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2016-03-19 06:26王莹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辅导员高校

王莹(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浅谈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王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教学一线的管理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于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来说,加强辅导员心理知识的培养和心理教育技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慢慢加强的系统过程,宏观上要了解并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心理咨询等等课程。从而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

Abstract:College counselors are managers in the first-line and the backbon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instructors, it is a long, systematic, and gradual process to cultivate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skills of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ey need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including the education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etc. Then they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basic rule and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nselor;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cultivate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教学一线的管理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着密切的接触,与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教育影响,所以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整体素质是逐渐提高和发展的,心理素质是基础和核心,对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结构的发展和完善为核心,需要不断提高水平和素质的动力和智力素质的矛盾运动促进心理结构的变化和发展。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增强心理教育理念,明确心理教育责任

政治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时刻承担起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要求和长期来看,高校教师应具备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不足的教师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高校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建立起健康教育意识,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中科学地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努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心理素质向良性运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在高校大学生培养中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对于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来说,加强辅导员心理知识的培养和心理教育技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慢慢加强的系统过程,宏观上要了解并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心理咨询等等课程。从而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加强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欠缺的辅导员不是一个合格的辅导员,也不可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积极适应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二是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首先要提高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辅导员的作用;培养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以及他人、社会环境,在和谐中与情感培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学生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高度自信和接受现实挑战的勇气;培养注重自身的工作和意志的坚强。此外,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辅导员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教育。人格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生活在学生中,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格的核心,而人格结构的其他要素则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应该追求高尚的人生、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坚定奉献精神和高度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三、在实践中提高心理教育能力

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处处都需要涉及到心理,同时工作实践也是辅导员教师提高心理教育能力最生动的实践平台。辅导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关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查,为更好的提高心理教育能力提供依据。另一个方面在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学校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得学生由被动变为自我融入的自我心理教育意识,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还可以增强辅导员的管理艺术,同时也提高了心理教育的能力。

1.对学生要有爱心。爱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元素,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传播爱,让学生们感受爱,在心里长出爱的花朵。这样利于学生增加对辅导员的信任,能够在需要宣泄情绪的时候主动找到你,与你沟通交流。做到这一点,证明你的工作已经十分成功了,在学生向你倾诉难言之隐的时候,你就已经获得了他们的信赖。想要成功完成作为辅导员的任务,就是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在生活中,我们尊重学生,不要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给予他们同样的信任,和他们谈心,在生活、学习方面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他们推心置腹的聊天;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帮助他们,做到守信,能够帮学生保守秘密,做一个宽容的辅导员,要豁达大度,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并加以改正。公正也是辅导员必须要具备的素质,要保证自己对于所有人不偏不倚,严厉但不严苛,疼爱但不溺爱,这样才能引得学生们的喜爱,学生们就会自主地配合工作,对于培养出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团体有着积极作用。2.对学生要细心。辅导员在管理班级的各项工作的时候要细心,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了解学生们内心的想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细微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辅导员必须要具备的,这样才能够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以及教育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征兆,及时发现各种现象,通过掌握的信息,在出现问题之前作出预防;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教育计划的制定,能够及时的教育和指导学生。具有共性的问题要集中地进行解决,遇到个别特殊的学生要有耐心并细心的教育他们,采用合适的方法。在学生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中发现问题,是指导员富有观察力的表现,要将不良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一旦成形就会错失教育的良好时机。所以在对学生们进行指导的同时,我们要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从不起眼的细节中,总结出学生们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攻心的方式,为管理班级奠定良好的基础。3.对学生要有耐心。作为一个与一般教师不同的,特殊的社会角色,辅导员承担着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双重的责任。想要圆满的完成任务,就要求辅导员做到不愠不火、不急不躁,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细心耐心的采用合适的方式,认真仔细的了解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急躁的教育方式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障碍,不能领会到辅导员的良苦用心,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对你产生逆反情绪,导致教育达到负面效果。所以在进行辅导工作的时候要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情感,有超乎常人的耐心,要宽容大度,才能够在反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找准原因,采取合适的方法。学生们也会因此对辅导员产生尊重和信任,利于学生们找到自己的自尊自信。不能够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采用嘲讽挖苦的方式,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证他们能够认真的听取你的意见或者建议。大学生有着勇于探索的精神,自主性极强,所以辅导员的教育就不能够以歧视、讽刺、批评为主,要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耐心宽容的教育他们,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一个和蔼可亲、宽宏大量、睿智文雅的辅导员形象。

四、心理教育能力考核

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中,心理教育能力应该占有较重的比例,在年度考核中应该把心理教育能力的考核纳入到整体的考核中来,运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系统的、科学的制定心理教育能力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定期安排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对高校的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素质考核,通过考核加强辅导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考核得出结果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高校教师队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校园中,大学生们与高校教师的杰出和交流非常频繁且密切,交流方式也比较直接,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的生活、学习都与辅导员密不可分。如果辅导员出现了工作不负责任或者是自身素质不过关的情况,那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要成为大学生指导、引导、教导生活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要承担好道德品质塑造者的角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的基础一般是由辅导员完成的,他们引导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青春的领路人”是人们给予辅导员的称号。想要成功的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的生活,尽快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辅导员们需要格外努力,帮助学生建设健康的人格,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面高素质的人才,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五、结束语

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我们不能够因循守旧,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进步,让个人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学习不断更新的教育工作的理论,总结其中的规律,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在思想上跟随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班级的有效管理,爱护自己的学生,成为合格的领路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对于在校学习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意义重大,辅导员工作是教学一线的管理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辅导员工作与学生接触密切,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只有心理素质健康的辅导员才能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带领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施桂梅.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转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张娜,王正莉.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9(S1).

[3]张楠,陶晓丽.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J].理论界,2009 (6).

[4]董秀成.浅析浙江传媒学院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4).

[5]莫萍.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徐晓宁.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作者简介:王莹(1977-),女,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218-02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