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闻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渗透的途径

2016-03-22 02:39吕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实例高三

吕伟

长期以来,高三地理复习课主要是要求学生反复的看书、做题,单纯、枯燥的重复性复习方式,使高中学生逐步丧失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所以高三地理复习课的授课模式亟待变革。而地理新闻在复习课中的合理渗透则为高三地理课程学习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可以有效地增强复习的效果。本文就地理新闻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渗透途径进行探究。

一、课前导入地理新闻,激发复习兴趣

在当前的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大都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要求学生先仔细地审阅地理教材,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地理教师所布置的一些习题来进行反复练习。即便部分地理教师为每个学习单元制定了特定的专项习题练习,但是学生反复练习这些相似类型题目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感,进而演化成对于地理知识的厌学感,会影响学生复习地理知识的兴趣,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产生厌学的情绪。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复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地理教师必须为学生开好这个复习的头。如果地理教师借助地理新闻,则可以这些真实的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地理知识的复习中来。此外,纵观近些年的高考地理考试题,其中有许多都是将地理知识同考试题进行了有效地结合,比如全球气候变暖、上海世博会和墨西哥湾海洋石油污染等,均是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重大时事新闻。

例如,在复习“地质运动”部分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近期世界上所发生的与此相关的地理时事新闻,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复习中来。比如,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了7.9级特大地震,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年12月达吉克斯坦也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也给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又如2015年全球共发生了多次飓风、海啸等恶劣自然灾害等,这些新闻都可以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学生想要深入了解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机理,促使他们自主投入到本章节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课中丰富地理新闻,深化概念理解

地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地理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地理教师在学生复习有关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导入丰富的地理新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概念,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复习效果。此外,当前高中的地理教材大都是很多年进行一次修订,但是社会在持续发展,地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所以地理教材所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滞后性特征。而地理新闻的渗透,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点,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当前社会生活中最新的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可以借助丰富的地理新闻来深化学生对于有关地理概念的理解,增强他们复习的效果。

例如,在复习“全球气候变化”这部分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大都很难理解气候的具体变化特征,所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地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下述地理时事新闻:“有关植物学家表明:根据气温的不同,蝴蝶在每年中的飞行时间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近些年的全球变暖问题致使蝴蝶更早的进入到活跃期,也更加容易因食物的短缺而挨饿。”通过这种具体的新闻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具体后果,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投入到该部分地理知识的复习中,解决自身的各种疑惑。

三、课后联系地理新闻,加强记忆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方便地了解到全世界的各种地理知识,这就为地理新闻同地理知识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常而言,地理新闻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所以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地理新闻来丰富地理复习课的内容,拓展学生的复习面,提高学生复习的效果。因此,在平时的地理复习课开展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下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互联网来搜集一些与复习知识相关的地理新闻,从而使学生充分明确物理知识的具体含义和应用,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这部分地理知识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与该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新闻实例,比如,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高分四号”的成功发射等等,这些均是与地球运动相关的具体地理新闻实例。通过学生在课下搜集的实例,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明确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地理知识复习中来,不断增强复习效果。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实例高三
高三·共鸣篇
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我把高三写成诗
时事新闻版面编排浅议——以湖北日报时事新闻版为例
时事新闻的不保护与保护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