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元音》刻本考*

2016-03-20 03:04周赛华
古籍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书局同治全书

周赛华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中文系)

《五方元音》刻本考*

周赛华

《五方元音》系清初河北尧山樊腾凤所著,因作者自序后面没有署成书年月,故撰写时间不详。但据龙庄伟先生考证,该书编撰于顺治十一年(1654)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

该书是清初北音的代表作之一,许多学者对它所反映的音系进行过研究,如赵荫棠、王力、陆志韦、永岛一郎、应裕康、李新魁、耿振生、龙庄伟、王平、李清桓、汪银峰等。在这些学者中,也有些人对《五方元音》版本进行过介绍*赵荫棠:《等韵源流》,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310页;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年,第181页;李清桓:《〈五方元音〉音系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页;等等。,但大多不够详细。有鉴于此,本文拟对《五方元音》的版本作些补充说明。

《五方元音》虽是个人修撰,但在有清一代影响颇巨,书商竞相翻刻,余波延续到民国。该书自从诞生以来,大致有四个版本系统:

1. 樊腾凤原本。

2. 康熙庚寅年(1710)广宁(今辽宁北镇)人年希尧增补本。康熙四十九年,年希尧在武安做官时,利用公务之余,对《五方元音》进行了增补,但增补不多,变动不大,比较接近樊氏原著。康熙本对樊氏原本的改动主要有:

(1) 在韵图部分对阳声韵相配的入声字略有改动*不同的版本略有差异。樊氏原本用的是道光廿六年成文堂《增补五方元音》,康熙本用的是四库存目本,雍正本用的是光绪丁酉年文胜堂石印本。。以“一天”韵为例:

梆母原本○○康熙本别剥日母原本○康熙本弱虫母原本○○康熙本擉插云母原本○○康熙本噎月火母原本○康熙本学桥母原本○康熙本渴雷母原本○康熙本劣

(2) 对韵字进行少量增删(主要是增)。以“一天”韵下的梆母所辖小韵为例:

所删之字增添之字上平箯笾鯾骿軿去姅

3. 雍正五年(1727)年希尧增补本。雍正四年年希尧奉命到淮阴督查税务,次年对《五方元音》再次进行增补。年氏自称“增者十之五,删者十之一”。雍正本对康熙本的改动主要有:

(1) 在韵图部分对入声字有所改动。以“一天”韵为例:

梆母康熙本剥雍正本薄剪母康熙本○雍正本爵匏母康熙本朴雍正本泼云母康熙本噎雍正本謁木母康熙本末雍正本莫蛙母康熙本恶雍正本萼斗母康熙本跌雍正本耋

(2) 对韵字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增加了俗字、异体字、偏僻字。以“一天”韵下的梆母所辖小韵为例:

所删之字增添之字上平箯諞楄鍽上疺碥去汳昪

(3) 增删了少许音节。如:

在“二人”韵蛙母下,康熙本“恩○○○○”,雍正本为“恩○峎○○”。

在“四羊”韵虫母下,康熙本“窗床磢创擉”,雍正本为“窗床○创擉”。

在“四羊”韵桥母下,康熙本“匡狂○眶阁”,雍正本为“匡狂逛眶阁”。

(4) 释义更改较大。如:

在“一天”韵梆母下,康熙本“笾”字的释义为:“祭器。”而雍正本的释义为:“竹豆祭祀燕飨皆用之。”

在“一天”韵梆母下,康熙本“编”字的释义为:“以绳联次。”而雍正本的释义为:“次简也又绳联物曰~又~修官名。”

在“一天”韵梆母下,康熙本“鞭”字的释义为:“皮~”而雍正本的释义为:“驱也又马箠。”

嘉庆十五年(1810)赵培梓改编的《增补剔弊五方元音》本。嘉庆十五年繁水(今河南南乐)人赵培梓对《五方元音》进行了修订。赵氏在每韵下都注明了诗韵的韵目字,还将原书的二十字母改用为旧的三十六字母,韵类分析顾及古代的四等,改动比较大,有失原书的本来面貌。

下面按这四个系统,以时间先后顺序列出所见版本*每个版本都按时间、出版者和书名顺序排列,封面上的“书名”跟版权页不同的,一般采用版权页的名称。还有些版本既没有刊刻时间,也没有刊刻者,本文不收;另有一些抄本,因多根据刊刻本抄录,本文也不收。(年月不详者附列最后面)。

一、 樊腾凤原本系

1. 乾隆甲寅(1794) 文宝堂 《五方元音》

2. 嘉庆戊辰(1808) 聚业堂 《五方元音》

3. 嘉庆十六年(1811) 聚锦堂 《五方元音》

4. 嘉庆二十三年(1818) 东郡启文堂 《增定五方元音》

5. 道光七年(1827) 文萃堂 《五方元音》

6. 道光十八年(1838) 文锦堂 《五方元音》

7. 道光十八年(1838) 敬文堂 《五方元音》

8. 道光十八年(1838) 启文堂 《增补五方元音》

9. 道光壬寅年(1842) 崇茂堂 《五方元音》

10. 道光二十六年(1846) 诚意堂 《增补五方元音》

11. 道光二十六年(1846)冬 成文堂 《增补五方元音》

12. 光绪廿五年(1899) 宝书堂 《五方元音》

13. 南邑王桐庵重刻 《新纂五方元音》

14. 式文斋 《五方元音》

15. 二郁堂 《五方元音》

16. 文秀堂 《五方元音》

17. 宝旭斋 《五方元音》

二、 年希尧康熙庚寅年(1710)增补本系

1. 嘉庆乙丑(1805) 金阊宝仁堂 《增补五方元音》

2. 嘉庆乙丑(1805) 金阊书业堂 《五方元音》

3. 嘉庆丙子(1816) 协志堂 《五方元音大全》

4. 嘉庆戊寅(1818) 文锦堂 《五方元音大全》

5. 道光元年(1821) 文富堂 《五方元音》

6. 道光甲申(1824) 文锦堂 《五方元音大全》

7. 道光乙酉(1825) 桐石山房 《增补五方元音》

8. 道光庚寅(1830) 金阊步月楼 《增补五方元音》

9. 道光壬辰春(1832) 文锦堂 《五方元音大全》

10. 道光壬辰夏(1832) ××堂 《五方元音大全》

11. 道光十三年(1833) 太仓邵廷烈辑 《棣香斋丛书》本

12. 道光丙申(1836) 文运堂 《铜版元音大全》

13. 道光癸卯(1843) 宏道堂 《五方元音》

14. 道光甲辰(1844) 文锦堂 《五方元音大全》

15. 道光乙巳(1845) 文华堂 《五方元音大全》

16. 道光丁未(1847) 东昌宝书堂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17. 道光壬午(1822) 通州抡秀堂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18. 咸丰元年(1851) 东昌府文锦堂 《增补五方元音大全》

19. 咸丰丙辰(1856) 二酉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20. 咸丰丙辰(1856) 京书行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21. 咸丰丙辰(1856) 经魁堂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22. 咸丰丙辰(1856) 聚奎堂 《增补五方元音》

23. 咸丰巳未(1859) 泊镇聚元堂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24. 同治甲子(1864) 书业德 《五方元音大全》

25. 同治丙寅(1866) 协毓堂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26. 同治丙寅(1866) 上洋文玉堂 《新纂五方元音大全》

27. 同治丙寅(1866) 五云楼 《五方元音》

28. 同治庚午(1870) 泊镇聚元堂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29. 同治十年(1871) 经纶堂 《五方元音》

30. 同治辛未(1871) 衡水书农堂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31. 同治甲戍(1874) 经余厚 《铜版五方元音大全》

32. 同治甲戌(1874) 衡邑三义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33. 光绪元年(1875) 《增补铜板五方元音》

34. 光绪丙子(1876) 聚文堂 《五方元音全书》

35. 光绪丁丑(1877) 上海瑯环小筑 《新纂五方元音》

36. 光绪丁丑秋(1877) 文盛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37. 光绪庚辰(1880) 善成堂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38. 光绪辛巳(1881) 宝文堂 《铜版五方元音大全》

39. 光绪辛巳(1881) 有益堂 《五方元音》

40. 光绪辛巳(1881) ××堂 《铜版五方元音大全》

41. 光绪壬午(1882) 衡邑宝善堂 《五方元音大全》

42. 光绪壬午(1882) 上海扫叶山房 《五方元音》

43. 光绪乙酉(1885) 泰山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44. 光绪乙酉冬(1885) 书业德 《五方元音大全》

45. 光绪丙戌(1886) 三义堂 《五方元音大全》

46. 光绪十四年(1888) 古渝善成堂 《增五元音玉堂字汇合刻》(页眉处刻印《五方元音》)

47. 光绪戊子(1888) 存林堂 《五方元音大全》

48. 光绪己丑(1889) 万育堂 《铜板五方元音》

49. 光绪庚寅冬(1890) 深州荣德堂 《五方元音大全》

50. 光绪庚寅冬(1890) 京都文成堂 《五方元音大全》

51. 光绪辛卯(1891) 天津煮字山房 《五方元音大全》

52. 光绪壬辰(1892) 四和堂 《五方元音大全》

53. 光绪壬辰(1892) 三义堂 《铜板五方元音》

54. 光绪壬辰(1892) 文盛堂 《铜板五方元音》

55. 光绪甲午(1894) 书业德 《五方元音大全》

56. 光绪己亥(1899) 东邑孟镇复顺堂 《五方元音大全》

57. 光绪己亥(1899) 艺德堂 《五方元音大全》

58. 光绪癸卯(1903) 三义堂 《铜版五方元音》

59. 光绪癸卯(1903) 深州文德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60. 光绪三十年(1904) 泊镇聚元堂 《五方元音大全》

61. 光绪甲辰(1904) 树德堂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62. 光绪甲辰(1904) 有益堂 《铜版五方元音》

63. 光绪乙巳(1905) 保阳博文堂 《五方元音》

64. 光绪丙午(1906) 三义堂 《五方元音大全》

65. 光绪丁未(1907) 义盛堂 《铜板五方元音》

66. 光绪丁未(1907) 致文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67. 光绪丁未(1907) 三义堂 《五方元音大全》

68. 光绪年月 三义堂 《五方元音大全》

69. 宣统三年(1911) 天津聚兴堂 《五方元音》

70. 民国四年(1915) 江东书局 《五方元音》

71. 民国六年(1917) 永元堂 《五方元音大全》

72. ××十一年 善成堂 《铜版五方元音》

73. 三义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74. 上海自强书局 《增篆五方元音大全》

75. 北京文成堂福记印行 《五方元音大全》

76. 天津诚文信书局 《考正五方元音》

77. 上海昌文书局 《五方元音大全》(新增共和适用白话尺牍)

78. 上海广益书局 《五方元音大全》

79. 上海锦章图书局 《五方元音大全》

80. 上海良友书局 《五方元音大全》

81. 北京打磨厂石印发行所 《五方元音》

三、 年希尧雍正五年(1727)增补本系

1. 雍正丁未(1727) 澄鉴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2. 雍正丁未(1727) 澄铿堂 《五方元音》

3. 道光庚子(1840) 敬文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4. 道光庚子(1840) 德义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5. 同治己巳(1869) 修文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6. 同治癸酉(1873) 善成堂 《增补五方元音》

7. 同治癸酉(1873) 同文堂 《增补五方元音》

8. 光绪丙子(1876) 宝兴堂 《袖珍五方元音全书》

9. 光绪戊寅(1878) 聚锦旭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10. 光绪癸未(1883) 扫叶山房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11. 光绪甲申(1884) 文兴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12. 光绪十七年(1891) 东昌聚盛堂书坊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13. 光绪十九年(1893) 上海锦章图书局 《增补五方元音》

14. 光绪丁酉(1897) 文胜堂 《注释五方元音》

15. 光绪丙午(1906) 打磨厂东口文成堂 《重校增补五方元音全书》

16. 光绪戊申(1908) 善成堂 《五方元音大全》

17. 光绪年月 善成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18. 宣统元年(1909) 上海扫叶山房 《增补五方元音》

19. 宣统三年(1911) 上海铸记书局 《重校增补五方元音》

20. 宣统壬子(1912) 济南聚和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21. 民国二年(1913) 京都打磨厂文成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22. 民国二年(1913) 天津三条石文成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23. 民国二年(1913) 天津萃文魁 《新辑考正五方元音》

24. 民国四年(1915) 上海铸记书局 《增补五方元音》

25. 民国六年(1917) 上海普通书局 《新辑改正五方元音》

26. 民国九年(1920) 上海江东茂记书局 《增补五方元音》

27. 民国十五年(1926) 上海昌文书局 《增补五方元音》

28. 上海锦章图书局 《增补五方元音》

29. 善成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30. 三义堂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四 赵培梓嘉庆十五年(1810)改编的《增补剔弊五方元音》系

1. 嘉庆十五年(1810) 崇仁堂 《剔弊广增分韵五方元音》

2. 嘉庆十五年(1810) 步云阁 《剔弊元音新编》

3. 道光丙午(1846) 步云阁 《剔弊元音新编》

4. 咸丰壬子(1852) 崇义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5. 咸丰壬子(1852) 姑苏桐石山房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6. 同治甲子(1864) 公好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7. 同治丙寅(1866) 修文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8. 同治己巳(1869) 同文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9. 同治己巳(1869) 万育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0. 同治辛末(1871) 宏文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1. 同治辛未(1871) 书业德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2. 同治癸酉(1873) 聚锦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3. 同治甲戌(1874) 敬文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4. 光绪庚辰(1880) 书业德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5. 光绪甲申(1884) 三义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6. 光绪乙酉(1885) 书业德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7. 光绪丙戌(1886) 魁聚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8. 光绪丙戌(1886) 善成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19. 光绪十三年(1887) 善成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0. 光绪丁亥(1887) 有益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1. 光绪十六年(1890) 宝兴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2. 光绪十九年(1893) 文英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3. 光绪甲午(1894) 三义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4. 光绪丙申(1896) 书业德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5. 光绪戊戌(1898) 聚和堂 《新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6. 光绪戊戌(1898) 善成堂 《新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7. 光绪己亥(1899) 三义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8. 光绪己亥(1899) 上海萃文斋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29. 光绪二十七(1901) 善成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30. 光绪甲辰(1904) 三义堂 《新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31. 光绪甲辰(1904) 书业德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32. 光绪丙午(1906) 聚原堂 《铜板增补剔弊五方元音大全》

33. 光绪戊申(1908) 京都龙文阁仿西法石印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34. 宣统元年(1909) 泊镇聚元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35. 宣统元年(1909) 上海章福记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36. 民国甲寅年(1914) 有益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37. 民国三年(1914) 聚盛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38. 民国三年(1914) 保定群玉山房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39. 民国三年(1914) 上海锦章图书局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40. 民国四年(1915) 三义堂 《新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41. 民国六年(1917) 上海章福记书局 《增广剔弊五方元音》

42. 民国六年(1917) 直隶书局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43. 民国十年春(1921) 宝兴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44. 民国丙寅(1926) 书业德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45. 善成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46. 藜光阁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47. 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48. 会文堂 《增补五方元音》

49. 成文信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50. 上海锦章图书局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51. 京都文成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52. 会文堂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53. 上海大成书局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54. 上海广益书局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55. 清书林 《增补剔弊五方元音》

除了以上系属比较明确的以外,有些版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暂时还没有确定系属的也开列如下:

1. 道光二十五年(1845) 万元堂 《增补五方元音》

2. 同治七年(1868)冬 敬文堂 《五方元音大全》

3. 光绪癸未(1883) 扫叶山房 《新纂五方元音全书》

4. 光绪丁亥(1887) 两仪堂 《五方元音》

5. 光绪癸已(1893) 双和堂 《铜版五方元音》

6. 光绪十九年(1893) 上洋章福记书局 《重校增补五方元音》

7. 光绪丁酉(1897)源记书庄 《五方元音》

8. 光绪己亥(1899) 束鹿墨林堂 《五方元音大全》

9. 光绪戊申(1908) 天津文元斋 《铜板五方元音大全》

10. 宣统元年(1909) 上海扫叶山房 《增补五方元音》

11. 宣统庚戌年(1910) 天津文贤书局 《五方元音》

12. 民国六年(1917) 上海石竹山房 《五方元音大全》

13. 中华民国六年(1917) 海山编译《蒙汉合璧五方元音》

14. 民国十年(1921) 京都文成堂 《五方元音大全》

15. 民国十五年(1926) 上海昌文书局《增补五方元音》

16. 敦和堂 《五方元音便览》

17. 上海昌文书局 《五方元音大全》

18. 上海昌文书局 《增补五方元音》

19. 上海大成书局 《五方元音大全》

20. 上海国民书局 《五方元音大全》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中文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等韵研究缀补(15BYY103)。

猜你喜欢
书局同治全书
图片资料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李小峰与北新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