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6-03-20 02:03项小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研修中等职业校本

许 毅,项小华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南宁 530023)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石。长期以来,中职教师队伍整体实力较弱,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且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新问题和新要求也将会不断出现。因此,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中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为了关键环节和着力点。本文基于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分析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并针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讨新时期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从《专业标准》解读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2013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了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该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在《专业标准》中,不仅明确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基本理念:一是师德为先——师德是中职教师专业建设的灵魂;二是学生为本——培养合格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出发点;三是能力为重——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是中职教师专业建设的核心;四是终身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并认真实施是中职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明确了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由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成。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要素。专业知识部分包含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要素;专业能力贯穿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七个方面的内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紧扣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体现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既具有一般教师的特征,又体现了明显的中职教育特色。

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以某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为例

(一)调研基本信息情况

调研对象为学校的专任教师,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3份。教师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

由表1数据显示,95.7%的教师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着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但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占76.3%,这些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较薄弱,还缺乏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且大多数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职业岗位的实践经验。这都反映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与“双师型”教师要求有差距。教师队伍中教龄在10年及以下的教师占了50.5%,这些青年教师及近期从企业入校的教师不同程度的缺乏教学经验,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技巧。此外,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控力较弱。统计数据反映,教师希望进一步提高制订差异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创设真实职业情境、与学生有效交流等方面的教学能力。但40%的教师认为近两年参加教学培训很少,20%的教师认为近两年没有机会参加教学培训。在更新知识方面,不少教师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生源多元化等因素,目前最缺少的是学科前沿知识、职业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化技术知识。

表1 教师基本情况表

(三)自我发展意识及动力

调研数据显示,76%的教师非常喜欢或喜欢教师岗位;72%的教师职业目标是成为教学骨干或专家型教师;60%的教师认为目前自身专业发展有待提高。这反映了教师们对职业岗位的认同,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并有着专业发展的需求。但同时,67%的教师认为教师收入偏低;45%的教师感到教学任务繁重;26%的教师认为学校人文环境影响教师发展;25%的教师认为教师地位不高。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了现实教学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动力。

(四)教师反思与科研

反思能力与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能力。调研结果反映,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反思,很少反思的教师占34%;定期反思并能形成文字的教师只占27%,能通过反思调整自身教学行为的教师占39%。同时,能力、时间、团队是影响教师参加教科研的主要因素,33%的教师感到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33%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教科研时间;34%的教师认为缺乏教科研团队。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双管齐下,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是保证教师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要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立足自主发展。要转变专业发展理念,不要把教师专业发展简单看作是提升职称、几次学习、几场培训就完成的事情,而要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发展需要以及目前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等有明确的认知,并自觉制定、调整与完善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将自身专业发展提高到自觉、自为的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作为管理教师的主体,应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激活教师的灵动思维,引领与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二)校本研修,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校本研修是一种“基于学校、关于学校和为了学校,通过学校来达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渠道。它既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范畴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自己的职业和专业相关联,也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和学校这个平台来实现教师的发展和专业成长。它把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紧密相连,通过促进教师发展来实现学校发展。目前,开展校本研修的途径很多,且许多学校或学者也针对校情、师情和生情提出了校本研修的具体实践模式,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的“学习-领悟-岗练-创新-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宁波市鄞州职教中心中职师资“五进”式校本研修模式;戴智敏提出的基于“行为改善”的中职青年教师“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等。但校本研修无论采取何种途径,都要紧扣校本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开发等内容,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主线,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做好校本培训,学校要根据校情、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发展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采取专家讲座、参观学习、顶岗实践、各类教师培养工程、教学论坛、经验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通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培训过程,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要依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创新等项目,转变教师观念,调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使其从教学操作者转变为教学的创造者和教育资源的生产者。

做好校本教研,学校要通过开展说专业、说课程、公开课、示范课、教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

(三)文化建设,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条件。学校文化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境,直接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路径。因此,学校要通过办学宗旨、教育观、价值观以及制度文化建设的灌输等,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引领教师的思想与行为,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通过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陶冶教师情操,增强凝聚力,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围空间;要通过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搭建平台,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给教师创造专业发展的空间。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3-09.

[2]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07):71-74.

[3]赵占锋.校本研修与教师多元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79-81.

[4]楼梦红.宁波市鄞州职教中心中职师资“五进”式校本研修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68-71.

[5]戴智敏.基于“行为改善”的中职青年教师“主题式”校本研修[J].职业,2015(15):25-26.

[6]王忠玲.学校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6(12):145-148.

[7]耿文杰.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105-108.

[8]张洪.新形势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高等教育,2010(14):107-108.

[9]徐圣龙.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74-75.

猜你喜欢
研修中等职业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