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体学对笔译实践的宏观指导
——读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有感

2016-03-28 06:09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体学笔译新闻报道

王 宇

(重庆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54)



论文体学对笔译实践的宏观指导
——读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有感

王宇

(重庆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54)

针对如何提高英汉笔译实践效果,引导人们将视角从传统的翻译技巧扩大到宏观层面的文体分析,对王佐良、丁往道的《英语文体学引论》进行总结。介绍了几类主要文体,讨论了文体类型对笔译实践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文体类型的划分对笔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文体学;笔译实践;文体类型

本文引用格式:王宇.论文体学对笔译实践的宏观指导——读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有感[J].重庆与世界,2016(7):92-95.

首先,谈一下读完王佐良、丁往道的《英语文体学引论》这本书后的一些宏观感受。总体来说,这本很厚,从题目上看应属理论类的书,但真正读下来并不让人感到枯燥。本书对各类文体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对于每类文体的诠释,基本都是采用理论提出、实例分析、特点总结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可初步了解各类文体相关的理论,又可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具体到这本书于翻译实践的关系,笔者认为,具有很重要的宏观指导意义。因为每一部作品,深入到内部都有属于自身的特色,而面对这种个性化的、具体的东西时,某些理论的普适性与应用性可能多少会受到些影响;但是每一部作品都有其所属的大的范畴,而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大的范畴都会具有某一些共通的特征,这些共通的特征恰恰是要学习与总结的,从而使其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普遍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理论的指导性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文体学亦是如此。我们对各类文体的了解与清晰定位,有助于我们在翻译时明确翻译作品的目的、作品将要面对的对象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从而先为文章定下总体的基调。如同为新闻报道,但是纸媒与电台媒体的语言风格就很不相同。“在对待翻译时需要具备文体分析这样的意识”是笔者读过这本书之后非常大的收获。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谈一下感触与收获。“文体学”,似乎懂,可是又感觉不太懂。因此,为了明确概念,读此书是先从第四部分读起的,了解了文体学的沿革,围绕对于文体学定义的争论,并在第十五章的最后一部分,明确了文体分析的局限性,以及应该如何在翻译学习时正确恰当地使用文体分析这一重要概念。通过阅读,了解了各类文体相对具体的划分,很感谢书中曾有这样的提示,“文体需要划分到什么程度”,“比如日常谈话文体中,可以有国家元首与普通公民的谈话,也可以有夫妻之间的谈话,夫妻之间的谈话还可以细分成关系融洽和关系紧张的夫妻、新婚夫妻和老夫老妻之间的谈话等细类”,“而要简单地划分,也可以笼统地划分成几个大的文体。这样,文体的理论概念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谈”。这些引导我意识到在翻译实践中对文体的划分不可流于笼统,只有具体细致划分,才会有益于分析与翻译。另外,本书对于每类文体的分析,大致都是按照词汇、句法、语篇这样的顺序进行的。这一点对我也是有很有启发的。词汇的选择固然十分重要,但是现阶段的学习应该不再停留在这一个层面,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句子间的连贯,以及整个语篇的衔接。受到这样的启示,我对自己的翻译步骤进行了调整。首先通读全文,这当然是例行的。第二步是画出不好翻译的词汇,既包括本身就不会翻译的词汇,也包括虽然知道意思,但需要在具体语境中重新思量的词汇。三是考察句子层面,看看哪些句子可拆分,哪些可合并。最后是从语篇上看,什么地方可以通过添加逻辑连词的方式使全文紧凑,什么地方可以通过调整语序、更换主语等方法实现语篇的内在衔接。在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提笔翻译。

其三,介绍 “各体英语”中的几种文体。

一是即席解说。如书中总结,此类文体是通过声音,而非文字来传播,而且加上时间的压力,因此它的结构是简单的,语言是口语化的。此外,动词、人名、队名、专用术语出现频率很高。在这些特点上,中文与英文解说基本上是一致的。由于书中列举了英文的例子,因此我在这里举一个中文解说的例子。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在西班牙队与德国队的对阵中,央视名解说员刘建宏在西班牙踢进一球,打破沉寂的场上气氛的时候,连说了8个“进了”,只有短短两个字的动词短语,语言简单至极,但是在当时的解说气氛下却相当有气势,相当振奋人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英译的话,将其翻译成“get a goal”或者“kick a goal”(进球了的意思),虽然十分忠实,但是却失去了这类文体自身鲜明的特点,我个人觉得英译时也应该追求中文所产生的那种效果,因此用一个单词“goal”来处理可能会更加符合现场的气氛。

二是新闻报道。毋庸置疑,此类文体较为正式,且与时代发展步伐联系较为紧密。通过书中的例子,以及与其他文体的比较发现,新闻报道中报刊文体的语言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较为正式的文体,无论是新闻,还是之前练习过的联合国的文章,长句都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不仅句子比较长,而且结构也相对复杂。这种复杂是由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复合从句、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频繁出现,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其文体的正式性,需要句子在结构上更加紧凑,逻辑上更加完整。而短小、零散的口语化的句子显然不太适合。其次,复杂的结构不仅仅因为各种成分的增加,而且部分是因为句子成分的排列,如一句话的主语可能是一个较长的不定式,或者本身就是一个从句。这在报刊语言中可以说是常见的。其三,复杂的名词词组。报刊文体中一个成分的名词词组不再是主要种类,含有两三个,甚至四五个成分的词组的比重明显增加。不仅如此,名词词组的前置和后置修饰成分都比较复杂。其四,报刊文体毕竟是书面性文体,人们相对有较为宽裕的时间去阅读理解,因此结构复杂的长句有其存在的现实性。与报刊文体相比,新闻报道中的广播文体在句子结构、词汇选择、名词词组等方面都要比报刊文体简单。虽然两种文体会由于传播途径的不同产生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两者因为同属新闻报道,所以依然拥有不少的共同点。如时态上多用一般过去时与现代时;名词前置修饰成分多;用词多为较客观的报道性词汇;篇章结构上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报道前面,以便抓住读者,随后再来展开一些较为次要的详细介绍。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闻报道虽然结构复杂,这种文体的语言并不晦涩难懂,相反倒是简洁明确,主题突出,语言客观。

新闻文体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文体。了解其文体特征,对翻译实践来说很有帮助。例如,中文中一般不太习惯使用过长的句子,尤其是中心词的修饰成分不能过多,但是如果基于对报刊文体的特点分析,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知道有时使用这类长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将其断成若干小句,也许更容易理解,但是反而会失掉新闻报道自身风格正式、语言严谨等一些特点。再如,当某一篇报道中出现了很多背景性的介绍时,依照中文思维的习惯,可能会先下足功夫,做好事先的铺垫,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重要的主题或者结论。但是,在清楚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后,我们知道这样的方式是不适用的。

三是科技文章。这类文章有较强的专业性质,因此专业领域知识的欠缺会对翻译造成较大的困难。基于此,我认为了解此类文体的特点,掌握其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更加重要。书中主要介绍了两类科技型文本:一是科普文章的文体,一是实验指示的文体。通过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特点:一是常借助公式、表格、图形等,这是有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二是从语法方面看,被动语态使用频率高;一般科技文中,一般现在时使用很多,只是在实验报告、科技史中才会使用过去时态;在实验指示中多使用祈使句;句子结构很完整,很少使用不完整句或省略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科技文本中,精确是最为重要的,省略的话需要十分谨慎。在我看来,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准确,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语言的简洁。三是词汇方面,多用源自拉丁语和法语的长词、大词,复合名词使用较多。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查询,即如何查、到哪里查十分重要,这一点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在翻译科技文本的时候,专业领域的词典必不可少,但是拉丁语与法语的相关词汇知识也应该列入到考虑的范围。四是篇章结构,一般组织严谨、观点清晰、合乎逻辑顺序。

下面我们以科技文章中的几处句子为例,运用书中的文体知识,进行一下分析。在其翻译中,清晰的逻辑顺序体现得非常明显。

例1.原文:After resting on the ocean floor,split asunder and rusting,for nearly three-quarters of a century,a great ship seemed to come alive again.(赵,2002)

译文:一艘巨轮在碰撞断裂沉入海底锈蚀达四分之三个世纪之后,似乎又恢复了生机。(新闻周刊)

很明显,如果按照原英文的语序进行翻译,即沉入海底—断裂—锈蚀,逻辑上十分混乱。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译者对事件前后发生的顺序进行梳理。加之其科技文体的特殊需要,用更为严谨的长句进行表达。

例2.原文:The saga of the White Star Liner Titanic,which struck an iceberg and sank on its maiden voyage in 1912,carrying more than 1500 passengers to their deaths,has been celebrated in print and on film,in poetry and song (赵,2002)

译文:白星公司的班轮泰坦尼克号在1912年处女航中因撞上冰山而沉没,船上1 500多乘客遇难。此后关于她的各种传说便成为各种刊物、电影以及诗歌、歌曲的内容而广为流传。(新闻周刊)

在这句话中,逻辑顺序的体现可以说更加的明显。这一句出现了5个事件,因此不仅需要进行逻辑梳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译文重新排列,还需要借助“此后”这种可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来进行明确。此外,“saga”一词虽然相对较为常见,但是是一个法语单词,验证了科技文法语和拉丁语这两类外来词语较多的特点。

毋庸置疑,王佐良、丁往道的《英语文体学引论》非常值得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教师仔细阅读,对于翻译实践过程中宏观方面的把握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1]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2]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4]赵桂华.翻译理论与技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佑法)

Analysis on English Stylistics Guidance on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eflections After Reading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Stylistics Wrriten by WANG Zuoliang and DING Wangdao

WANG Yu

(College of Language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Through summary and analysis onIntroductiontoEnglishStylisticswritten by Wang Zuo-liang and Ding Wang-dao, it aims to lead people to expand their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on translation skills to stylistics, further to improv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t briefly introduced the major classifications of styles, and discussed on its importance on translation and pointed out its guidance on translation with help of examples.

stylistics; translation; style classifications

王宇(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7.020

format:WANG Yu.Analysis on English Stylistics Guidance on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eflections After ReadingIntroductiontoEnglishStylisticsWrriten by WANG Zuoliang and DING Wangdao[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7):92-95.

H059

A

1007-7111(2016)07-0092-04

猜你喜欢
文体学笔译新闻报道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