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优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育探究

2016-03-22 20:01朱菲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问题

朱菲菲

【内容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困囿于应试教育模式,重考分轻心理,社会、学校、家庭也迷恋于对考分的追逐,致使期望值较高的学优生“压力山大”。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学优生心理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阐述了高中学优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 学优生 心理健康 问题 策略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催生以考代评的不合理评价机制,学校、教师对考分的追逐乐此不疲,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严重忽视。优等生虽然成绩优秀、思维活跃,但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好冲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尊重人、自我封闭、好生闷气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高中优秀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高中学优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

1.嫉妒心较强

学优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处处争强好胜,与他人进行不合理的比较,认为在竞争中非胜即败,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一旦被别人超过,就会耿耿于怀,产生焦虑和心理的失衡。

2.缺乏协作意识

高中学优生的成绩优秀,教师认为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强,对他们缺乏情感的沟通与思维的交流,而家庭也只关心他们成绩的进步,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帮助习以为常,却不与别人分享。加之竞争的激烈,他们对同学提出的帮助不理不睬,甚至对同学挖苦打击,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忽视了个人应付的责任。

3.耐挫能力差

高中学优生在学习上比其它学生群体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其他方面锻炼的机会少,矛盾对他们的情绪影响较大。他们竭力追求完美,因而考试的失利、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戏语都会引起他们的心理波动,导致过激的行为。

二、高中学优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成因分析

1.教育的功利性所致

在“学校以考试为本,教师为考分为本”价值取向的今天,教育愈来愈急功近利,机械灌输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家长认为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就能拥有较高的收入,过上优越的生活。高中教育受到热捧,学生被寄予厚望,而孩子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或多或少地存在人格缺陷。

2.特殊的年龄时期所致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身体、心理、认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社会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他们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面对这些压力他们的心理状况不稳定,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

3.家长心理健康知识与能力不足

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考分,对孩子的期望值过大,导致孩子的压力过大。在溺爱型、忽视型、专制型家庭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高中生在校时间长,父母与子女的沟通越来越少,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4.学校对健康教育工作的不重视

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也安排了心理辅导教师,但教育的功利性决定了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偏少,也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高中学优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切实提高认识,培养人格健全的学优生

学优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但若学优生的人格偏执、分裂,偏离了正常轨道,不仅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反而会给社会带来负担。教师应提高认识,有意识地健全高中学优生的人格。

一是培养高中学优生自信自强、自尊自立人格的培养。教师应根据高中生青春期身心发展变化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树立自信,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逐步走向成功。二是形成科学规范的德育工作体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特征,以适合其认知水平的道德情感、评判标准去要求学优生。三是培养学优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要引领学生客观地评价、认识自我,能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健全自身人格,形成健康的性格、向上的价值观。

2.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学优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要摒弃“以考代评”的传统评价机制,营造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敢于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死揪式的管理会导致学优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唤起他们强烈的自尊感,激发学优生的创造潜能。

3.提高教师、学优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猜你喜欢
高中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