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2016-03-25 06:34赵雪琼王晓辉陈普青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培养

赵雪琼 王晓辉 陈普青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赵雪琼王晓辉陈普青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基础会计》的课程性质,其次,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各界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名会计人员所应有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基础会计》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应该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全面提升《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这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但是从目前来看,基础会计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弱、考核评价方式不易创新等问题。

二、《基础会计》的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既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培养学生具有初级会计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初级会计职业技能、会计专业认同的载体,又是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载体,可用“四个目标、三个基本、两个基础、一个认同”来予以定位。

“四个目标”是指《基础会计》应该要实现四个教学目标,分别是:把握专业技术、认同职业角色、履行岗位能力、夯实专业基础。“三个基本”是指《基础会计》应该让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成为教学内容主体。“两个基础”是指《基础会计》既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初级会计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又应该成为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个认同”是指《基础会计》务必要将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认同问题予以妥善解决,重点培养学生对于会计工作的热爱和兴趣。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1.明确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财会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设置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2.广建实训基地,深挖功能

《基础会计》属于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那么为了要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那么就必须要广建实训基地,深挖功能。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另外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广建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基础会计》课程的应用性,高职院校应该要多与企业、地方合作建立起一批容纳能力强、专业对口性强的校外实训基地,努力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理解业务的会计处理,熟悉真实的业务流程,为学生毕业上岗的零过渡做好铺垫。

3.加强教学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学习兴趣对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为重要,也直接关系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要加强基础会计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可试行分层教学方法,不搞一刀切,不搞“一言堂”,教学工作要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第二,为了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增强教学的参与性、趣味性、形象性,同时也要将文化基础课的实用性进行强化和突出。第三,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第一堂课导入过程中就应该率先向学生提出四个问题:(1)我们为啥要学习《基础会计》?(2)基础会计课程有哪些突出的特点?(3)基础会计课程有哪些优点?(4)基础会计课程能够为我们的就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帮助?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解答,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4.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的教育观

(1)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新入职的员工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应该以“创造、能力、技能、知识”为内涵来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而不只是“以知识为本位”进行教学。要坚持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创造性地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来开展基础会计教学工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

主体意识是创业意识、竞争意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对于社会、他人、自我的和积极实践及冷静思考的态度。市场经济要求培养出具有高度主体意识、充满个性、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劳动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之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地被创造、批判、选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要不断地改进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树立起“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将学生引入主体地位,从而不断地推动学生思维运动的发展。

(3)市场导向的观念

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是市场合格人才的供给市场,也是育人的场所,务必要以市场导向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第一,评价体系市场化,应该由市场来检验基础会计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收集社会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要求等相关信息、定期开展回访调查等来不断地改革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来提高学生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及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第二,教育内容市场化。职业学校在进行基础会计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帮助学生达到能够适应市场所需要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以便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期工作岗位。第三,教育目标市场化。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实质上也就是用人单位对于新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基础会计课程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必须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了解,同时还要把握省内外用人市场的发展状况,以此来设立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

(4)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有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进行改变,对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不断地完善,用多种考核方式来代替过去单一地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实现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相结合。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评价,整个课程成绩的形成方式如表1:

(5)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

“导学案”是一种典型的自主学习方式,它是指教师在有机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来制定出教学导学案,然后给每一位学生都发放,让学生能够以教学导学案为蓝本开展自主学习,对知识体系进行自主构建,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的教学过程。导学案在基础会计教学的应用,有效改变了以往学生简单重复、机械训练、被动应付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教师体现其能力培养、知识体系、教学思想方法的载体。

表1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会计课程成绩的形成方式

第一,精心设计“科学”的导学案

导学案在基础会计教学的应用,离不开“科学”的导学案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教师要深入研究基础会计教学的课标要求、教学资源、学法、学情、教材,并且提炼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脉络,在此之后再进行导学案设计,务必要全面、明确地呈现出“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目标”。

第二步:搜集大量的优秀教案资源,以它们为参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导学案。

第三步:对优秀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整合,以便能够具体细节设计“学习过程”部分,务必要让导学案能够实现“层次化”、“问题化”、“方法化”。

导学案在经过这三个步骤设计之后,无论是问题设计,还是内容设计,亦或者形式设计,都能够改进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第二,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教师应该将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约课堂时间,便于学生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则应该基于学生预习的情况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予以准确把握,有目的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实验、导语等一系列的方法来把握学情,创设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全部激发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也可以以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为主攻方向,基于“导学学案”为基础来培养职业能力,主动、积极地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Committee on the Future Structure,Content and Scope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the Bedford Committee).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 2013,45(01):111-116.

(作者单位:山西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培养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