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策略

2016-03-19 06:26杨利珠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民办高校优化

杨利珠(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策略

杨利珠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分析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特点,针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展开分析,并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策略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management features of the teachers in the private universities, proposes some personal opinions about the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teachers team based on for the analyses and the writer's working experience for years.

Keywords:civilian-ru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optimization

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特点分析

相比于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的民主性与灵活性更强,其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产,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都比较适应,例如人事管理、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以及招生管理等等。就民办高校的教师管理来讲,它将市场机制引入其中,实行聘任制与合同管理制度,这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与作用。关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的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一)师资队伍专兼结合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大多分为两个部分,即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关规定指出:民办学校实施学历教育聘任的专职教师数量应占到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聘用兼职教师可以将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使办学效益得到提升,同时人事制度的封闭性也由此得以打破,人才流动更加合理,教师与管理干部能够得到有形的援助。就某种意义上而言,民办教师的优势就在于兼职教师占到了教师队伍的很大一部分。此外,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教育竞争也不断加剧,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从专职教师的聘任上来看,民办高校不仅高薪聘请了大量的高水平中青年教师[1],同时还针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引进与留用,同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展开培养,以此促进其发展,进而大大提高了专职教师的比例,对于民办高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师资队伍具备“双师”素质

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除了需要理论知识过硬的教师,对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也有着很大的需求,其中二者兼备的复合型教师更是宝贵的教师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民办高校对原有的专职教师展开了积极的培训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并与相关企业展开密切的合作,从第一线引进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任教,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民办高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大大增强[2],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实践能力也由此得到提升。此外,民办高校还充分结合专业发展需求,从生产第一线、企业等单位灵活聘任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业内人士在院校内展开教学活动,这使得学生的教学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又有更多的机会与平台得到实际锻炼,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其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师资队伍采用动态管理的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在各个方面引进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就教师聘任而言,民办高校采用双向选择。根据建设与发展需求,学校针对教师展开招聘活动,教师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与意愿,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竞争上岗,同时民办高校还推行了末尾淘汰制,如果教师在师德、业务水平以及教学水平上并不适应教学发展,那么就会面临转岗或者解聘的危险。在教师管理方面,民办高校不断改进教师管理体制,并针对优秀人才进行引进、培养,人才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师资配置也得到了优化,分配制度也体现出多劳多得,管理机制不断趋于动态化,师资队伍管理模式更加合理,对于促进民办高校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

(一)管理体制

目前,国家实施的是科教兴国战略,意在不断推动民族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将教育、经济与科技密切结合到一起,从根本上转变经济体制。基于这一背景,民办高校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民办高校的创办使得我国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机会与平台接受文化教育,而人们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也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发展。然而,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可以看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性质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前者属于事业单位法人,而后者则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这一差别就导致双方并不具有平等的本质地位,进而造成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教师编制[3]、待遇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别,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方面,民办学校的教师往往区别于公办学校教师,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二)运行机制

通常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管理与监督是基于市场经济的规律而实现的,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具有独立性,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的管理理念更多的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其管理体制建设与完善都是以组织发展需求为中心。换言之,民办高校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运行管理中,用人机制实行的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同时民办高校实行的全员聘任制度,分配制度与公办学校也有所差异,其坚持的“优质、优价、优酬”分配原则,工资、福利以及津贴标准完全是自主确定,其关注的重点也多为教学与科研,如此才能够将分配档次合理拉开来。此外,民办高校的认识管理机制更加灵活,人才引入相对开放,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很大的优化,许多聘请的人才多为在学科上有建树的资深人士,在学术研究与教学群体上具有较高水平。民办高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与创新,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教育效益也由此得到提升,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民办高校运行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传统认识管理意识形态与社会体制发展失衡的影响之下,人们往往对民办高校的运行体制持怀疑态度。其次,民办高校受到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价值引导,短期效益往往受到高度重视,而没有强调长远发展,例如教师培训、人才储备等等。再者,民办教师的工作量往往很大,这对于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三)发展历程

民办高校的办学起步较晚,而随着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在办学初期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往往没有很高的起点,教师队伍在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历普遍偏低、职称不齐、教师的年龄分布不均匀等等,这些问题显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民办高校在不断规范之下,其社会地位与声誉不断提升,用人机制更加灵活,基于这一背景,上述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此外,民办高校不断引入高层次人才,并对文化背景与教育思想多元化发展予以高度重视,这使得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策略

(一)严格落实政策,不断提升社会地位

随着民办高校二十年来的发展与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中民办高校的地位越来越高,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2002年12月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提出了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受教育者在法律地位上与公办学校平等。近些年来,随着相关法律与政策的不断落实,很多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2007年宁波市人大通过了《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条例中指出:对于具备一定条件,实施了学历教育与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其聘用的教师如在专业技术职务上达到中级以上者,就可以根据政策享受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只有如此才能够使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得以稳固,并不断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此外这也是促进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人才合理流动的重要途径。

(二)明确发展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董事会与校园系领导都必须提高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全面推行“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一系列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体系建设以促进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使用,同时针对创新团队建设应予以大力扶持,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专业骨干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促使人才与优秀群体的长远发展。此外,学校应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开放性,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促进教师队伍健康、积极发展。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在办学定位以及培养目标上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目标,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人才储备。再者,对于在职教师,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促使其得到提升与发展,建设多样化的在职进修体系,并与企业展开积极的合作与交流,使教师能够得到实习锻炼的机会,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三)利用自身优势,加强考核制度建设

民办高校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针对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首先,学校应推行全员评聘制,使人力资源的动态化管理得以实现。人力资源市场机制是基于价值规律与竞争规律的作用,利用供求双方选择来实现教师的配置,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决定了其在教师管理方面应建立灵活的聘任期限制度,并促使教师聘任向市场化发展。在如此灵活的用人机制的下,教师的自身价值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得以提升,教师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其次,还应加强考核制度建设,民办高校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将岗位职责、工作业绩以及实际贡献等挂钩,如此才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者,学校还应营造宽松的环境,加强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根据教师实际能力与水平进行合理安排,体现教师的作用与价值。

总而言之,现阶段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我们对此展开深入研究,不断提出改进对策,促使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优化,如此才能够有效促进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文,贾东荣.试论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9):37-39.

[2]李光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优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12(3):26-31.

[3]王璐.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策略研究[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7):87-89.

作者简介:杨利珠(1973-),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组织行为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214-02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民办高校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