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

2016-03-28 06:09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费教室学生

伍 凤

(贺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

伍凤

(贺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贺州542899)

由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的不同,中美大学校园文化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以体验、观察、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方式获得美国一所普通高校——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的一手校园生活资料。运用“平行研究”的文化比较方法,以中国大学文化为参照,阐释美国大学学期与学分、学费和住宿、吃饭和穿衣、教室和教师、学术活动和校园活动,以及幼儿园等校园文化。本研究拓展学生视野,帮助他们批判性地看待不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热爱。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对比;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

本文引用格式:伍凤.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J].重庆与世界,2016(7):96-100.

作为访问学者,笔者到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以下简称富勒顿)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进修。从一个中国的高校教师变为美国的一个国际学生,听课做笔记,去饭堂吃饭,去图书馆查资料,和教授讨论,乘车回住处,对美国大学的校园生活有了切身的感受。加州州立大学是加州政府创办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共有23个校区,富勒顿是其中之一,主要培养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在名校众多的加州,有加州大学(伯克利、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共10所分校)、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等。加州州立大学在美国的影响力和声誉,类似于国内普通的本科院校。虽然还参观和目睹了众多美国名校风貌,但下文用富勒顿这所普通公立高校为个阐释究对象,因为它的校风校貌更代表美国的一般水平,使得中美高校的对比更具普遍意义。“平行研究”的文化比较方法,是以一定的文化标准对不同文化进行评价,指出其特性的研究方法[1]。笔者以中国大学的高校体制、校园风貌、学生生活等为参照,阐释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凸显两者不同之处。

一、学期与学分

中国的大学每学年由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组成,由寒假、暑假隔开。美国高校的学年(Academic Year)通常从8月底或9月初开始到第二年的5月底或6月初结束,共9个月,由2个学期或3个学期组成,其中以前者居多[2]。富勒顿采用的是2学期制,以2014-2015学年的校历(Calendar)为例,秋季学期(Fall Semester)从2014年8月18日开始至2015年1月5日结束,春季学期(Spring Semester)从1月15日开始至5月22日结束[3]。学期结束后就是漫长的暑假(Summer Session),大约3个月。学生多利用暑假实习、兼职或者选修暑期课程以提早修满学分。除了法定节假日,他们还有秋假(Fall Recession)、冬假(Winter Recession)和春假(Spring Recession),每次假期持续大约一个星期。

中国大学根据学科专业收取学费,毕业总学分是165个左右,而美国是按照学分(Credit)收取学费,最低要求是120个学分,多修学分要另收费。中国学生按部就班地读大一、大二、 大三、大四,绝大多数能4年顺利完成学业。中国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除公选课是学生各自选课外,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都是统一安排。美国学校对学生没有严格的年级与班级划分,一般按照所修学分数决定所属年级[4]。0~24学分为一年级,25~55学分为二年级,56~89学分为三年级,90学分及以上为四年级。美国学生各自选课,他们往往根据学习能力和家庭经济状况来确定选修学分数。富尔顿的有些学生需要打工赚取学费,一年只修一个学期,还有些是从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转学过来的,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因素造成他们大多需要5~6年完成本科学业。在这种弹性的修读制度下,即使是同一年入学的学生,也可能不同一年毕业。中国的一节课通常是45分钟,美国的一节课多按75分钟算。在富勒顿从没有听见过铃声,教师和学生根据课表(Calendar)自觉遵守上下课时间。他们没有午睡的习惯,因为下午课程安排的时间是1:00到2:15一节、 2:30到3:45一节、 4:00到5:15一节,也就是说1:00钟就在教室上课了。

二、学费和住宿

除艺术类学费较高外,中国大学普通专业的学费在5 000元左右,再加上有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的帮扶,大多学生不需要为学费而奔波劳累。美国大学的学费高昂,以位于加州的三类学校2014年的学费为例,加州理工学院(私立大学,素有东部麻省理工学院之称)的学费是41 790美元,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研究型重点公立大学)的学费是14 508美元,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普通公立大学)7 700多美元。虽然州立大学是最便宜的四年制大学,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是一笔巨额费用,有些学生退而求其次,先去收费更便宜的二年制社区学院(学费是2 647美元)修满60个学分,再转到州立大学完成本科学业。除学费外,住宿费、生活费、书本费等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因为美国保护知识产权,学生在书本上的花费远远高于中国。以Rod Ellis写的《二语习得概论》(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为例,中国购买上海外语出版社的价格是人民币21元,而在美国购买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是51.88美元。有些家庭相对富有,但美国孩子更具有独立意识,因此,一边上学一边赚钱是美国大学生的常态。

中国大学为一至四年级所有学生安排宿舍,学生上课或参加校园活动极其方便。美国高校宿舍有限,不解决全部学生的住宿问题。富勒顿只安排大一新生宿舍,大二以后学生要自己到校外租房子。一些学生能在学校附件找到住房,有些学生不得不租住离学校很远的住房,汽车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大学生开车上学并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专利,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除了一些大城市的市中心外,美国的公共交通极不便利,等公交车要半个小时,再加上公交绕道、换乘的时间,大半天的时间就可能耗费在车上了。在美学习时,我住在哈仙达岗(Hacienda Heights),直接开车到学校的时间是30分钟,而坐公交车则需辗转3趟车,运气好的话2个多小时可以到学校,否则要花上3个小时。这种情况下,普通家庭的学生更需要一辆汽车,因为要去校外做兼职,少了代步工具连往返都成问题。富勒顿共有4个停车场,共7 008个车位,师生可在学校官方APP I Fullerton上查到每个停车场的剩余车位。从学校最高处向最大停车场望去,两三个足球场的空间里,整齐有序地停放着大量车辆,蔚为壮观。教师和学生有各自的停车场,每个月支付150美元的停车费。

三、吃饭和穿衣

中国大学饭堂里面的饭菜、粉面、包子、饺子等食物多种多样,且价格明显比市区宜。学生不做饭,一般都在校内饭堂或周边餐厅就餐。中国每个高校都有统一的作息时间,下课后学生纷纷涌进食堂,排起长队打饭,在比较集中的时间内吃饭。美国大学的餐厅(Food Court)里面是学校向外招标的一些连锁餐饮,如:赛百味(Subway)、托戈三明治(Togo’s Sandwiches)、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坚果树咖啡厅(Nutwood Café)、圆桌披萨(Round Table Pizza)等,价格与市场价相当,最简单的一餐大约6美元,一个汉堡加一杯可乐。美国学生的吃饭时间相对分散,从11:00至下午3:00都有学生在就餐。由于美国的人工贵,在餐厅吃饭的价格比自己做饭贵太多,很多学生和教职工选择带便当到学校,中午用微波炉加热吃。Food Court除了有上述餐饮区域外,有一个区域专门放了近20台微波炉供师生使用,大家排队依次使用微波炉。教师办公室也有微波炉。访学期间,大多是晚上把第二天中午的饭菜做好,第二天中午加热自带的饭菜。午餐时观察美国学生,有些聊着天,有些则拿出随身携带的电脑,一边吃着午餐,一边看电影或写些什么。学生们在Food Court里面最常吃的午餐是披萨、汉堡、三明治、墨西哥卷,此外中餐——熊猫快餐也很受欢迎。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都学会了自己做菜,一方面也是经济实惠,另一方面是住的附近不一定有餐厅,出去吃饭不方便。

国内高校大多规定学生不能在校园内穿奇装异服,不能穿拖鞋进入教室,尤其是进图书馆。而在阳光充足的加州校园内,穿低胸、热裤、人字拖的美女或穿背心、拖鞋的帅哥随处可见。学生不会因为穿了拖鞋或衣着不整而被拒绝进入图书馆。在中国,如果某学生异于常人,在大热天穿过多衣服,肯定会让其他同学笑话,或者被好心地问“怎么今天穿这么多”。而美国学生的穿着很随意,不会因为穿得过多过少或怪异而引发好奇。在校园里,时而可见这样的场景:并肩走的两个女生,一个女生穿人字拖,而另一个女生穿UGG雪地靴;或者是一个女生上身穿着严严实实像过冬天,下身却裸露着双腿过夏天。整体上,美国学生穿着很休闲,更有学生样,他们通常背着双肩包,穿着T恤、牛仔裤、运动鞋。大多学生随身携带电脑,无论教室里、图书馆、餐厅、休息室、草地上都能见到学生对着电脑,敲打着、忙碌着。女生们爱穿超级贴身的运动裤,秀出她们凹凸有致的身材。他们普遍不怕冷,偶尔遇上加州天气冷的时候,很多学生仍穿着短衣短裤。因为加州不怎么下雨,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雨伞。但真要遇上了下雨天,学生们不会在雨中狼狈地奔跑,而是从容地走在雨中。而此时,我们这些中国人,出门必用的太阳伞则发挥了挡雨的作用。

四、教室和教师

国内教室大多是桌子、椅子固定不能移动,而美国教室最大的特点是桌子椅子都可以随便移动,以方便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有些教室里是独立的桌子、椅子成列摆放,学生们排排坐好,需要特定活动时才另成形状。有些教室是五六张圆桌或长桌,旁边环绕着椅子,这样每桌是一个小组方便讨论。也有些是一张很大的长桌,老师和学生围绕长桌而坐。和国内一样,教室里不允许吃东西,美国的教室里也多贴有“No Food or Drink Allowed! Thank you!”的标识。教室里最普遍的教学设备是电脑、投影仪、白板。除了传统的在纸上做笔记外,一些学生把电脑带进课堂,在文档中敲下该记的内容,时不时,上网搜索上课相关资料。教室外面,学生们随性地坐在走廊的地上,看书或上网,一点也不担心把裤子弄脏,足见他们洒脱的个性以及学校的地板的干净。

中国大学生课后想找任课老师讨论和咨询比较不便,因为普通教师没有专用的办公室,并且除上课外,教师呆在学校的时间也不固定。美国专任教师们都有一小间独立的办公室,有特定的办公时间(Office Hour),每周两次、每次2个小时给学生课后辅导和答疑。每个教师的Office Hour在其学校个人网页和办公室门口均有显示。一周两次Office Hour中,一次为预约时间,即学生需要和教师提前预约,教师专门空出那段时间和预约学生交流;另一次为随机时间,即学生直接去找教师,但可能会遇到其他学生也正好在找教师。美国老师上课的时候肢体语言丰富、表情夸张,喜欢夸奖和赞美学生,Good、Excellent、Fabulous、Awesome、gorgeous 是他们最常用的词语,不管回答得怎么样,基本上只要开口说话了就能得到Good的评价。在做Presentation的时候,我们当中的一个其实做得很糟糕,PPT的链接打不开,英语表达吞吞吐吐,甚至讲不下去而中途结束,但最后任课教授Vikki给了她Good。我们总结出了美国教师说Good其实是很一般,Excellent才算得上好。

五、学术活动和校园活动

除了上课以外,学术活动也是获取知识分享成果的重要场所。在富勒顿参加了很多学术活动,第一届国际教育年会(First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国际经验分享会(Celebratin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以及各类成果汇报。国内大师或者领导来校做报告时,校方或许会以“签到”的方式要求老师或学生到现场捧场,以示对专家学者的尊重。而在美国参加学术活动,完全是出于学生兴趣和个人意愿。正式会议需要与会者提前报名参会,以便会务组会准备入场牌和一些小的纪念品,普通的成果汇报则直接入场即可。美国的讲座、会议等的听众寥寥无几,在我所参加那次国际教育年会上,尽管有来自匈牙利、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学者做报告,但每个分会场的听众只有几个。即便如此,汇报者仍然全心投入地把整个报告讲完,并且留下提问时间和参与者交流。与中国讲座另一个不同之处是,美国的活动举办方都会提供食物给与会者。如果会议时间比较长,进行到吃饭时间,会场搭起的简易自助餐台,摆放上主食、甜点、咖啡、水果等供与会者享用,再休息一下进行下午的学术活动,会议结束又有自助晚餐。如果是比较短的成果汇报,在报告厅后排的桌子上摆放着汉堡、披萨、可乐、薯条、水等,这时可以一边吃东西一边听报告。

美国校园丰富多彩,每周三中午校园的广场都有音乐会,台上有些学生对着话筒歌唱,有些则用架子鼓、吉他等伴奏。他们表现得深情、忘我,动作很自然,带动听众们的情绪。唱到高潮时,场下的学生自发地围着圈和着音乐的节拍一起舞蹈,没有经过排练、彼此也不认识,但是他们却无拘无束、配合得和谐。一次校园里有个“Watch to Get 1 Dollar”的活动引发了我的好奇,免费看视频还可以得到1美元的回报。参与活动后,主办人员给我看了段大约1分钟的视频。视频主要讲述,为了满足人类饮食需求,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牛羊被成群地屠杀,那画面很是残忍和血腥的。此外,一些养殖场为了利益最大化,大量的鸡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饲养,甚至连扭个脖子的空间都不足。活动的主题呼吁观看者关爱小动物,少吃点肉,“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视频结束,屏幕显示选项,让观看者选择一周之内0天至7天不吃肉。看完之后,果然得到了1美元,旁边有个活动为非洲的疟疾儿童募集关爱资金,正好把刚得的1美元捐给了这个组织。还曾参与过拒绝大麻(Marijuana)活动,首先参与答题讨论,然后获取小册子了解吸食大麻的危害,最后获得一个水杯作为赠品。中国高校也开展多种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英语角、摄影作品展等,总体上以提高知识技能、培养兴趣为主。美国高校的校园活动更关注外部世界,与社会联系更紧密。

六、幼儿园

中国高校内大多设有幼儿园,方便教职工接送小孩,为教职工安心工作提供的便利。富勒顿的校内幼儿园(Children’s Center)不是为教职工,而专门为大学生设置,保障学生当中的已婚妈妈、单身妈妈、未婚妈妈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业。在校园内偶尔看到学生怀抱小孩或推着婴儿车也不足为奇。学生的小孩具有优先入园的权利,只有在名额有空缺的情况下,才适当接收校教职工的小孩入园,并且教职工托儿的费用比学生的高。

七、结束语

美国大学校园生活更体现出独立精神,学生们自己找住处、自己做饭,上课之余兼职赚钱,一年修几个学期、选修什么课程都是自主决定;而中国大学生活更强调集体主义,以班为纽带,选课、上课、毕业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美国大学生更具个性,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参加学术活动都以自己的意志为基础,鲜少受外在因素影响;而中国大学生则有可能因为学校纪律和他人的眼光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美国大学的校园生活与社会联系更紧密,学生是社会的成员,他们兼职工作甚至生儿育女,毕业融社会水到渠成的事;中国大学校园更像“象牙塔”,从最基本的吃住,到联系实习单位都由学校的安排,但真到了毕业踏入社会时刻,部分学生因为缺乏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中国大学生不用羡慕美国大学生,因为中国大学校园生活更加简单和轻松,有良好的制度环境的保障,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学习。

[1]方汉文.比较文化学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0.

[2]谢福之.英语国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53.

[3]富勒顿学校.CSUF Calendar [EB/OL].[2015-11-03].http://calendar.fullerton.edu/EventList.aspx?fromdate=1/24/2016&todate=2/6/2016&view=DateTime.

[4]王玥.美国高校学分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4):156-157.

(责任编辑张佑法)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ampus Cultures

WU 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542899, China)

Due to the diversity in historical backgrou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demographic structu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ampus cultures is varied. By means of experience,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author has first hand knowledge of campus life i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Following the parallel research method, Chinese campus culture is used for comparison. The paper described term, credit, tuition, boarding, canteen, dress, classroom, faculty, academic reports, school activities and children’ center in an American university. The paper therefore widens the students’ horizons, and helps them to view different styles of campus culture critically and deepens their love for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 compariso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2015校级教改“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的本土文化对外推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zxyjg201534)

伍凤(1987—),女,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

【中外历史与文化】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7.021

format:WU Feng.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ampus Cultures [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7):96-100.

G04;G64

A

1007-7111(2016)07-0096-05

猜你喜欢
学费教室学生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我的兴趣班学费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赶不走的学生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学生写话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