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冷空气诱发鱼虾冻伤的应急措施

2016-03-28 16:04屈新家
当代水产 2016年3期
关键词:鱼虾冷空气体表

屈新家

(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

当前冷空气诱发鱼虾冻伤的应急措施

屈新家

(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

2016年1月,百年不遇的冷空气侵袭了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次超级寒冷的降温、降雪,给我国水产养殖的越冬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各地均有鱼虾冻死冻伤的事件发生,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养殖鱼虾损失惨重。据有关资料报道,广东的茂名约有2,000万斤活鱼冻死,其中罗非鱼占900万斤,在珠江三角洲和福建等地饲养的虾类因霸王寒潮冻死冻伤也十分严重。有搭建温棚的池塘虽无冻死现象,但陆续开始发病。笔者认为寒冷虽然已过,气温逐渐回升,但这并不代表着水产养殖这一劫难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1 强低温冻死冻伤的原因

众所周知,水生动物是冷血动物,可以说它们是一群变温动物,它们有各自的生存温度,一般常见鱼类的生存温度为1℃~38℃,常见虾类的生存温度为7℃~35℃,还有部分水生动物为狭温性种类,它们更易在温度突变时发生冻死冻伤,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再如一般虾类当日温差达9℃以上时,就有死虾的症状。可见这次强冷空气致使鱼虾伤亡是水温超出其基本的生存温度所引起,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养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物理变化。

除外,有搭棚保温或水位较深的池塘,即使是没有冻死但体表也有严重的冻伤症状。如鱼类体表的黏液、鳞片、表皮等组织受损,轻者发生脱黏、脱鳞,重者使体表的毛细血管破裂,发生体表充血、出血,甚至发生贫血。这些鱼类虽未直接冻死,但在很长时间内难以自愈,即使在气温回升以后的阶段,还会诱发某些病原体的感染,形成继发性综合症,如水霉菌、绵霉菌、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等。因此在水温回升后对池塘进行科学维护、科学修复、预防病原是挽回这次冻死冻伤减少损失的一项有效措施。

2 寒冷过后,气温回升,疾病开始

上述得知,寒冷天气可致死水生动物的道理不难而解。但寒冷已过气温回升,为什么鱼虾病害反而增多了?这还需从水生生物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说起。在养殖水体中有两种常见的气体,即CO2和O2,再说水中的藻类在光合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碳元素产生O2,而鱼类呼出的CO2又是提供藻类吸收生长的养料,这是一个完全吻合的群体。恰恰在强寒冷的影响下,藻类突然死亡使水中的CO2短时增高,而水中溶解氧减少,随之pH值持续下降,当pH值低于正常状态下(小于7.0时),鱼虾类的血液流速减慢,发生缺氧,时间久之鱼虾摄食减少、生长滞停、免疫力低下,尤其抗病力大大减弱,然而在这寒冷过后气温回升的背后,有不少病原得到适宜繁殖。此时,二者兼并也不难得出气温回升鱼虾疾病开始发生,甚至有爆发死亡的可能。

3 池塘冻伤后的处理措施

养殖池塘在温度突降后,首先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短时让水体中的各种藻类死亡,水体中的理化指标发生巨变,即使在水温回升后,仍需一段时间才可修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有可能让冻伤的鱼虾发生继发性感染,引起大批死亡,在此提出尽快修复水体,让鱼虾自行康复并采用特效药物预防病原传播。具体措施如下:

3.1 化学调控法

向池塘泼洒CaCO3,用量2~3kg/亩,可有利于降低水体中的CO2,稳定pH值,恢复鱼虾循环系统,增强食欲,修复水体,促进冻伤组织再生,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最好使用乾泰公司生产的“升碱调水宝”1kg/亩,效果更佳。

3.2 生物修复法

在气温回升的水体管理中,配合使用某些生物制剂,可加速藻类生长,从而起到减少水体CO2,提高水中溶氧,使水体生态平衡,有利于冻伤鱼虾的康复。如每亩用1kg的“生物解毒散”或向池塘泼洒1kg的“黑金刚”。除外,在气温回升后,水体病原易滋生繁殖,特别是某些真菌易感染冻伤的鱼虾,因此在调水培藻的同时,应做好杀菌灭毒工作,如每亩用500g的五倍子可有效控制水霉的发生,再如乾泰公司生产的“水霉特效灵”对真菌或低温细菌均有较好的普杀效果。

总而言之,这次冷空气侵袭给水产养殖带来了不少的损失,但我们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养殖中,只要采用科学的理念去管理,这些损失还是可以弥补回来的。

在此提醒大家,无论是冻伤还是病原感染引起的疾病,都应通过 一测水、二目检、三镜检、四解剖、五问诊的先后顺序进行诊断,只有正确诊断才可以对症用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鱼虾冷空气体表
稻田鱼虾养殖技术研究
常见水草在鱼虾蟹养殖中的作用小结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小河抓鱼虾
冷空气小怪兽来了
关于冷空气的八个真相
健康饮食,从鱼虾蟹“称霸”团圆饭餐桌开始!
冷空气从何而来
冬日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