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生共建模式”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探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2016-03-28 06:09罗鉴益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公众师生校园

罗鉴益

(重庆理工大学 会计学院,重庆 400054)



基于“师生共建模式”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探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罗鉴益

(重庆理工大学 会计学院,重庆400054)

微信公众平台已经逐步成为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分析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基础上,探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运营模式,探寻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

师生共建模式;微信公众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罗鉴益.基于“师生共建模式”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探析——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为例[J].重庆与世界,2016(7):43-47.

当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使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变。尤其是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更吸引了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们。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指南。紧跟时代发展,把握大学生的热点喜好,充分利用快捷、方便、准确的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各项工作,多渠道多方式面向本校大学生推送和发布信息,在互联网+的洪流中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推进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的新趋势。

一、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一)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对信息传播的高效率和准确性

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传播路径为“学校—学院—辅导员—班级—学生干部—学生”,信息传播自上而下,速度不快,时有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且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失真的现象也时常存在。而微信可以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手机聊天可支持多人语音对讲,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有目的的转发一些信息作为补充,这为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增添了保障。这样,可以使信息传递时间大大缩短,准确性也随之提升,避免传递中的信息损耗。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校、学院的相关情况,了解辅导员布置的工作任务、社团活动等任务的安排情况,享受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信息传输更加方便、快速;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除将学校、学院的信息告知学生外,能更方便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诉求,答复学生不明白、不清楚的事情,达到相互沟通;第三,一个学院的辅导员既要面对所带的班级,面对诸如奖、困、贷、补等学生事务,又要针对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安排,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将信息和资源集中投放,避免很多重复劳动,从而也提高了实效。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存储查询的可行及便捷性

目前,信息存储方式较多,如QQ、微博等。微博是一种弱关系的社交平台,粉丝数量巨大,每日的微博量也十分庞大,但微博中大量的关键信息被大量的无用信息冲刷,给信息查询造成不便。与微博相比,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功能,使发送信息更为生动、形象,符合大学生对信息的认知需求和偏好。同时,学生用户可以将平台发送的有用信息再次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实现信息的再传播,扩大教育效果。此外,对于一些重要的讲座、通知等信息,即便没有转发,学生依然可以通过登录微信公众号查到历史消息,同时不需要另作保存,节省了手机储存空间。

(三)拓宽大学生信息资讯的来源和交流互动的方式

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报纸、校园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获得学校各种教育信息,而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更是大大拓宽了大学生信息资讯的来源和互动方式。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一对一、点对点的传播特点,使得信息发布者可以通过平台在最短时间内,突破时间场地的限制将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学生。接收信息的大学生若有疑问,可以直接在对话框提问咨询,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员可以及时进行一对一的解答,从而实现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

二、“师生共建模式”下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模式及实践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于2012年12月决定设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取了“师生共建模式”,其组织构架形式为“教师全面指导,学生具体运行”。所谓教师全面指导,就是学院全体辅导员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内容框架等的把握以及对部分敏感信息审核,对学院提供一定的场地、资金和设备进行管理,由教师具体负责指导;所谓学生具体运行,就是由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团总支青年志愿者协会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主要工作是对图文材料进行编辑、整理和发布,丰富和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扩大影响力,并定期向指导老师反馈信息发布情况。这个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全体会计学院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和学生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

“师生共建模式”微信公众平台打造了会计学院师生的高参与性、主动性和互动性,这种信息的传播模式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挑战。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学院全体辅导员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信息的筛选、内容把关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及时响应学生的需求,不再是以辅导员为中心一对一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一旦资源共享,这种组织方式的改变,可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可能相互启迪,使学生在享受资源的同时,提高利用信息、分析信息,达到相互交流、自我分析、自我控制、不断创新的目的。

“师生共建模式”微信公众平台是全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为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提供了新的视角。首先,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相关信息与学生校园生活紧密相关。对学生而言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如校园新闻、图书馆服务、学生活动、社会实践及就业信息等内容。学生对这些信息有着较强的需求和依赖性。这种直接需求就成为了学生与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尴尬问题就是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抵触心理,从而回避正面教育。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这种较强的用户粘性,可将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植入信息中,形成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其次,传统的辅导员的定位,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绝对的决策权,可以通过班团会议的形式集体教育和宣讲,无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种基本形式。而“师生共建模式”微信公众平台辅导员通过无屏障的方式,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团队的领航人,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第三,了解学风,营造民主的、平等的交流沟通氛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提升其自身认知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师生共建模式”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的角色定位也提供新的视角。第一,学生进入微信公众平台亲自参与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第二,学生以管理员的身份参与平台管理,缩短了师生间距离,学生无拘束感,自然积极参与管理的欲望增强,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赢的目的。第三,朋辈教育也很“接地气”,在“师生共建模式”下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在此期间,学生一方面作为信息的编辑者、发布者,一方面又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学生自身对群体的心理较为了解,在信息整理和发布时更“接地气”,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切中要害,针对性强,一下就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通过“学生运营,服务学生”的方式实现朋辈教育,让学生自身成为教育群体的一员。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群体本身,通过对少部分人的教育和引导达到实现对更广泛学生群体的教育的目的。

会计学院设置了“星光耀会计”及“志愿励青春”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定期与不定时的以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形式推送校园新闻、学院通知宣传、教学科研活动、党团组织生活、社团活动、学生事务通知、寒暑假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事迹等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星光耀会计”微信公众平台,下设3个板块:(1)学院各类活动的通知、宣传以及赛后报道;(2)每月部门微刊,由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定期推送;(3)流动内容,主要以转载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视频及音乐,以及财经新闻等方面内容。另外,“志愿励青春”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向外介绍学院团总支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活动。根据志愿者活动外向型的特点,下设部门介绍、基本事项和近期活动3个板块。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在近3年的运营过程中,关注数量不断增加,平台推送内容不断优化创新,得到了学院教职员工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截至2015年12月,“星光耀会计”微信公众平台关注数量为3 568人,“志愿励青春”微信公众平台关注数量为2 066人。

以团总支学生会在“星光耀会计”微信公众平台曾举办的“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学霸”投票评选活动为例,团总支学生会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图文并茂地介绍宣传各位“学霸”参选选手的人物故事及获奖情况,使得广大同学们能够随时随地在指尖就了解到学霸们的精彩故事。并通过线上推广和线下校园推广相结合,做微信二维码海报,在学校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体育馆等地点摆放,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宣传并同时进行扫码投票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关注,投票率创 “星光耀会计”微信公众平台开创以来的新高,学霸们的示范典型作用在广大同学心中得到了强化。

同时,团总支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利用“星光耀会计”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传心理美文箴言活动,通过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美文、漫画及相关视频,传播正能量,缓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营造暖心的心理“微环境”。此外,利用微信的一对一文字对话功能,可以为一些有心理不适及心理障碍,并羞于面对面交流的同学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并为学校老师及时了解并干预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预警平台。

三、“师生共建模式”下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反思

(一)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员流动频繁,缺乏稳定

采取“师生共建模式”运营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其主要运营管理力量为学生群体,但是在学生团队管理微信公众平台的过程中,人员的频繁更替和流动会使微信平台运行受到一定影响。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需要一定的连贯性,这对运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寒暑假以及一些节假日期间也很容易出现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断档”,在此期间很多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就进入了“休眠”阶段。

(二)以手机为主要载体,受限于网络信号和流量

由于微信收取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手机,手机的网络信息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且依靠手机登陆微信和接受发布信息需要耗费一定的流量。由于目前很多学生购买的是专门为学生定制的话费套餐,所以在月初流量包充足的情况下浏览查看公众号的次数较多,而到了月末已有流量包用完,学生就会自动减少查看公众号,从而不能保证学生及时获取到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有可能在时间上造成延误。

(三)单向性的信息传递特点,决定其以发布为主要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是以被阅读、被订阅为主要方式。用户主动到通讯录中查看已经订阅的公众号,公众号不会自行主动弹出来提示信息。而且微信公众平台很难实现一对一的会话,信息发布不能完全做到对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反馈。

四、“师生共建模式”下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问题建议

(一)培养新媒体人才,建立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学生群体作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运营管理力量,必须抓好管理团队的培养发展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运营团队成员能把握社会舆论热点、校园动态,具有良好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素养及信息整合发布能力。对此,相关规范培训应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可开设与新媒体宣传相关的选修课程及课外培训,邀请校内外新媒体导师做业务指导。此外,对指导老师的要求也应逐步提高,指导老师应不断探索,提升自身新媒体综合素养及前瞻视野,充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保证对学生运营团队的持续有效管理。

(二)做好信息反馈收集工作,完善用户体验

“师生共建模式”下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运营管理力量虽本身为学生群体,但同样应做好深入调查和分析校园用户的具体需求,完善其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本身不具备对信息优化的功能,这就要求信息编辑发布者需针对用户体验,优化其发布信息。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同样支持语音、视频等动态信息的发布,丰富内容板块设计,利用其便捷的传播平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将有益信息传递到学生用户中去。同时,运营团队应做好经常性的用户体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具体形式可采用问卷、访谈等多样形式完成,确保微信平台发布信息的有效性和可看性。

(三)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合力,树立校园微信平台品牌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兴媒体,应与传统信息推广方式结合,做到线上宣传和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要使微信平台获得的资源更为优化多彩,通过资源的集中分配和充分的利用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的同时,也应通过已有的微博、QQ空间等网络宣传平台强化信息传播的力度,形成舆论氛围,从而构建校园文化品牌,达到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五、结束语

“师生共建模式”下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有优势,有潜力。同时,对于现有存在的局限何不足,需要我们的指导老师和学生管理员共同协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创新改进、提高增效,使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更好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1]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4(2).

[2]车车.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3).

[3]蔡斌斌,赵正品,杨跃蓓,等.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商务,2015(12).

(责任编辑张佑法)

Based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Construction Pattern” Campu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nalysis:Example from the College of Account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UO Jian-yi

(College of Account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WeChat public platfor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mode of campu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explored the coherent point or connection betwee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contruction patter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罗鉴益(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会计。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7.010

format:LUO Jian-yi.Based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Construction Pattern” Campu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nalysis:Example from the College of Account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7):43-47.

G641

A

1007-7111(2016)07-0043-05

猜你喜欢
公众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