构的建立,分别出指定人员组建安全保障小组,合理制定保障机构制度和管理内容,确保高职院校教学的针对性明确、企业的实习环境安全稳定、行业专家的指导具体有效、政府的监督全面切实,从而推动建立起政府主导、院校主体、行业主动和企业负责的合作保障机构,有效促进合作保障机构的健康运行发展。

(三)完善校企合作路径

针对校企合作的核心问题,政行校企四方应综合制定合作路径,有效拓展合作空间,有效促进政行校企的合作关系,进而使校企的合作关系更加密切。政行校企四方的合作路径,不应仅仅着眼人才实习问题,针对人才建设方案和人才建设环境,都应加强四方的合作关系。通过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加强行业专家的理论授课,加大政府对人才建设的关注力度,促进企业成功人士的演讲,合理有效拓宽政行校企的合作空间,有利于紧密政行校企的合作关系,客观上更有利于全能型人才建设的整体方针,进行整体有效的规划,切实多方面起到培养全能型人才建设的合作方针。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全能型人才,但是全能型人才建设需要多方面努力。针对全能型人才建设问题,应加强政行校企地方的合作,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促进人才建设,同时高职院校本身更应结合学校自身教学特点,科学制定完善教学机制,促进人才建设阶段人才的理论学习,从而才能在各方努力下,完善人才建设方针,促进全能型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向岭.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与战略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4(2):104-108. [2]刘明生,王玲,李建华.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研究与探索,2013,2(2):18.

[3]陆璐.政校行企联动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11-12.

[4]李芹.高职院校“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依据与影响因素[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6(6):5-10.

作者简介:王欣(1977,2-),女,江苏新沂,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基金项目:2015年全国高职船舶技术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立项项目“政校行企联动模式下高职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208-0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