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镇保护与开发进程中的思考

2016-03-28 06:09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镇文化遗产重庆

樊 雯

(重庆工商大学 艺术学院,重庆 400067)



重庆古镇保护与开发进程中的思考

樊雯

(重庆工商大学 艺术学院,重庆400067)

重庆政府在对古镇的保护中态度是非常积极的,2012年7月全市有27个历史文化名镇,第四批国家级有13个,占目前全国的1/10。但是申报、保护、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一边修复古建筑,一边古建筑继续垮塌、衰落的现象。因此,为了让古镇的发展是良性循环,应该加强立法管理,加强宣传管理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性,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携手高校培养人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对策。

重庆;古镇保护;历史文化名镇;文化遗产;立法;高校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樊雯.重庆古镇保护与开发进程中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6(7):74-77.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开始,全世界都轰轰烈烈进入世界遗产的保护浪潮中。中国也不例外,在1985年正式成为《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进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重庆也迎来了大丰收。2012年7月,全市有27个历史文化名镇,第四批国家级有13个,占目前全国的1/10。其中,包括因水码头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物流而逐渐衰落失去繁荣具有1 700历史的龚滩古镇。目前,龚滩古镇仍然还有保留完好的长约3公里的青石板街,150余堵封火墙,200多个还能够住人非常安静悠闲的四合院,50多座依照山地地形而建的吊脚楼,独具重庆川东地域特色,是重庆保存比较完整又颇具较大规模的明清建筑群。还有具有600多年历史民间流传“五马归巢”的宝地——龙兴古镇旱码头,其戏楼里边的雕梁画栋,色彩非常艳丽,撑弓悬挑,做工更是精细。更有保存得最完整、沿着河道而建的庞大的土家吊脚楼群的濯水古镇。无疑,从这一点上说,重庆政府对古镇的保护,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一、重庆古镇目前的现状

当前,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总体情况而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存的局面。就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而言,面临着局部状况有所改善和整体环境持续恶化并存的局面[1]。全国很多贫困的县级城市也在追求大体量、外形怪诞的建筑,导致很多地方的建筑完全一个样的问题非常突出。而很多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古镇在政府面子工程中被无情地全部拆掉,或者是因为当地不再是当初的旱码头、水码头,交通不便利而将古镇经济交易中心迁移而导致原始建筑群变成无人居住的空心城,典型的如重庆丰盛古镇、忠县望水古镇等。而一些古镇的职能部门为了解决其不断增长的交通压力,修建的公路直接横穿古镇,把古镇的空间关系、结构机理格局、街区的统一风格完全破坏,比如有“万里长江第一梯”之称的西沱云梯街,被新建的盘山公路将云梯街拦腰截为三段;有些政府把古镇的开发权全部下放给开发商进行修缮、重建,同时以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无偿使用三十年左右为等同交换代价,政府不用出一分钱,但是政府缺乏有力的监控手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为修复过程和最后的效果依据,导致修复之后的历史遗迹不伦不类,完全和整个街区的风格不同,其文物管理体制漏洞百出。另外就是因为资金短缺或不能够及时到位,导致保护工作不能够及时开展。很多地方因为老房子不能够满足当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而按照现行有关土地管理法规,农村实行“一户一宅”政策,即意味着旧宅基地上的旧居民不拆,不准批准新的宅基地。因此,居住在乡土建筑遗产内的居民只有拆除其居住的房屋,或者是放弃房屋所有权,才能获批申请新的宅基地。而乡土建筑遗产,特别是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乡土建筑遗产,必须依法保护,不得拆除[2]。因此,居住在此的居民要么把旧房全部推倒重建,新建的房屋千村一面,要么是风格与当地格格不入,找不到当地沉淀下来的人文历史,抛弃了古镇的商贸经济、原住居民的生活习俗及文化背景,比如忠县龚家大院,其寨门等很多构件在文革中被拆毁,主体建筑中西厢房被拆除建成现在的水泥瓷砖房,矗立在古老的清代民居中非常让人难受。国家文物法的规定,成为县级、市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业主无权拆掉旧房重建,很多居民直接搬走,导致大量的房屋无人居住,成为危房或者是直接倒塌,比如西沱古镇最近10多年来倒塌的文物级房屋有:同济盐店、万安客栈、罗家药铺后院、熊家宅院、绣花楼等建筑,云梯街有60%成为危房。因此,在重庆古镇的申报、保护、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一边修复古建筑,一边古建筑继续垮塌、衰落的现象。

二、重庆古镇在保护开发进程中的思考

西南地区的城市建设,在历史上大多反映了尊重自然、适应环境发展的城市建设思想和地方建筑学的技术方法。一是西南地域独特的城市和建筑形态,与山水环境浑然一体建筑格局,以及孕育其中的人文内涵和生活风貌,形成了我国山地城市与建筑的特殊的文化流派[3]。重庆很多有代表性的古镇,常常形成汉、土家、苗等多种民族杂居的状况,其民风民俗非常具特色。二是由于长期处于山地,长期交通不便导致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时代变迁并不非常明显,加之其气候特征和山地特征明显,使其整体风貌、传统民居、特色街区保留比较完好。但其保护是一个比较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因此,应该针对重庆古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可行的保障体制是当前应该行之有效的办法。

1.确立立法主体和立法条例,形成有效的监控手段保护古镇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建立。在此基础上,重庆也相继出台了一些保护历史古镇的立法条款,比如2012年9月,重庆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提出秉承绿色、低碳、生态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积极创建各类国家级名镇。2014年10月重庆市规划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对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及其构筑物、街巷机理、公共空间等做到分类保护,提出传统空间尺度保护和控制措施。一部分古镇也根据自身的条件做了很多立法方面的工作,比如西沱针对其衰败迹象出台了《西沱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确立了古镇保护立法的主体,成立西沱古镇管理委员会,确保云梯街、现存的文物古迹、依山而建的吊脚楼、街巷空间尺度、山地特征完整性和原样性,绝对不允许出现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出现,这对于其古镇的保护应该说是很必须的。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古镇并没有与之保护和发展配套的法律法规文件出台,从而没有强有力的监控手段出现,特别是有开发商参与开发的古镇,会导致其修复的建筑完全没有依据当时的型制来修复,造成资金的浪费和古建筑二次破坏,如丰盛古镇的禹王宫就是如此,目前正在进行重新设计和修复中。因此,确立立法主体和立法条例,形成有效的监控手段保护古镇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条例不是摆设,而是真真实实地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2.加强宣传管理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性

在对重庆古镇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一旦申报成功之后,并没有以积极的姿态对老百姓进行古镇的管理、保护、维护、修缮等方面的宣传工作,这直接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在对忠县龚家大院和望水古镇、丰盛古镇、偏岩古镇的调研中,因这些古镇位置偏僻,加之政府把集散中心转移到新城,直接导致这些地方经济萧条,大量人口流失,遗留下来的基本上是老人,古镇活力缺乏,危房不断增加,其文化形态丧失,如果宣传手段、方法不新颖,管理人员意识单薄,很容易导致这些古镇整个建筑恶化,从而失去部分建筑,就破坏了其系统性和真实性,破坏了历史的延续性和其应有的价值。同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其精神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改造需求非常强烈。因此,在保护古镇立面结构的同时,有条件的应该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整改设计,满足老百姓的生活和要求,又不破坏古镇整体结构,这样惠及老百姓,他们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古镇的保护中。同时,应该将大力宣传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起来,把那些反映每一个地域特色、代表每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的老字号餐饮业和当地的旅游特色结合起来。老字号的招牌、建筑、菜品以活态的方式弘扬着中国文化,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们的怀旧情结。要创造条件让那些手艺传承人濒临危机或者经营不善的老字号重新站立起来,主管部门也要尽量把这些老字号向全国推广,扩大其影响力。同时,在古镇的宣传、修缮、开发、管理中让大家参与,让大家有知情权、话语权,这样当地的老百姓才会主动承担起保护自己家园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地参与到古镇的良性发展建设中。

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携手高校培养人才

在对重庆古镇的调研中,发现很多古镇的管理人员对古镇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景观、地域特色等一知半解,对古建筑材料、技艺、造型、色彩、空间构造不了解,对于建筑的构件如檐额、撑弓、柱础、托峰、堂额、装饰雕刻图案也不了解,甚至出现在给游客介绍过程中把建筑构件的名字说错、装饰图案寓意说错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国家相关学科研究开展的时间不长,各地基本上都是在研究本土文化、本土建筑,没有形成较好的学科体系,同时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或者是毕业于相关专业,又没有真正进行田野调查,因此直接限制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了古镇科研人员的水平。在高校中,这几年古镇保护和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课题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导师也在带着自己的学生进行调研、古建筑测量、资料的收集,以及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保护策略。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走进高校课堂,学习相关知识,而高校应该走进古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古镇进行分级、分类的调研、测量、绘制、拍照,形成文字和照片并存的资料保管,提出技术性的修复,以维护古镇的整体格局。同时,作为管理部门,管理者应该定期参加高校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比如2012年清华大学就开办了《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其授课内容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趋势研究国内外文化遗产管理先进理念,探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为中国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和科学思维方法[4],设置了古城镇与生态建筑等10个模块的课程,虽然学费昂贵,但是对于拓展管理者的视野却不可多得,而且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向这些大师级的老师咨询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这些老师参与到当地古镇的保护中来,对于古镇的发展应该是非常积极有效的。

三、结语

总之,重庆地区的文化是多元的,不仅体现在整体格局呈现出各种文化彼此交织、多种文化共荣共通的格局,而且处于这一文化影响下的传统民居子在单体建筑形制上都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5]。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古镇建筑,完美地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因此在其保护和发展中绝对反对千村一面,反对模仿,反对急功近利,而是应该从当地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保护好其原有的空间形态、历史街区、建筑风貌、山地特色,真实保留住古镇中的灵魂与生命。

[1]单霁翔.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6.

[2]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184.

[3]赵万民.丰盛古镇[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1.

[4]清华大学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EB/OL].中国古镇保护网, [2012-10-23].

[5]李晓峰,谭刚毅.两湖居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52.

(责任编辑张佑法)

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wn in Chongqing

FAN Wen

(Design and Art School,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I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town in Chongqing government attitude is very positive, and in July 2012, there are 27 city’s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and there are 13the fourth batch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which accounts for a tenth of our country. But to declare protection, while there is often appear repairing ancient building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at ancient buildings continue to collapse and the phenomenon of decline.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town into a virtuous cycle, manage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gisl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people’s positive participa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and to join the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can yet be regarded as a good strategy.

Chongqing; ancient town protection;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culture heritage; legislatio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YBY084)

樊雯(197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7.016

format:FAN Wen.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wn in Chongqing[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7):74-77.

J59

A

1007-7111(2016)07-0074-04

猜你喜欢
古镇文化遗产重庆
重庆客APP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在这里看重庆
同里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