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法教学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转课堂

2016-03-24 05:37陈明珠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交际学习者教学法

陈明珠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沉默法教学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转课堂

陈明珠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本文从Caleb Gattegno所提出的沉默法教学理论出发,结合当前对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针对前者对翻转课堂所带来的启示进行了研究。该理论强调学习者自主进行发现问题、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主张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保持沉默,少纠错、少重复,这为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所广泛实行的翻转课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沉默法的背景、主要观点等,并讨论其研究价值以及对英语翻转课堂的启示。

沉默法;翻转课堂;英语教学

1 背景

20世纪盛行的教学法主要从其教学理论、设计和教学步骤方面进行了研究,包含了口语和情景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自然法和暗示法等方法[1]15。相比口语和情景法、听说法以及交际法来说,沉默法不如它们流行,但有其独特之处,尤其在给翻转课堂带来的启示方面更是远远胜过其它教学法。

1.1 口语法和情景法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被英国教学法专家所倡导的教学法,被教学界称为口语法和情景法。根据Jack和Theodore,这种教学法的主要观点是:

(1)教学是一种行为习惯学习理论;

(2)语音和语法的正确性被认为是关键;

(3)操练技巧包含了引导性的重复和替换活动;

(4)言语被认为是语言的基础,结构被看作是语言能力的核心。[1]17

在口语法和情景法中,学习者被要求聆听并且重复教师所说的内容,同时要对问题和要求作出回应,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无自主权。教师设立满足目标结构创造的情景,示范新的语言结构让学生进行重复练习。教师充当了娴熟的操纵者身份,采用问题、要求和其他线索让学生创造新的正确句子。课程由教师指导,教师控制着课程的节奏。情景法中的教材包含了围绕不同语法结构而安排紧凑的课程。总的来讲,教材仅仅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引导,教师才是教材的掌控者。

1.2 听说法

20世纪40年代,随着直接法和阅读法的衰落,听说法诞生了。此种教学法主张听说领先,二战后由陆军法推广到学校。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由各种小的语言单位按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结构系统,强调语法结构的操练[2]263。学习者被当作是能由熟练训练技巧指导后产出正确反应的生物体,对刺激作出积极反应,因此对整个学习的内容、节奏或者风格都是不能做任何控制的。教师也不会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因为这会导致错误的产生。事实就是,在学习的早期,可能学生都不太明白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仅仅是仔细的聆听、机械的模仿、在教师所设置的语境下完成设定好的任务。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教师示范目标语言,控制着学习的方向和进度,监控并纠正学习者的表现。

1.3 交际法

20世纪70年代后,欧美的语言教学专家在对翻译法、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反思过程中产生了交际法。新的教学法基于两大理论:一是韩礼德的交际功能理论;二是海姆斯的功能语言理论。交际法最核心的理论即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与听说法不同的是,交际法更加强调在不同的语境中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这直接体现了语言使用者运用语言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强弱。因此,可以看得出来,如果说听说法强调的是语言的结构和形式的正确与否,则交际法的重心即为学生语言使用的能力。

Breen和Candlin用如下的话语描述了交际法中学生的角色:“学习者是作为一个介于自己、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标之间的协商者的身份存在的,他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参与他们所承担的课堂流程和活动进行互动。学习者得到的启示就是他应该在获得的同时尽最大努力的付出,从而能以一种独立的方式进行学习。”[3] 89同时,两位专家也用如下的话概括了教师的作用:“教师有两个主要的角色:第一个角色是在课堂上促进所有参与者之间以及参与者与各种活动和课文之间的事宜顺利进行;第二个角色是在教学小组中作为独立参与者的身份。”[3] 110

1.4 沉默法

沉默法是由Caleb Gattegno研究设计的语言教学法。Gattegno的名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使用古氏积木棍(彩色木棍),这是一种由具体颜色来标记声音的初级阅读学习的教学方法。他的材料是有版权的,由纽约一家公司推向市场。沉默法代表了Gattegno在外语教学领域的事业。它的前提是教师在教室里要应该尽可能的沉默,学习者应该在教师的鼓励下尽可能多的进行语言产出。沉默法与其它的学习理论和教育学都是有交叉的。广义上来讲,Gattegno的研究所潜在的学习假说可以按照如下阐释:

(1)比起记忆和重复学习的内容,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的方式更有利于学习;

(2)有实物相配的学习更有利;

(3)包含学习材料的问题解决有利于学习。[1] 99

基于沉默法的基本理论,教师必须想办法控制自己,尽量保持沉默,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去说,让学习者相互去纠正,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2] 270

2 理论介绍

2.1 主要背景

1962年,Gattegno提出了沉默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克制自己保持沉默,学生尽量发言,教师使用彩图和彩棒,通过游戏习得知识。20世纪中期,西方教育界涌现出了各种教学流派,其它的学习理论和教育哲学流派对沉默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沉默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教从属于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沉默法产生的背景如下:

(1)教育理论家和哲学家Jerome Bruner的解说模式和假想模式。解说模式中,关于解说的方式、进度和风格主要是由作为解说者的教师来作决定的,学生是聆听者。在假想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处于更加合作的位置。学生并不是被束缚在板凳上的聆听者,而是要参与到此模式中,有时可能还是这其中的主要角色[4]。 沉默法就利用了该理论中的假想模式,将学习转变为一个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现知识、创造自己学习方法的过程,而非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

(2)基于Earl Stevick的心理学,联想中介物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回忆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和回忆的能力。而且,中介物的质量和学生个人在中介物上的投入也可能对记忆产生强大的作用[5]。

(3)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Benjamin Franklin的话“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 对沉默法的启示不可小视。学习毕竟是要学生参与的,学生真正的融入和感知、探索和发现,最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2.2 主要观点

正如其他语言教学法的支持者一样,Gattegno充分利用他对一语学习过程的理解,将其作为获取教授成年人外语准则的基础。Gattegno认为,学习者应该回归到一种像婴儿般的学习状态[6]。二语学习者不像一语学习者,因为他所掌握的一语知识不允许他像学习一语一样学习一门外语[7]。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主要观点:

(1)Gattegno提倡的“人工方法”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成功的学习通过沉默的察觉和积极的尝试,包含了对语言习得的承诺。他反复强调的是学重于教,要关注学习者自身,也即学习者优先考虑的事情和义务。

(2)沉默被认为是学习最好的载体,因为在沉默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在需要完成的任务上,这样就更容易成功。重复(被当作是沉默的反义词)消耗时间,鼓励发散性思维继续发散[8] 80。沉默,则避免了重复,因此是警觉、集中和思维组织的助手。

(3)以脑力劳动、意识和思考方式而获得的记忆力比起单纯通过机械的重复得来的记忆力要更加有效得多。而且,沉默是激发意识的关键。事实上,记忆力链条是在最沉默的时候形成的,正如睡眠时,“记忆力在睡眠时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9]。

(4)意识是可教的。如果一个人在有意识地学习,那么意识的能量和学习的能力就会更强。因此,沉默法自称对心理学家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有帮助的。此外,发展意识的过程链来自于注意、产出、自我纠错和全神贯注。沉默法学习者获得“内在标准”,这在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8] 29。这些内在的标准允许学习者进行监察和自我纠正他们自己的产出。这就是沉默法中自我意识的能力,这是几乎不被母语学习者所赏识或者操练的一种能力。

(5)从对沉默法产生背景的研究可以看出,沉默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不要只坐在板凳上,而要参与到课堂,进行积极探索和发现,通过自我的意识和认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 沉默法对翻转课堂的启示

(1)沉默中察觉,尝试中获得。传统的语言教学,教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课上也是滔滔不绝地讲授,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学生更多的是带着耳朵来听,带着手来记笔记。但是沉默教学法让翻转课堂中教师更加关注学,关注学习者,关注学习者的感受和感悟。让翻转课堂翻转起来的关键,就是在上课之前学生要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自学、思考、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这远比学生两手空空、大脑空空地来到课堂的学习效率高出很多。通过在课前集中的思考,根据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活动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积极的尝试,然后获得语言习得。

(2)集中思维,避免重复消耗。一直以来,重复被认为是在语言学习中巩固学习效果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作为英语学习者,大家也深知重复在消耗时间和精力、思维发散方面是不太利于学习者效率提高的。沉默法对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设置有指导性作用。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课前如何设置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的任务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去完成,而且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课前预习、准备和自学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翻转课堂的成败。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去做大量消耗时间和精力的重复学习,学生固然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学习效果固然不好。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前学生自学任务时就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学习素材的性质、内容难度、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趣味性等。这些都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前集中精力进行准备和预习,以保证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时,在课堂上,针对同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师也应该避免无谓的重复,而是可以围绕同一个知识点设计创新的、有趣味性、有挑战的活动,让学生不想只是坐在那里,要让他们产生要去学习的冲动。

(3)激发意识,避免机械学习。二语学习比母语习得难,原因之一是由于大多数人没有良好的二语学习环境,因此要想获得母语一样的习得过程和结果是很难的。教师机械的重复固然能够让学生将一些知识储存在记忆中,但是因为学生获得的过程显得机械、死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因此不能很好地激发潜在的意识,让其真正转化为内在的知识。思考往往是在一个学习者静下来时候才能进行的事情,因此这时外界的沉默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习者也静下心来,整理好思绪,开动脑筋,在思考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获得的过程远比教师指导下的机械重复获得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内化得更深入。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在沉默中的脑力劳动、深入思考获得知识的而形成的记忆力链条会更加紧密和系统,从而对于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是一种很有效的促进方式。翻转课堂前教师的尽量沉默就是让学生激发意识,自行思考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和教师、同学进行协商、沟通,巩固学习。同时又通过自身安静中的思考而获得语言知识,在翻转课堂中有效的固化,学生更加容易加深记忆。

(4)标准内化,有效发展意识。沉默法教学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保持沉默,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学习、形成自我的内省标准,这点对翻转课堂的启示是相当大的。目前实行的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教师也不再是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的那个传道者,而是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语言产出的设计者、监督者。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到翻转课堂上和教师、同学之间碰撞、沟通、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的沉默让学生有自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有意识的学习让学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内在的标准,而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进行自我纠错,从而提高语言产出的质量。

(5)积极参与,探索中学习。沉默法鼓励学生不要只坐在板凳上,而要积极地在课堂上进行尝试、探索和发现,在错误中积累经验,继续前行。这也对翻转课堂的启示是非常大的。翻转课堂颠覆了教师的中心地位,并且将学生这个主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然学生成了中心,那么课堂怎么让学生获得最多的机会进行尝试、探索和发现学习呢?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设计,激发学生有意识、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巩固课前学习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自己的习得。

4 结语

沉默法主张语言学习需要学习者通过自身有意识的沉默、认知,内化自身的标准,强调学习者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去发现、去探索,其目的在于让学习者回归中心地位,教师则退居到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监督者的地位。众所周知,翻转课堂由远程网络教学发展而来,但是追根溯源,沉默法教学理论应该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让其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学法中有据可循。虽然沉默法看起来只是语言教学法中的昙花一现,但是以上的观点也是基于在它之前各流派的研究成果,而且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加深了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为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有助于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而随着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教师需要通过加深对语言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研究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如何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语言产出。沉默法教学理论对翻转课堂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相信在目前的外语改革形势下,如果外语教师能更多地结合语言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其作用将是事半功倍的。

[1] Richard J C, Rogers, T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王才仁,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黄和斌.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 Breen M, C. N. Candlin. The essentials of a communicative curriculum in language teach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

[4] Bruner J. On Knowing: Essays for the Left Hand[M]. New York: Atheneum, 1966:83.

[5] Stevick E W. Memory, Meaning and Method:Som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Learning[M]. 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76.

[6] Scott R, M. Page. The subordination of teaching to learning: a seminar conducted by Dr. Caleb Gattegno[J]. ELT Journal, 1982(4): 273-274.

[7] Gattegno C.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in Schools: The Silent Way [M]. 2 ed. New York: Educational Solutions, 1972.

[8] Gattegno C. The Common Sense of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M]. New York: Educational Solutions, 1976.

[9] Stevick E W. Teaching languages: A Way and Ways [M]. 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80:41.

责任编辑:刘 琳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Theory of Silent Way

CHEN Mingzhu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Zhongshan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ngshan 528400,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ilent Way proposed by Caleb Gattegno and the present studies about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search the inspiration of the former theory on the latter teaching model. This theory emphasizes that language learners should autonomously discover problems, create awareness and solve problems and contends that teachers in class should speak less, correct less and repeat less, which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strong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widespread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n English teaching. This present stud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s and main views of Silent Way and discusses its research value and implications on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Silent Way;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English teaching

2016-01-16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Y201529);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学团队项目(JXTD201411)

陈明珠(1980-),女,重庆巫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及语言教学法研究。

G642.4

A

1009-3907(2016)12-0118-04

猜你喜欢
交际学习者教学法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