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2016-03-22 20:05魏俊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谣谚语情境

魏俊杰

地理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地理学从地理地貌的构造、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分布规律,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物质等的储量及分布,物质的变化、人类文明的地区差异等,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对高中学生来说,地理是文科中最难学的一门学科,新课改下,如何有效的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呢?本人在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行参考。

一、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己所设计的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而达到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通过精彩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必须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作用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交通信号灯为什么会用红灯表示停止,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等待呢?”然后,让同学们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大气对不同色光的折射和散射,从而让学生逐渐学习新知识,同时还可以创设大雾天气时不同颜色的交通信号灯的情境,让学生们从感性上认识大气对不同色光的折射和散射。

2.巧用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领土辽阔,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不少的文人墨客在游玩之余留下了许多名言名句,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这些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名言名句,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巧用民谣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间流传的民谣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高中学生对民谣谚语多少也知道一些,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恰当的利用这些民谣谚语,有效的将这些民谣谚语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与学生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内陆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区的温差大时,可以用“早穿棉衣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生动形象的形容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大,很具有感染力。

4.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趣味故事,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备课工作,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熟读教材,深入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等,以教材为依据精心备课,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结合实际生活,贴近自然,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

许多学生感觉高中地理难学,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且这些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较远,枯燥无味,难于理解和记忆,致使一部分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有一定的畏惧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趣味性,教学与生活较远,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相脱节,大部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靠死记硬背,致使学生对知识点记忆不强,出现记忆不清或相互混淆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将地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四、重视课堂互动,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互动,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课堂互动情况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知识,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互动,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民谣谚语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十唱共产党
说说谚语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拥军民谣
谚语趣画(一)
城市民谣(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