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渗透研究

2016-03-22 02:05钟荣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体育教学初中

钟荣葱

【内容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因此体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对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体育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心理教育

前言

初中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学生在这个阶段正是性格和人格形成的时期,对其开展心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因此需要在初中教育中贯穿心理教育,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表明,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健康的身体基础上学生的心理也会更健康,如果学生心理不健康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在体育教中的各个环节渗透心理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治疗,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发育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疑问和烦恼,长久下去可能就会引发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前提是要明确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下对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1.存在害羞和自卑的心理

并不是所有初中生身体条件都非常好,身体条件不好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这些学生在体育项目的表现并不好,长期下去,他们就在心里排斥体育,在开展体育项目时甚至会感到非常自卑。也有一部分学生胆量比较小,担心如果自己做的动作不标准就会让那些体育方面比较优秀学生的耻笑,因此在做体育动作时就会感到害羞。

2.存在懒惰和散漫的心理

现代社会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非常宠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期生活,导致学生养成了懒惰和散漫的习惯,到了学校后他们继续延续在家的一贯作风,对体育课的开展也造成了影响。

3.存在对体育项目的恐惧心理

初中体育有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学生会对其产生恐惧。例如:足球和跳远项目,学生会担心在扭脚和摔伤等。这就会对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也会造成影响。

4.存在对于体育项目的逃避的心理

很多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遇到挫折就只会逃避和退缩。在体育课上如果有比较难做的动作,他们通常会逃避,不敢接受挑战,尤其女生的逃避心理更加严重。

5.存在歧视心理

一些在体育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感到很骄傲,他们觉得自己的水平比较强,就会歧视比他们差的学生,不和他们一起配合完成体育项目,这也会影响体育课的开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渗透策略

以上主要分析了初中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问题,这也是他们本身生活中就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策略进行解决,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水平,保证学生有健康的心理。

1.通过师生关系的改善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控制,组织教学活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经常批判学生的成绩。教师的权威性导致学生很压抑和拘束。师生无法平等交流意见。这种师生关系需要改善,教师要以朋友之心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这样不仅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2.根据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蕴含着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不断优化教法,对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挖掘,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培养,增强学生身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让学生具有果断,坚毅和勇敢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体育教学需要师生的配合,它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活动。受到教学环境,教材的难易性等因素的干扰,对体育教学会造成影响。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对学生加强鼓励,对学生有创意的体育动作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比赛中担任裁判个评委,让学生自己叙述体育动作的要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体育课的主人。

4.通过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

教师可以降低体育教学难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成就感,因而增加体育锻炼的自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解除,这样学生就会对体育课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增强自己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体育教学初中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