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植保信息化建设探索及发展前景

2016-03-29 05:34赵英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衡水市病虫植保

衡水市植保信息化建设探索及发展前景

为加快植保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融合,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综合配套改革需要,衡水市从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实际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植保信息采集、发布,现代园区管理、科学精准施药及植保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发展,提升了全市植保信息化技术水平。

1 衡水市植保信息化建设基本现状

1.1 发布渠道多样化。一是充分利用市农牧局网站知名度高、传播面广、服务器稳定等技术优势,将植保部门一些重要的文件、公告在上面发布。例如,2015年小麦“一喷三防”物资采购过程中,招标公告在衡水市农牧局网站上进行了及时发布,方便了物资供应商上网查看,做到了公开、透明、公正。二是市植保站建了机构红页,开设了重要文件、新闻图片、工作动态、宣传图片、通知通告、病虫信息、政策法规等版块。三是从2010年开始,衡水市植保站一直和气象部门合作,利用手机短信向合作社、种粮大户发送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拓宽了病虫防治信息的传递渠道,提高了传递速度。四是积极和衡水市电视台联合,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利用电视媒体传播面广优势,将病虫害防治技术信息以飞播文字的形式在衡水电视台气象预报栏目播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 现代园区管理智能化。以现代农业园区、高端农业园区和蔬菜、果品大县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建设市级农业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1.3 农业生产资料产销网络化。一是建立集涉农政策、惠农补贴、扁平化农业生产资料团购平台,打通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从企业直接到农户绿色通道,减少中间商环节,降低农民采购成本。武邑县524个行政村实现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带动开通网店农户2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线上销售额达到20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优质农产品外销。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优势,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中的物流运输、供求信息、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成本及单位投入成本。

1.4 植保技术推广平台化。一是研发全市“农技通”APP平台,打造开放、共享、功能完备的植保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二是整合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队伍,建立县有科技服务管理员、乡有科技服务专干、村有科技服务专员的三级科技服务队伍发展平台,打通专家和农民随时交流信息的通道,并有针对性地定期推送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三是建立病虫害数据库。积极推进农田、蔬菜园区等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系统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整理农业病虫害数据库,为农技人员、种植户提供强大数据支持。四是充分利用河北省网上农业植物医院,实现病虫害防治(疫病控制)智能化、高效化、可控化和全程监管。

1.5 施药技术精准化。利用植保无人机喷药,实现精准用药,可减少农药用量10%~20%。降低农民的用肥、用药成本。今后无人机可根据自动采集的田间地理信息、环境温度、湿度、风力、风向、飞行高度与速度等参数,设定作物种类、病虫期、农药种类、剂型、配比等参数,无人植保机在作业过程中智能调节喷洒计量与雾滴大小,并适时上传全部数据,以此建立农业植保大数据库。目前,全市共有植保飞机23架、大型植保机械606台。

2 存在问题

2.1 装备。搞好信息化建设,硬件是基础,资金是保证,在财政没有专项建设资金的情况下,衡水市在抓项目建设的同时,及时把植保信息化建设内容列入到项目当中,努力提升植保信息化建设装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大,特别是用于硬件建设、网络运行、软件开发、信息采集和加工处理的经费严重短缺。

2.2 技术。植保信息队伍素质不够高。尤其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和植保专业信息人员不足,复合型人才更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3 服务。市县专业植保网站不够多,导致全市上下的植保信息服务体系结合不够紧密,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2.4 管理。制度对工作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是规范工作有序、有量、有质的有效措施。植保信息工作还缺乏规范有效管理措施。在信息采集、发布、安全、管理等方面还不足,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

3 发展建议

3.1 建立健全植保信息化平台。完善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防控指挥调度网络和检疫监管网络。加强当地病虫害监控网点建设,建立县级标准观测场和乡镇观测点,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和重点疫区要增加监测站点的密度。充分应用物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雷达遥感监测等现代信息手段,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指挥和检疫监管等信息化水平。

3.2 加快全省植保信息化数据库建设。河北植保信息网和植物医院是河北省植保推广系统最权威的网络平台,由于各县市区域性差异,建议加大各县市病虫害数据的整理、收集工作,形成一个完善准确的河北省植保病虫防治数据库,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尤其是植保技术方面的期刊、论文、试验报告的电子文档。

3.3 投入植保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植保物质装备条件。继续实施植保工程项目,强化重大病虫监测防控设施建设,完善县级病虫监控站点建设,配备病虫调查监测、信息传输、检验检疫、防控处置等仪器设备;大力改善重大病虫防控作业条件,因地制宜装备大中型高效植保机械,鼓励无人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防治病虫害。不断丰富植保物质基础,改善防灾减灾手段,提高现代植保物质装备水平。

3.4 全面提高植保信息化服务人员的素质。对于植保信息化技术推广与使用而言,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队伍至关重要,因此,一方面要做好对在职植保信息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对计算机等相关信息工具的使用水平;另一方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各级植保服务人员的分级培训制度,尤其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及信息化水平,帮助其努力适应现代信息新技术,促进植保系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053000 衡水市植物保护检疫站赵英华

猜你喜欢
衡水市病虫植保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衡水市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衡水市
衡水市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