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为例*

2016-03-19 06:26许少君雷娜娜计思雅余梦婷彭钦华陆智张婷婷杨家玲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许少君 雷娜娜 计思雅 余梦婷 彭钦华 陆智 张婷婷 杨家玲(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为例*

许少君雷娜娜计思雅余梦婷彭钦华陆智张婷婷杨家玲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文化体系完善和发展,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影响结合的因素分析,从而寻找二者的结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Abstract:Combin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help these two cultural systems perfect and develop. And 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ims at analyzing factors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combination and finding approaches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two cultural systems.

Keywords: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ganic combination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一)是两种文化发展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可以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文化体系不断强化与巩固,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以来经久不衰,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了我国人民坚韧顽强的民族特质,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汲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精髓、思想观念、道德标准、文明素养、价值规范、通关结合机制、结合路径和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良好互动,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促进大学生建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核心价值观。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中所蕴含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独立的意识,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不断奋进进取的精神。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以及“和而不同”[4]所阐释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倡导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要和谐相处,各种文明和谐共存,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与睦邻友好相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只有认识自然并能顺应自然规律发展,才能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5]中指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继承并弘扬了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主义思想,一切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有利于人的发展,这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相吻合。《大学》一书中曾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在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厚德载物”[6]的宽容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毅品格[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的忧患意识,这些古训无不有利于大学生培养优良道德素质和高尚情操,完善人格品质。两者有机结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需要,同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也可以产生整体的教育效应。

(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逐步增强,西方思潮的涌入和意识形态的渗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弱化现象也要求了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以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最佳结合点。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时代的发展特点、文化发展规律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了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全面成长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随着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普及,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惊人加快,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不断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历史考验,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引导不好,将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有机结合可以提高两种教育的有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目标、内容、方法和氛围,很好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效传播媒介、策略和保证。目前很多高校在实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手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缺乏时效性,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局面,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调查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乐于接受传统文化的教学而不是思想政治的教育,50%以上的同学表示,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兴趣。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性,40%的大学生感到大学生活枯燥无味,实际是缺乏精神信仰,缺少文化熏陶和沉淀,很多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往往是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问题,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平台,尤其是高校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有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都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借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在方向、工作方式和人员等方面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持和借鉴。

二、影响有机结合的因素分析

(一)传统文化曾经因为各种原因被弱化

上个世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经因为各种原因被弱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思潮的影响,弱化现象持续发酵,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60%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仅限于高中语文课本知识;50%的大学生没有重视到优秀传统文化潜在的价值;40%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明确;30%的大学生首先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70%的大学生没有阅读过四大名著;50%的大学生的崇拜偶像是歌星或者影星;40%大学生认为老师、医生或者科学家的职业不是他们的追求目标,并表示如有机会会从事歌星影星之类的行业;60%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比较认同,认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将来就业还是有用的;20%的大学生不太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对自己将来就业没有什么帮助;5%的大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太了解,不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也不知道它对于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2%的大学生甚至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更不用谈学习的热情了,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和意义和由来的调查中显示;只有30%的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感兴趣;10%的大学生认为课外读书还是应该以专业书籍为主,表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有可无;80%的大学生表示更亲睐于浏览娱乐新闻等;20%的大学生甚至都没有阅读书籍的习惯。从这些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扬过程中遇到了很大了阻碍,并由此可以推测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趋势令人堪忧,这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背道而驰的,无论是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这种弱化现象都需要得到改善。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因素

随着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中国已正式迈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经济优势,进一步提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口号,裹挟着市场经济而来的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全面渗透已形成一股汹涌而至的浪潮。[9]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都会利用网路媒体进行知识的学习,外来文化通过网络不断在高校弥漫,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考试及格万岁,60%的大学生表示曾经考试作弊,30%大学生表示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简历可以造假,5%的大学生拖延还贷款甚至表示出没有归还的意愿,2%的大学生认为学历可以造假,读一个大学和不读大学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知道,高校的教育不仅是教育大学生学会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尤其是要培养成为仁义礼智信的人,外来的文化大大冲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位置,值得警惕的是,目前缓解外来文化冲击的现象并没有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日程中。

(三)新兴媒体的影响因素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全球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离不开网络,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调查,65%的大学生更乐于使用网络下载电子图书;85%的大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阅读新闻;100%的大学生有QQ、QQ群;95%的大学生有微信;95%的大学生开通了微博。新时代的大学生站在科技信息时代的前沿,他们喜欢新奇的实物,但是由于在接受各种信息的冲击的时候,又往往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不良舆论导向,是非观念混淆,加上现在网络媒体纯洁度不高,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接触到的各种思想和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和学习。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现途径

(一)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

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的传授和教育,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局限在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课本的基础上,更加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如针对文科类的大学生,可以开设教授和专家讲授地《论语》、《道德经》、《离骚》、《史记》、《资治通鉴》等中华古典精品必修课,对理工科大学生则开设其为选修课。定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名家讲堂、学术报告、知识竞赛、书法大赛、中华礼仪大赛、绘画大赛和古典音乐大赛等。

(二)大力营造具有浓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影响具有强大的影响作用,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形成全校尊重和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报刊、杂志、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各种媒介和信

息渠道,利用各种新技术、新的传播手段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氛围,同时经常开展各种游戏、有奖竞猜、榜样投票等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推广和宣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校园里建立文化墙、宿舍文化、友善墙等。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又宣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鼓动同学们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人人有责的校园文化氛围,经常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大学生掌握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并将改进宣传方案进一步完善,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关注的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行对接,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达到在参与和互动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提高思想教师队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必须建设一支专门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以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要加强思想教师队伍和辅导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常开展教师与学生座谈会,了解大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难点和疑点,采用动态教学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状况有机结合,并寻找新的突破口和新的结合点。特别要注重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辅导员在学校里是和学生走得最近的一个群体,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2]周易.

[3]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

[4]论语·子路.

[5]尚书.

[6]周易·坤.

[7]孟子·滕文公下.

[8]孟子·告子下.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3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接班人和主要力量,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是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文化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受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弱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有机结合的实现对策。

作者简介:杨家玲(1976,4-),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辅导员,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文章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2015年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239-03

猜你喜欢
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