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习作的“秘笈”

2016-03-28 17:38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一小陆亚辉
成才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秘笈专辑习作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一小 陆亚辉

快乐习作的“秘笈”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一小 陆亚辉

在习作教学中,老师不辞辛苦地反复教,耐心细致地引导,真诚热情地面批……为的是看到学生的进步。然而,一旦发现部分学生害怕,甚至抵触习作,表现为迟迟不愿意动笔,东张西望,拖拉到最后,不想交作业,即使交来的习作也是胡乱应付。每当面对这被动习作的棘手问题,我总是想尽办法,努力探索、创新、调配出“秘笈”,使孩子们顺利开启“愿意写”之旅,自如踏上“乐于写”的阳关大道,直至迈向“笔下生花”的无阻通途。

秘笈之一:趣味为先自主练笔

每当学完一课,我会给孩子布置一定的习作练笔,但往往读不到孩子们内心的真实表达。因为在完整、流畅的文字背后,那是一些有能力的家长们精心指导的成人化的语言。同时,对于一些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的习作更出色,想方设法利用网络,或仿照或直接抄袭完成。这样一来,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被掩藏,更使他们无法面对习作题目,难以形成和提高表达能力。

三年级上学期开始,笔者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童话类、漫画类、情景类的组图,让学生在学校进行现场看图写话比赛,不要求成篇,只要能将一幅幅图画,连成一段话即可。每次,对于文字通顺的,能冒出生动形象、精彩句子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都予以评奖,或者发小奖状,或者奖励小糖果、小文具等。孩子们对这种看图说话形式的练笔很感兴趣,还被每次写有所奖的小奖励而深深吸引,个个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模样。

三年级期中以后,正式开启习作之路,在之前的启蒙训练基础上,很多孩子已经能够围绕题目,用通顺的语言展开叙述,我依然坚持利用教学小练笔,进行现场习作比赛。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制作“优秀习作专辑”。在每次现场习作评奖后,选择优秀的练笔,由我亲自打成电子稿,再为每一篇小文章配上相应或有趣或漂亮的图片,并且买来漂亮的文件夹,制作封面、目录、扉页等,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吸纳入册,自豪感油然而生,积极性明显提高,人人渴望自己的习作入选。

为了由课堂练笔转到自发练笔,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笔者设计布置一项特殊的分层作业——“自主日记”和“百字新事”。“自主日记”是指能力强的孩子你有时间你愿写就写,没时间或不想写就不写;能力弱的孩子就写“百字新事”,在100字左右,写当天的新鲜小片段。要想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投入进来,必须有“刺激”性。所以,我又动了点心思,引入竞争机制,分别制作两套专辑,男生版《风儿阵阵吹》,女生版《花儿朵朵开》。给出“优惠政策”——投稿多或表现好的,可以带专辑回家和家长一起欣赏,当然,阅读完毕得用小纸条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写一段小评论!评论出色的,一样会放在专辑的尾页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参与自主写日记的人数慢慢增多,后来孩子们甚至抢着写,抢着评论。

学生升入四年级,我又在趣味为先导上出新意,为班上越来越喜欢练笔的孩子制作“个人专辑”。学期初我提出心愿——希望将来每位同学都能拥有至少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专辑,并且提出一定高度的“门坎”:自己推送,同学们认可,从习作内容的叙述,表达方法的呈现,字面要求等,这样让学生可以做到,又渐渐提升习作“兴趣”的层次。有了先前大量铺垫与引导,孩子们纷纷跃跃欲试,争相“入选”。被我挑中的习作,由学生家长打印,配图,包括制作成册。专辑册图文并茂,非常精美。学生和家长们都受到了鼓舞。

秘笈之二:单元习作巧妙挪移

关于“自主日记”的练习,我从不命题,大家自由发挥,想写就写,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孩子们的创作天性一旦激发,无可估量,目前,仍处四年级的他们,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写出了上万字的自创“连续剧”,并且保持更新。

这样的练笔,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效果可见一斑。但是,对于表达能力稍弱的同学来说,我们老师的指导、指点还是不容忽视。那么,每学期的八篇单元习作,就是我的重点指导篇目。由于有了习作要求,由于数次修改乃至重写,我发现有的同学出现了敷衍应付现象,有的孩子开始对原本快乐自主的练笔,有了害怕心理。于是,我又在单元命题习作上,动起了“巧妙挪移”的心思。

例如,四年级下学期,有篇习作题目是《一次特别的活动》,如何指导学生围绕“特别”,刻画出活动中的细节描写?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材,的确可以多样化,但毕竟时隔久远,回忆当时的场面或个体表现,难免有些模糊。再加上,平时已经进行了大量发散思维的练笔,所以,针对本篇习作教学,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今年楚才作文竞赛中有个题目是《男生真好/女生真好》,这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启示。我以此为题,首先在班上开展一场辩论会,要求是男生阐述“女生真好”的立场,女生表达“男生真好”的观点。学生有些奇怪,却还是兴致盎然的进行准备。辩论时,我安排了正反方男女生各六名辩手,其余同学,既是观众,同时作为“二排议员”可以随机参与补充发言。辩论得场面非常激烈,学生们观点犀利,言来语往,表情丰富,针锋相对。结束时,我没有宣布胜利方,留了一个悬念,结果等到六年级毕业再公布,因为,“男争女斗”还要继续嘛。最后,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歌曲中结束这次辩论赛。紧接着,我布置现场习作,题目就叫《唇枪舌剑》。由于有了亲身经历,不少学生的习作中,有对整个“火爆”场面的描述,有对辩手或“二排议员”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的细致描写,有记录观众的表现……我在班上宣布,挑选本次优秀的的作品,配上现场拍摄的各种照片,制作一份《男生!女生!》的专辑。于是,学生修改或重写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然而,我提出了新的修改要求,将此文初稿以《一次特别的活动》为题再进行加工。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更深领悟了我安排这次活动的特别之处,有学生写到:在这场“硝烟”弥漫的辩论比赛中,虽然没有输赢,却让我们这些欢喜冤家们,互相看到对方的闪光之处,我们会手牵手,相亲相爱走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这,是一次多么特别的活动呀!

用这样的“挪移”式方法教学单元习作,学生不再觉得头疼、畏惧,并且巧妙有效地化解了练习难点,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完成了一次单元习作。

秘笈之三:批改习作持证上岗

关于单元习作批改的做法,因为在电子习作专辑出炉之前我推出的是“手写稿专辑”,就是让孩子们把好的练笔统一誊抄到一个大作文本上,由会画画的孩子进行手工配图,后来,因为孩子们的作文越写越长,这样做太费时,我就改电子稿专辑了。但是,在手写稿上,我就训练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完别人的作文后,针对优缺点、自我个性化感想进行文字点评。有了这个练习基础,学生批改单元习作就很上手了。新手要想成为正牌评论员,是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的。首先得实习三次,也就是先打草稿,得到审批通过,才能颁发工作证。那时,挂上有自己照片,有鲜艳图文的透明硬壳证件,评论员才能正式上岗批改作文。我们成人工作久了也会有倦怠和懈怠,所以笔者采用了等级考核制度来激励学生。封起步的为“三级评论员”,然后根据每次圈画、旁批是否细致,尾批的语言是否中的,是否能帮作者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等作为“绩效考核”范畴,依次可进入二级、一级、特级……为了激发他们参与评论的进取心,后面我还设置了几个级别,例如教授级别、导师级别、博士后导师级别等等。班上现在已经有30多位正式的小评论员,孩子们对此项工作也是兴趣盎然,不少点评甚至比作者本人的习作还长,虽然我的批阅时间大大增加了,但却让这份枯燥的批改工作增添无限乐趣。尤其是推出“等级考核制”后,孩子们的评论不但非常有个性,文字非常鲜活,并且创意创新之令我眼花缭乱。例如,在点评时,孩子们会用上这样一些新奇的名称:“凤凰展翅”(文中优点),“凤凰浴火”(修改之处);“星光闪闪亮”,“360文字查杀”;“情韵小屋”,“北京大医院”;有个孩子的名字里有个“桐”字,有篇单元习作是《下雨的时候》,小作者文字很优美,于是评论员的点评标题是“梧桐树,诗意雨”……有的孩子具备绘画功底,他们会很大胆的在旁批中,植入和文章内容十分切合的有趣表情包,可爱的卡通图,有的在尾批结束后,用小漫画组图配简短文字的方式来个“欢乐颂”等等。有孩子,喜欢化身为小作者文中的某个人物或动植物角色,用书信告白的方式写出对文章的点评;还有的,在点评结尾,结尾演绎真情大放送,送暖心祝福,送温馨贴士……他们想方设法着开动脑筋各显神通,不仅仅是和作者交流,还会和我进行朋友式的调侃或十分自如随心的传情达意。

然后,我还要求每位作者要和评论员进行语言活动,或表达感谢之情,或对点评进行交流探讨,在这样真情互动的言来语往中,其实何尝不是又一次语言文字表达的练习呢?并且孩子们彼此的情感、思想、友情在此得到非常融洽的交流、交融,连不少家长也主动参与文字互动中来。这样情态万千的作文本,不再仅仅只是训练学生习作的作业本,而又是一份记录下无数童真、快乐的美好而又珍贵的回忆啊!

真正的习作教学,功在平时。这项工作是艰辛而又繁琐的,但是,如果我们敢于尝试,打破常规的习作教学,让学生真正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主动投入到“我手写我心”的海量练习中来,那么,教师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基础上,再进行关于技巧的适度点拨,不是轻而易举吗?我会坚持这样做下去,并且会努力再探寻更多“秘笈”,只为,让我们的学生满心欢喜地踏入文学创作的苗圃!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秘笈专辑习作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掌握续写秘笈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年轻人攒钱秘笈
令2015更圆满的超级秘笈是?
灌水秘笈
习作展示
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