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捆带原料钢种的筛选试验

2016-03-20 02:02陶军晖张彦文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低合金钢钢种韧性

黄 菲,陶军晖,熊 飞,张彦文

(武汉钢铁公司 武钢研究院, 武汉 430080)

超高强度捆带是一种高附加值和高性能的钢材深加工产品,广泛用于大卷重钢卷的打捆包装。[1]据初步测算,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年需求量一般都在2 000~3 000吨,由于其吨钢利润不低于1 000元,因而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不过,该类产品因性能指标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国内外目前仅有韩国信诺公司、宝钢、鞍山发蓝带钢有限责任公司、无锡方正金属捆带有限公司等极少数厂家能够稳定批量供货。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某客户迫切希望开发出高品质的超高强度捆带。受该客户委托,我们在实验室设计了几个原料钢种,通过模拟实际生产,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筛选,确认最优钢种。

一、实验部分

(一)实验试样

试样由实验室制备,实验前对其进行裁剪,产品厚度一般为0.9 mm,并清洁表面。

(二)实验设备

化学元素分析在ULTIMA 2C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法国JOBIN-YVON公司)和EMIA-820V碳硫分析仪(日本HORIBA公司)上完成,力学性能分析在GALDABINI SUN10电子拉伸试验机 (意大利GALDABINI公司)和WJJ-6C机动式弯折试验机(宁夏青山试验机有限公司)上完成,断口形貌分析在QUANTA 400扫描电镜(荷兰FET公司)上完成。

(三)试验工艺

原料钢种的制备全部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生产。冶炼工序在50 kg真空感应炉中完成。热轧工序在800轧机上完成,铸坯加热温度为1 200~1 250°C,开轧温度为 950~1 100 °C,终轧温度为 800~950 °C,层流冷却温度为400~600°C,所得热轧原料厚度为3.0 mm。冷轧工序在400轧机上完成,进行7道次轧制,总压下率为70%,所得冷轧原料厚度为0.9 mm。热处理工序在箱式电阻炉中进行,热处理温度为550~700 °C,时间为 80~180 s。

二、结果与讨论

(一)试验过程

为确保大卷重钢卷在打捆包装时不发生断带,超高强度捆带一般应具有“抗拉强度不低于980 MPa,延伸率不低于10%,反复弯曲次数不少于4次(R=2.5 mm)”等特点,属于典型的“高强度、高塑性、高韧性”的高性能产品。[2]因此,无论后续采用何种轧制或热处理工艺,其对原料性能的要求都很高。从已公开的技术文献来看,业内目前所采用的原料钢种主要是碳素钢和低合金钢。[3]因此,我们也针对性地设计了几个钢种成分,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设计的超高强度捆带原料钢种

一般来说,普通元素C、Si、Mn、P及合金元素Nb、V、Ti、Cr、Ni、Mo 等都能提高产品强度。在设计钢种时,我们也针对性地调整了上述元素的含量。碳素钢主要是采取Si、Mn、P强化,而低合金钢主要是采取C、Cr强化。当然,至于何种方式强化效果较好,则要通过原料力学性能来反映。我们模拟客户需求采用控轧控冷及冷连轧工艺,按照上述的轧制工艺进行试验,所得冷轧原料的力学性能见表2。

表2 不同钢种冷轧原料的力学性能(平均值)

从表2可以看到,如果采用碳素钢,A、B、C三个钢种经轧制后,其冷轧原料断口均存在严重的开裂现象,无法使用。这是因为A、B钢种中Si含量较高,导致钢带脆性显著增加。而C钢种虽然降低了C和Si的含量,却同时提高了P含量,由于存在明显的P偏析,同样致使钢的韧性较差,反弯次数不合格。由此可见,高含量的Si或P元素虽然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但对塑性,特别是韧性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相对而言,D钢种将C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把Si含量降至痕量,主要是通过Mn的强化作用来提高强度,因而塑性和韧性较好。不过,D钢种冷轧原料的强度略显不足,难以保证热处理后产品的力学性能。与Si或P相比,Mn的强化效果有限。[4]

另一方面,如果采用低合金钢,E钢种由于C、Mn和Cr含量均较高,强化效果最显著,因而其冷轧原料的韧性也最差,断口存在严重的开裂现象,无法使用。而F、G、H三个钢种冷轧原料的力学性能较好。不过,相对于G钢种,F和H钢种的强度偏低,难以满足产品性能要求。这是因为,与G钢种相比,C钢种虽然Mn含量是前者的2倍,但Cr含量却只有前者的1/40,Mn含量的增加无法弥补因Cr含量降低所导致的强度损失。H钢种虽然Cr含量与G相同,Mn含量也是后者的2倍,但C含量却只有后者的1/2,Mn含量的增加同样无法弥补因C含量降低所导致的强度损失。从这里可以看到,对强度而言,C和Cr元素的强化效果更为显著。虽然C含量的提高也会导致增加钢的脆性,但适量的Cr元素的加入,有助于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强韧性。[4]

图1 不同钢种相关冷轧原料的低倍形貌(A→D)和高倍形貌(E→F)分析图

为了验证原料钢种的有效性,我们模拟客户采用的去应力退火工艺,按照上述的热处理工艺进行试验,所得产品力学性能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到,无论是碳素钢的C、D钢种,还是低合金钢的H钢种,产品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反弯次数不能同时达标,力学性能不合格。C钢种产品的塑性和韧性较差,这和其具有高含量的Si和P有关。即使通过后续的去应力退火,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开裂现象。D钢种和H钢种产品的强度不足,主要源于冷轧原料性能富余量有限。其根本原因是前者与仅采用Mn强化相关,而后者则因为C含量不够。相对而言,G钢种由于C、Mn、Si等常规元素含量合理,添加的Cr细化了晶粒,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并且最大限度除去了有害元素P和S,保证了产品的塑性和韧性,因而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因此,就本次试验结果来看,G钢种无疑是最合适的原料钢种。另一方面,考虑到超高强度捆带往往应用于高温或潮湿的工作环境,适量的Cr也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耐热及抗蚀性能。

表3 不同钢种相关产品的力学性能(平均值)

(二)试验总结

第一,与碳素钢相比,低合金钢作为原料钢种,在保证产品力学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是由于其添加了微量的合金元素,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产品的强韧性,效果显著。并且其易于增加原料性能的富余量,也有利于后续的热处理。虽然成本略高,但考虑到产品性能,其仍具有较为合理的性价比。另一方面,采用碳素钢作为原料钢种,通过去应力退火工艺进行生产,在性能富余量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保证产品的力学性能,但这并不意味碳素钢就完全无用武之地。事实上,如后续采用等温淬火或两相区淬火+回火热处理,仍有可能生产出性能合格的产品。通过淬火提高强度,通过回火提高塑性和韧性。只是在此方面,低合金钢也有一些优势,因为其添加的合金元素往往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改善性能的效果十分明显。[5]

第二,在进行原料钢种设计时,仅就力学性能而言,一定要同时兼顾原料和产品的强度、塑性和韧性,不可偏废。尤其要重视韧性,产品一旦出现开裂,将完全无法使用,直接导致断带,这会严重影响打包安全。一般来说,通过轧制和热处理改变强度和塑性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原料的韧性一旦定型,无论后续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都很难从根本上再改善产品的韧性。此外,考虑到产品特殊的使用环境,在设计原料钢种,特别是低合金钢时往往还必须要顾及其表面质量、板型、耐热性能、抗蚀性能、焊接性能及后续热处理工艺等因素。此时,要仔细判别需要添加何种合金元素,并严格控制其含量。

三、结论

针对某客户开发超高强度捆带的需要,在实验室设计了几个原料钢种,通过模拟实际生产,反复试验比较,确认某低合金钢具有一定优势。当然,要想大批量生产相关产品,原料钢种及生产工艺可能还需进一步的优化。

[1]黄菲,陶军晖,吴远东,张兆丽.超高强发蓝捆带性能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2(4):172-174.

[2]黄菲.进口高强捆带性能研究及生产工艺浅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7):16-19.

[3]黄菲,陶军晖.捆带原料研发进展评析[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4-8.

[4]艾星辉,宋海武,王燕,甄维静,王伟.金属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5]黄菲,陶军晖.捆带热处理工艺述评[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6):1-6.

猜你喜欢
低合金钢钢种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含Si低合金钢高温加热锈层的变形剥离机理
不同浓度的缓蚀剂对水轮机常用低合金钢的腐蚀防护研究
SPHC钢种转炉冶炼的生产实践
热连轧带钢边部组织对于边部翘皮缺陷的影响
关于钢种用Cr、Ti系 代替B 系后发生变化的总结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采用通用焊接工艺参数焊接不同钢种钢轨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