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及其预防*

2016-03-29 00:06陈桃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防青少年

陈桃



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及其预防*

陈桃

摘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所具有的客体多样化、主体广泛化、侵犯公私财产和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居多的特点进行概括;进一步分析了网络道德的缺失和价值评定的错位、好奇心和表现欲的驱使、网络违法行为的低成本和低风险的促发、网络技术缺陷的“助力”等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从心理防范、管理防控、技术防御等方面预防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预防

陈桃/长春教育学院政史地系讲师,硕士(吉林长春130061)。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上网比例超过90%,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在剧烈地影响和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

一、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特点

从对近年来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在具有一般网络违法行为的智能性、隐蔽性等特点的同时,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向。

第一,客体多样化。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往往不是单一客体,并且随着网络技术和违法行为手段的更新而日益多样。除了网络违法行为所特有的客体——网络秩序安全之外,传统违法行为所侵害的客体如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公私财产权利、社会管理秩序等等都已经成为网络违法行为的侵犯客体,而以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秩序、国防利益等为侵犯客体的违法行为在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中也并不罕见。

第二,主体广泛化。随着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在青少年中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具备了娴熟的网络操作技能。黑客程序、病毒程序等网络违法行为技术的便捷化和工具化,也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可以非常容易地接触、学习和使用这些“工具”,进而使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主体呈现广泛化的趋势。

第三,侵犯公私财产和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居多。随着网络购物、网上银行被人们广泛地使用,拥有相关技术又有丰富物质需要的青少年利用网络侵犯公私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其违法行为手段主要包括利用黑客病毒程序或网络漏洞非法获取他人网络账户信息盗窃资金、通过网络发布虚假广告诈骗,以及利用网络进行信用卡违法行为等。同时,利用互联网侮辱、诽谤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案件也逐渐增多。

二、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原因

(一)网络道德的缺失和价值评定的错位

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总要受到道德规范的制约。而在网络这个高度开放的自由空间里,道德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似乎出现了真空。在网络世界中,青少年可以凭借一个虚拟的身份摆脱现实世界中诸多道德规范的束缚,网络的道德约束力因为舆论监督和法律制约的弱化而降低,他们尚不牢固的道德防线很容易摇摆不定甚至被摧毁。

除此之外,公众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行为也有着不同的评价和认识,对于网络违法行为显得十分宽容。那些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施网络违法行为的行为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违法行为人,而大众却常常将其推崇为“网络英雄”“电脑天才”。社会大众这种错误的评定,使得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轻视了网络违法行为的反社会性,更加影响了青少年对于网络违法行为性质的判断,甚至激励着他们不断去效仿。

(二)好奇心和表现欲的驱使

青少年好奇心强烈,他们希望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体验更多的新奇生活,网络上那些纷繁复杂、快速更新的信息和各种资源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也在不断地刺激着青少年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模仿。有些青少年黑客入侵、攻击他人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并不是出于贪利或报复目的,仅仅是好奇心使然。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也会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需要,网络世界则为青少年创造了一个自我展现的新空间。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每个人都有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即使相貌平凡、成绩平平也可以成为焦点,只要拥有能引人关注的“本事”。很多青少年苦心钻研计算机技术,甚至不惜利用网络违法行为挑战权威,就是为了能够在网络上炫耀、引人注意,博取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高评价。

(三)网络违法行为低成本和低风险的促发

互联网构筑的虚拟世界为行为人提供了一个可以隐藏的屏障,而这种隐蔽性使得网络违法行为的成本和风险都明显降低。

首先,心理成本低,罪恶感轻。直接、面对面地实施违法行为往往会使青少年心理产生罪恶感。而在网络上,青少年面对的是屏幕上虚拟的数据和象征性的符号,无论是盗窃、诈骗、还是侮辱诽谤,都不会看到潸潸垂泪的被害人,所有的行为不过是对没有生命的机器和网络“略施小计”,因而行为人主观上也就没有罪恶感,极易在心理上自我宽恕。其次,工具简单、作案成本低而受益高。网络违法行为的作案工具一般只需要一台上网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对于青少年来说,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随处可见的网吧使其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同时,与低成本相对应的,是只需轻触键盘就能够使违法行为得手,实现行为人想要的经济或其他利益。低成本而高收益是青少年选择网络违法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侦破取证困难,受惩罚风险低。网络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以及作案时间短、作案痕迹易于消除使得网络违法行为的侦破和取证难度增加,作案后受到法律惩罚的风险也就相应降低。这无疑在心理上增加了青少年违法行为人凭借自身高技术、智能进行网络违法行为的砝码,从而促使其实施违法行为。

(四)网络技术缺陷的“助力”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和缺陷,网络也不例外。网络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易攻击性、易受干扰性、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和对于环境的依赖性等。这些网络技术缺陷和漏洞存在,对于智能水平较高、频繁使用网络、在网络技术知识的掌握上具有优势的青少年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个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目标,更是为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网络违法行为的青少年违法行为人制造了扫清“障碍”、轻易得逞的可能。综观近年爆发的多个病毒程序,几乎都是作者利用了网络通信系统和软件等技术上存在的漏洞制作和传播、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实施网络入侵、破坏等活动。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技术缺陷为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提供了“助力”。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连接方式和接入途径的增多,网络攻击、入侵的方式和途径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再加之网络安全技术的滞后和管理不善,网络技术的缺陷将更容易为人所用。

三、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预防

(一)心理防范

从防控网络违法行为的实际来看,在心理层面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性防控有着其他防控措施无法取代的优势。心理防范体现的是一种事前控制和对人的内化控制,追求的是在法律和技术的“上游”预防违法行为发生的根本性对策。

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出现和日益严重与青少年网络道德的缺失和网络法律观念的淡薄密切相关。因此,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的心理防范应该包括培养网络道德和增强网络法律观念两个方面。在网络道德的培养方面:首先要让青少年明白,网络是虚拟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有着道德规范的世界,“任何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还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志。网络道德认识转化形成为道德意志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自律,使青少年能够不受外界干扰、不跟风、不盲从,用坚强的道德意志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要帮助青少年克服对网络的过度迷恋和依赖、特别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生存逃避现实的心态,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正视现实。在增强网络法律观念方面,学校可以将网络法律法规丰富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课程内容当中,也可以将网络法规教育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网络法规教育让青少年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从而对自己在网络上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有明确的判断,认识到网络违法行为的危害,明白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行为也要受到现实法律规范的制约,在享有信息资源和自由空间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管理防控

从管理角度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平台,既包含那些能够帮助青少年拓展视野、开阔生活空间的内容,也包含了那些腐蚀、毒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信息。这些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于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预防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必须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和管理。加强对色情信息的管制,及时发现并关闭色情网页、网站,对于论坛、博客、微博等公共言论空间的信息进行审核。加强对网络游戏的控制。网络游戏不仅包含大量暴力、色情元素,而且极易造成青少年沉迷其中,同时网络游戏“角色”物品和账号的交易也衍生出各种网络违法行为。因而要对网络游戏的内容加以规范,对网络游戏的时间做出限制,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交易加以规范。健全网络投诉举报机制,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大网民参与网络环境的净化行动。

(三)技术防御

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是一种典型的高新技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依赖于网络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相伴而生,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挑战最终必须由技术本身来解决”,因此,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技术防御不容忽视。技术防御的本质是以技术制技术,对于不同类型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控制和防御手段。对于网络入侵,可利用防火墙、侵入检测和身份认证技术等;对于网络破坏行为,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是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以及备份和恢复技术;对于病毒等破坏程序,无论是单机还是网络上都应该设置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使用者也要养成防病毒意识和习惯;对于利用网络制作、传播淫秽等各种有害信息的行为,可以利用信息过滤技术,通过访问控制、内容控制和传播控制等屏蔽有害信息、封锁相关网页或网站;对于网络盗窃和欺诈行为,在使用防范入侵和病毒程序盗用信息等自我保护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增强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事实上,无论是网络违法行为的防御技术还是网络违法行为技术,一直都在不断地改进,二者始终处于一种相互制约和较量的过程中。要在这种“矛与盾”的较量中取得优势,除了上述技术防御手段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事前技术防御的预见性,改变目前往往在违法行为发生后才制定应对手段的“亡羊补牢”式防范。同时,还要完善事后侦查取证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有效证据,挽回损失,追究违法行为者的责任。

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无论是分析其特点还是探求其原因,核心追求应该是在违法行为发生之前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抑制、减少导致违法行为的多种主客观因素,从而制止和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预防的重点在于以教育、保护为主的事前预防。而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在预防方法和措施上也有独特之处,既要培养道德、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要引导青少年运用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所学知识去分析各种现象,还要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正视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责任编辑:贺春健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6-0006-03

*课题名称: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学校道德教育研究”(GH13628)

猜你喜欢
预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