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分析

2016-03-22 01:53高振良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

高振良

【内容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发展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推动着思想品德课的创新,尤其是教育叙事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新审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和发展性。但是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这样本文就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育叙事 初中品德课 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开始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试验,但并不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适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使用。当发现一种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时,还要充分考虑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否则只会造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不协调。所以,教师在使用教育叙事方法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所谓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教育叙事方法,就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的解释和理解。为了促进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更好地应用,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对进行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分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实现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科学应用。

一、进行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分析的重要性

1.增加课堂活力,促进教学创新

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的时候,教师往往会抓住课程内容特点来进行使用,这样就可以避免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地讲授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活力。当教师发现通过采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可以改变课堂的教学气氛,这样的结果就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了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教师就不会去担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进行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课堂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教育叙事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育叙事的时候,当叙事内容和一些学生的经历类似或者是产生内心情感共鸣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到叙述的事件中去。这个时候,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就会十分的认可,并且会将自己的看法十分清晰地表达出来,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就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减少隔阂,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与发展。这样看来,教育叙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创新型发展。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个性

最后,教师在使用教育叙事的方法时,一般都会以故事性的方式来进行举例,采用生动性的讲解语调和丰富的故事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本的知识和概念。这样通过故事性的教育叙事手段,教师就可以使思想政治课堂的内容讲解更加的生动,而学生也会被教师的教育叙事方法所感染,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讲课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迅速地激发出来,就会逐步地跟随教师的讲课节奏,促进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而学生在教育叙事方法的引导下,也会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方式,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学习个性的培养。因此,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个性。

二、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教育叙事的重视

在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发现,教师并没有对教育叙事的教学方法给与足够的重视。一些初中教师认为在思想品德课进行教学任务的时候,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教学布置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这样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使得一部分教师会忽视一些教学技巧的东西,而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书本的直接讲解上,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久而久之,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的成绩将会出现不断下降地现象。这样看来,为了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科学应用,就必须要更正教师对教育叙事的态度。

2.学生缺乏对教育叙事的兴趣

对于教育叙事方法的使用,也是根据教师的自身教学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如果教师选择了不合理的教育叙事的表现方法,不利于教育叙事效果的实现,只会让学生失去对教育叙事教学方法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都失去兴趣,那么教师的讲课进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知,教师在使用教育叙事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不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生搬硬套的使用。要知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让学生接受的,并且学生会认为教师并没有认真的备课,根本就不能够讲解清楚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理由放弃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以教师的教学内容枯燥,没有学习兴趣为由,而不去认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程。

3.教育叙事选择和教学目标不一致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根据教育部指定的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内容地设计,这样也就说明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行必须要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否则就会造成脱离教学目标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一些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效果,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竟然让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协调,也就是让教学目标和教育叙事的方法相一致,这样就背离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竟然放弃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完全按照教育叙事的方法来开展课程,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提高教师对教育叙事的重视程度

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离不开教师的重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开展课程讲解的时候,要提高教育叙事方法的使用频率,例如,在讲解七上“交往礼仪ABC”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教育叙事的手法来进行讲解。通过讲述一些有关中华礼仪的故事,来让学生礼节礼仪的重要性,并且明白遵守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地重复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让学生也可以认可这种讲课方法,这样才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2.教育叙事选择符合学生兴趣

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还要初步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培养创新精神”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发明的例子,让学生看大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那么通过这些简单的教育叙事,学生就可以真实的体会到“创新”的实体状态,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新的生产发展。因此从这里学生就会增加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就会更加认真地学习课本知识。所以在进行教育叙事的方法的使用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设计。

3.教育叙事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协调

最后,在进行教育叙事选择的时候,还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并且与教学目标相协调。只有在教育叙事中充分的融合了教学目标,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叙事方法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八上《自立自强》这一单元时,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可以讲解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鼓励学生去培养自己的自强精神。那么这样就使得教育叙事的方法很好地与教学目标相协调,实现思想品德课的科学开展。

结语

在以上的研究中,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讲授时,必须要根据课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育叙事方法的使用,教师必须要考虑教学环境、学生状态以及具体的课程目标,只有这样去充分地把握各个影响因素,才会达到教育叙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科学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文鉴.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第三版)[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23-29.

[2] 付道海. 教育叙事策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4(13):15-18.

[3] 高峰华.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行动研究[D].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6):26-30.

[4] 张礼.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4):34-38.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浒浦学校)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快乐教学法在提高少儿羽毛球启蒙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1)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