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职旅游专业就业问题研究

2016-03-20 02:03任宁宁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旅游职业

任宁宁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一、新疆高职旅游就业供需现状

新疆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使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高职教育也迅速发展,然而旅游专业就业供需错位的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旅游人才总量相对不足,旅游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旅游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旅游人才队伍稳定性差。[1-3]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每年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可是学生毕业后进入旅游行业比率较低,行业转化率较高,三年内职业转化率高达61%。[4]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旅游教育的鼎力相助,而旅游人才就业与行业不匹配,势必会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高职旅游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的“专业对口率低、行业转化率高”的现象是学生就业行为选择的结果,“专业对口率低”体现了学生对旅游行业就业的评估和选择结果,“行业转化率高”反映了学生就业观的延续、以及当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体验相违悖后采取行动的结果。学生的就业观、就业评估、就业选择均由学生最初的就业倾向衍生,因此有必要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倾向调查,了解其就业倾向和成因,从根本上找出高职旅游就业供需失衡的症结。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倾向调查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以新疆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生源情况、专业喜好、择业城市、是否打算从事相关工作、择业薪酬、理想就业单位类型六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126份,其中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107份,有效率为84.92%。

(一)生源分析

生源主要来自疆内,并呈现出南疆、北疆生源持平的现象;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数量仅占到1/4;生源民族构成体现出新疆的地域特色,以汉族为主,多民族共同构成,少数民族又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主。

(二)就业倾向分析

调查发现64.5%的学生喜欢本专业,35.5%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喜欢本专业的原因和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如图1、如图2所示;学生对专业的喜好呈现出以班级为单位的特点;在就业城市选择上,本专业学生呈现出偏爱大城市、中小城市和离家乡近的特点,各项所占比例分别为27.1%、33.6%和33.6%,而仅有1.9%的同学选择一般乡镇;择业目标分析中仅有51.4%的同学打算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他同学则打算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学生有较高的薪酬期望;择业薪酬目标如图3所示;择业单位类型更偏向于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同时创业成为新的吸引学生的亮点,就业单位类型如图4所示。

图1 喜欢旅游专业原因

图2 不喜欢旅游专业原因

图3 择业时的理想薪酬

图4 理想就业单位类型

(三)就业倾向原因分析

1.思想观念落后,对服务行业不认可:新疆地处我国西部边区,经济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是多民族地区,人民思想观念还未转变,尤其是少数民族中对服务行业不认可。如果在酒店从事服务员的工作,被认为是非常不体面的工作;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且是家中的第一代大学生,因此这部分学生身上承载了家庭更多的希望,想从事更加体面的工作。

2.基层工作辛苦,收入低,心理落差大:旅游行业就业门槛低,如新疆大部分酒店行业,对员工没有最低学历要求,只要身体健康、品貌端正,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从事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工作,由此也造成高学历旅游专业人才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产生较大心理落差;服务行业一般需要员工从基层做起,而基层工作收入低,劳动强度大,行业复杂、工作机械性高等,使一部分高学历人才不能忍受长时间的基层工作,同时对未来没有确定的把握,因此工作一段时间便转行其它行业。

3.旅游行业淡旺季明显,工作不稳定:新疆自然旅游资源偏多,而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景区旅游淡旺季明显,且旅游行业脆弱,易受到社会安全事件影响,如“七五事件”曾使新疆旅游一落千丈,旺季员工满负荷工作,淡季员工闲置,员工收入受到影响,生活保障低,择业类型更倾向于政府、国企、事业单位。

4.旅游行业吸引力弱:新疆旅游行业发展迅速,但旅游行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行业管理不完善、知名大企业数量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落后,旅游人才培训机制还有待完善,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还未形成。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改善措施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直接导致了就业中出现的专业对口率低、职业转化率高的现象,高职教育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教学和管理对学生进行就业引导,使本专业学生能够热爱本专业,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降低职业转化率,为新疆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旅游人才。本文在借鉴“特质因素”理论、就业全过程指导的相关思想并结合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双动力”就业全过程指导模型,以期改善就业期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功择业。

(一)理论基础——“特质因素”理论和就业全过程指导思想

“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 Theory)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F.Parsons)提出。帕森斯1909年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的职业选择理论,即特质因素理论。特质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特质或总称为人格特质,因素是指客观工作标准对人的要求,即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或资格。帕森斯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涉及三个主要因素: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以及他们二者之间的协调与匹配。[5]

就业全过程指导思想是学术界对就业指导提出的一种新的就业指导理论,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表述,是一种就业指导理念,主要思想是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和活动的全过程,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规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各有侧重。[6-9]

(二)“双动力”就业全过程指导模型

“双动力”就业全过程指导模型把学生就业倾向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自己产生的自动力,另外一部分则是学校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活动对学生就业倾向产生的驱动力,通过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并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学生成功择业,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

图5 “双动力”全过程就业指导模型

1.第一阶段,激发学生的自动力:自动力是指推动学生从事本专业就业的内在动力,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特长、目标与追求等。自动力越强,从事本专业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学生对此专业感兴趣,个性特征适合从事本专业又有从事本行业的特长(以导游为例,一般个性活泼开朗有语言方面的特长更适合从事本行业)则会增加在本行业的就业机率。自动力的激发主要在大一期间。

学校在学生入学后向学生提供专业介绍、就业测试和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介绍、企业见习,使学生对本专业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形成职业认知;通过引进就业测试,如霍兰德职业测试等测试软件帮助学生清晰自我认知,找到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通过设立心理咨询部门,解答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

2.第二阶段,充分发挥驱动力的作用:学生个体的目标与追求除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外,还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舆论影响有关,因此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帮助学生清晰目标与追求。

驱动力是指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来增强对本专业的就业的动力,包括学校的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社团活动、培育系部文化等。长期适度和适当的驱动力,会逐步内化为内动力,对学生的就业倾向产生引导作用。通过自动力和外部驱动力的作用,对学生的就业倾向产生综合的影响,明确就业认知,使学生在择业目标、择业薪酬、择业类型等方面,择业更理性和更符合实际。驱动力主要在大一、大二进行实施,主要包括开展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系部专业文化氛围熏陶。

(1)开展思想教育。许多大学生缺乏扎根基层苦干实干的精神,在事业上急于求成。学校应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成才观渗透到就业过程当中,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就业观念、就业素质和就业格局。[10]大学生只有积极调整职业价值取向,确立职业理想,合理调整职业目标,才能适应职业的要求。

(2)开展专业教育。第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第二,制定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的培养方案,提升办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就业时彰显就业优势,提升学生就业的信心和长期从事本行业的决心。第三,做好学生实习安排。甄选业内优秀企业、精心安排实习内容,实习阶段体现循序渐进;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实习结束后做好总结工作,分析每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典型,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和经验交流,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渗透就业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本专业,热爱本专业。

(3)开展职业教育。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介绍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用人要求、职业发展、职业道德等职业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了解本职业,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可以从事的工作方向、工作岗位、职业发展,科学认知职业,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为学生就业做好过渡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

(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过程,清楚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从事职业的稳定性和获取职业成功的概率。

(5)开展社团活动。在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如吃苦耐劳、尊重他人、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优秀品质。定期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团结与协作,使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语言能力的到锻炼与开发。

(6)建立系部专业文化氛围。通过系训、系歌、口号、标识物、行为、校友录、校友座谈等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形成专业凝聚力。

表1 就业组织机构及各部门职责

3.第三阶段,提供就业帮助:(1)就业帮助。在学生产生良好就业倾向的条件下,通过学校提供就业帮助,帮助学生理性择业,对学生的就业起到良好的疏导作用,最终达到学生在本行业领域内提高就业的满意度、稳定性和取得职业成就;同时就业结果又会形成对新一届学生的一种驱动力,影响学生就业倾向的形成,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效应。就业帮助在大三实施,主要包括促进就业措施、就业技巧辅导和心理疏导三个方面。

(2)促进就业措施。充分发挥招聘单位与毕业生间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搜集和及时发布就业信息,通过召开校园招聘会、组织用人单位进校园宣讲和招聘活动、发布就业信息等方式,提供学生择业的信息和途径,方便学生择业;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培训、专升本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创业培训等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成功就业的概率;通过就业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和把握国家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清楚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缩短与自己期望职业之间的距离。

(3)开展就业技巧辅导。通过开展就业面试技巧、简历制作、形象礼仪、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培训,模拟就业环境,帮助学生熟悉就业程序,强化学生职业角色意识和运用技巧的能力,克服怯场和惧怕心理,增加学生在面试中的自信,提高成功机率。

(4)心理疏导。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压力大,面对就业时产生难以适应的心理反应,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制等不良情绪,设立心理疏导部门,对学生实施心理问题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做好学生健康心理疏导,能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遇到问题时,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不做过激的行为;关爱学生,疏导学生在择业期间的心理压力,解答学生关于择业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一起面对择业。

4.建立组织保障机构:就业全过程指导机制涉及到教学、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多个职能部门,针对双动力模型的结构和特点,设立与之配套的组织保障机构,统一协调多个部门工作的合作与分工,有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的保障措施。

四、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倾向改善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统筹安排,各部门精诚合作,让学生在学校期间爱我专业,学有所成,毕业后学有所用,有所成就;此外还需要新疆旅游人才发展机制、旅游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真正解决高职旅游学生就业问题。

[1]新疆自治区旅游局人事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旅游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3-02-17)[2015-12-21].http://zw.xinjiangtour.gov.cn/gov/front.do?method=view&id=24953.

[2]何昭丽,王松茂,等.新疆旅游人力资源初探[J].资源与产业,2006(5):60-63.

[3]李晓东,白洋.新疆旅游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调查研究[J].江苏商论,2013(4):50-52.

[4]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8-46.

[5]沈雁飞.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56-57.

[6]宋长春.建立全过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60-62.

[7]王正斌.高校全过程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创新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71-173.

[8]梁定旭.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33-35.

[9]王东.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09-111.

[10]胡小军.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与实现路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2):39-4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旅游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旅游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