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思考

2016-03-28 06:09蔡华锋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校建设文化

蔡华锋

(重庆文理学院 档案馆,重庆 402160)



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思考

蔡华锋

(重庆文理学院 档案馆,重庆402160)

高校档案作为学校发展历史的积淀和原始记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推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和高校文化繁荣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论述了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档案;文化

本文引用格式:蔡华锋.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6(7):122-12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新形势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高校档案作为高等院校发展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原始记录,真实记录了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成果,反映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程和全貌,蕴藏着大学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在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弘扬先进文化的今天,进一步明确高等院校档案的文化功能,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高等教育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作用,对于高校文化传承和创新,对于加强高校档案事业自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也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集中体现着学校的品格,是办好大学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伴随着高校办学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客观地记录着高校发展变化的内在轨迹,并且汲取了高校不同发展时段文化的精髓,是高校宝贵的文化财富和无形资产,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既能突出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又能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凝聚、陶冶、激励功能,切实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档案文化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灿烂的文明,弘扬着时代的精神,是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人类历史文明延续的精神财富。高校档案既是高校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文化的具体产物,已经成为高校厚重人文精神的有力支撑,成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时期,谁能提供给用户更多更先进的文化元素,以独具特色的档案文化教育人、感化人,谁的档案工作就会受到用户的支持和欢迎。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和工作者注重档案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将文化要素贯穿于档案工作之中,以独具特色的高校档案文化吸引师生眼球,创造性地推动档案文化建设。

(三)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推向前进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设和谐校园,是保证高校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作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档案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厚重感强,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等内涵,它能使广大师生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产生强烈的认同,并自觉效仿、学习和维护它,激发他们爱校、爱岗、敬业奉献的情怀,从而推动高校向前发展,为和谐校园构建作出积极贡献。

二、当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校档案文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公众生存发展的文化工具,能很好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高校档案文化本身具有很广泛的价值,但在传统的档案意识和行为中,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文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往往还停留在传统认识上,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往往偏重档案的保管,对档案文化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工作者关注比较多的是档案的接收、整理和保管等具体的业务工作。对高校档案文化内涵、价值等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对档案文化属性和功能没能全面、透彻的理解,从而导致高校档案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档案文化传播和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二)对高校档案文化的宣传不广,深度不够

宣传可以凝聚部门力量,树立部门形象,创造部门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高部门美誉度,推动部门工作积极、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档案工作在高校工作中常常处于后台位置。由于宣传不到位,档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师生的视线,既不利于高校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档案文化自身的发展。档案部门要想真正树立其文化形象,靠档案自身的文化底蕴固然重要,但是积极的宣传推介也是必不可少。高校档案真实地记录着学校的历史发展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加大档案文化宣传力度,让高校师生了解档案文化、熟悉档案文化、热爱档案文化,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高校档案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流偏少,互动不够

新时期,文化要发展,就必须与外界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在交流中不断吸取其他文化的精髓,在交流中不断吸取其他文化中合理部分,并在交流中发现和改进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高校档案文化也不例外,只有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互动中,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创新、发展、繁荣。但由于档案的特殊性质以及保密要求等种种原因,高校档案文化在较长时间处于保守和封闭状态,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不多,互动不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在档案的查询利用中往往也以被动为主,积极主动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不够,社会公众对高校文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三、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大档案资源建设力度,夯实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基础

1.要牢固树立“大档案”思想。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档案接收范围和征集力度,多途径征集与档案有关的影像资料、实物档案、缩微材料等多载体档案信息。重点征集学校各项工作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进一步优化档案馆藏结构,丰富高校档案资源。特别是对学校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工作,档案工作要切实做到超前思考,全程跟踪,确保能收尽收,为高校档案文化功能的实现夯实基础。

2.要做好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档案资源体系结构不合理、门类不齐全、数量不丰富、载体不丰富,档案文化建设就缺乏了应有的基础,成了无本之木。所以,必须花大力气,切实加强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扩大档案接收和征集范围,特别是把有文化价值的零散档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征集进馆,切实丰富馆藏资源,着力改善馆藏结构,建立起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体系。

3.要为“濒危文化”建立档案。高校档案工作者要主动记录即将消失的各种文化现象。比如利用高校自身优势,组织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在学校改造、迁移或拆除某栋年代久远的建筑之前,用摄像机把它们摄下来,用照相机把它们拍下来,形成珍贵的历史档案。也可以用摄像机、照相机,或者采用口述的方式,把著名人物的生平记录下来,为学校、为社会留下珍贵的文化资源。

(二)精心打造档案文化产品,彰显高校档案文化魅力

1.积极开展档案编研。高校档案对传统文化的记载一般是分散的,而且是散布在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档案资料之中。学校师生员工或者社会相关人员要想了解、查阅高校的传统文化,如果去翻阅相关档案,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为了积淀高校传统文化,给查阅者提供方便,就需要档案工作者以编研陈果的形式,对储存高校文化信息的档案进行编研。有了档案编研成果,高校文化的历史线索就会更加明了,高校文化的精髓就会更加凸现,档案文化的魅力就会更加彰显。

2.高起点建立校史馆。校史馆是高校办学历程的真实写照和浓缩,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高等教育育人的重要场所,是积极宣传学校、联系广大校友、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彰显了高校不同历史时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做处的突出贡献和主要成绩。建好校史馆,有利于激励学校师生士气,鼓舞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举办各类专题展览。通过对学校档案馆藏中各类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设计、展出,使原本沉睡在库房中的档案以有形的载体、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走向校园,走向师生。使广大师生自觉体会档案中的人文精华,自觉了解学校发展历史,潜移默化引导师生核心价值观,成为教育的生动教材,实现档案部门与利用者之间的互动,更好发挥档案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切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快捷服务

1.着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和规划工作。在信息化时代,高度重视信息化对档案科学管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推进智慧档案建设为契机,把传承和创新高校档案文化传播途径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着力凸显档案信息化建设, 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统筹安排,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

2.大力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传统的档案信息形态主要是以纸质、缩微胶片和底片等载体形式存在,适应于传统的管理与传播方式。但其覆盖面小,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实现,更难适应“数字化生存”的形势。新形势下,需对传统载体进行档案数字化加工,将纸质、缩微胶片、底片等载体上的档案信息作数字化处理,生成数字影像文件进行存贮,并采用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开发利用,为档案文化提供快捷服务。

3.积极构建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电子公共平台建设有机衔接,逐步实现局域网内档案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探索建立跨学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域内提供校际间的文献提供、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借阅等“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不断夯实档案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支持,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档案文化信息共享服务。

(四)培育高素质档案队伍,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1.要加强档案工作者思想建设。档案工作政治性强,是一项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崇高事业。档案工作者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无论什么情况下,高校档案工作者都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

2.要提升档案工作者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反映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代表着高校档案馆的对外形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对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档案部门实现档案文化传播功能应当承担的责任。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关键在人,在于每位档案工作者的一言一行,这就要求每位档案工作者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上狠下功夫。

3.要提高强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档案工作者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水平。高校档案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利用价值。做好高校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需要档案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新的知识,拓展新的视野,逐步实现身份上的转变,从“档案保管者”转变为“文化的保管者”,从“档案管理员”转变为“文化的开发员”。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陈飞.充分发挥高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凯里学院学报,2012(10).

[3]鲁颖.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核心的高校档案文化应用探索[J].黑龙江档案,2013(10)

(责任编辑张佑法)

Thoughts on the New Period’s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in Universities

CAI Hua-feng

(Archiv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s the accumulation of a university’s history and the original records, archives contain rich cultural functions.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it is of great meaning for universitie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for it is also promoting the school’s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the society’s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w period’s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university; archives; culture

蔡华锋(1976—),男,硕士,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7.027

format:CAI Hua-feng.Thoughts on the New Period’s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in Universities[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7):122-125.

G64;G271

A

1007-7111(2016)07-0122-04

猜你喜欢
学校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