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25 15:38邴玉艳许士奇杜娈英陈晓宁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病原体寄生虫实验课

邴玉艳,许士奇,杜娈英,赵 蕾,李 丹,陈晓宁

(承德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

教学研究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邴玉艳,许士奇,杜娈英,赵蕾,李丹,陈晓宁

(承德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综合性实验;实验考核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后续的临床胜任能力[1]。目前,医学寄生虫学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普遍压缩,单一的实验教学方法、枯燥的实验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改变传统实验课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每位医学寄生虫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传统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学习能力。

1 医学寄生虫学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过程基本包括教师讲授与示教、学生模仿学习、教师指导这三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授课方法单一,所讲授的内容多与理论课内容重复,浪费教学时间;实验内容枯燥,实验课的内容多是病原体观察,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少,学习积极性不高;班容量过大,实验课时1名教师至少带教30名学生,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难以督促到位;学生因缺乏学习动力与压力,实验课前不积极准备,课上应付、敷衍。上述不足之处使得在验收实验课的效果时出现知识点张冠李戴,标本学习流于形式,对已学标本不知如何描述,不能独立完成镜下病原体的查找、学习,绘图时照书抄袭等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以致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上与不上一个样,导致对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的认可度下降。

2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调整传统实验课授课方法 通过缩短教师讲授时间,组织组内互助式学习,采用单盲学习法,课上验收式讲解及点评等方法改变传统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①将教师实验课的讲授时间限定在10分钟,讲授内容仅限于介绍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及注意事项,不再重复讲授理论课上已学知识(这部分已是学生应知应会内容)。②变以班为单位的学习为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对桌为一组,计4人),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内学生的学习,开展组内互助式学习,对态度不认真或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重点督促,教师以组为单位指导学生。③单盲学习法:传统实验课中学生所学标本均有明确的标识,学生在自学标本时,往往关注标签上病原体的名称,并不注意观察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特点,学习流于过场。单盲学习法,即对所学标本只标注序号,不再注明名称。学生要根据理论课所学讨论确定,教师注意把关。④教师在每次实验课的最后用20分钟对本次实验课进行验收、总结,教师根据课堂上各组学习情况,抽查3-4个小组,要求学生对所学标本进行语言描述或黑板绘图讲解,考核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对本次课进行点评总结。

2.2 开设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2]。综合性实验类似小的科研课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度。对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可根据科室师资及实验室条件来确定。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可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将无菌操作技术、病原体染色方法、滴虫培养、活体观察整合到一起,开设滴虫体外培养及活体观察实验;将旋毛虫压片检查法与ELISA检测方法整合,开设旋毛虫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原学检查方法实验;将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碘液染色整合开设粪便常规检查实验,让学生实现自检(留取自己的粪便检查);开设蠕形螨自检实验等。由于综合实验富于挑战性,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而且实验内容与个人健康密切相关,学生乐于参与,对实验结果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3]。

2.3 完善实验课考核方式 传统的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考核多是学生分组后在实验室完成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的考试,这种考核方法耗费时间、人力,考试成绩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不利于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考核形式的弊端越发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用于医学寄生虫学的实验考试。多媒体考试的实施,实现了相同专业所有学生的同步考试,而且考试内容不受显微镜、标本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有效降低了成绩的误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4]。采用多媒体考试时病原体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学生因此在实验课上常忙于拍照收集图片而忽略了对实物标本的学习。对近几年我校医学寄生虫学形态多媒体考试成绩分析后发现,形态学考试学生得分很高,但面对实物或镜下病原体时并不真正认识;更严重的是,由于不再进行镜下考试,许多学生显微镜使用不过关,实验操作能力明显下降。鉴于上述情况,建议采用两步法对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进行考核:医学寄生虫大体标本采用多媒体考试,显微标本的考核仍在显微镜下进行。通过多媒体考核学生对大体标本的掌握情况,考试同步进行,考核的知识点全面,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镜下考核按班级随堂进行,每个学生镜下自查10张标有序号的玻片标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序号对应的病原体名称。这种镜下考核,与传统的教师先将病原体在镜下找好、学生分组进入依次观察作答比较,学生不用分组,显微镜为学生平时所用的显微镜,学生自己装片、调镜、查找病原体。整个过程不仅考核学生对镜下病原体的认知,同时考核显微镜的使用。采用两步考核法有助于扭转学生对实习课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3 结语

医学寄生虫学与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密切相关,积极探索与实践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改变学生在实验课上被动学习的现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临床胜任力,是《医学寄生虫学》课程要求及每位从教者努力的方向[5]。

[1]高胜利,赵方方.PBL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83-86.

[2]马保华,Robert M.K.W.Lee,于修平.对形态学综合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5-6,8.

[3]赵群力,王帅,雷畅.人体寄生虫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10):附2-4.

[4]陈晓宁,王清河,赵蕾,等.构建网络考试平台,探索新的实验考试模式[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2):159,附页1.

[5]冯宪敏,鞠晓红,李瑶,等.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12):附5-6.

R38

C

1004-6879(2016)02-0172-02

(2015-05-20)

猜你喜欢
病原体寄生虫实验课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