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矿山植被恢复树种选择与营造技术

2016-03-29 05:34李艳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矿砂尾矿库树种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矿山植被恢复树种选择与营造技术

近年来,辽西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势头正在扩大,对当地经济起到了带动作用,与此同时,矿山开发剥落地表,堆积废弃物引起了植被的大量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加强矿山植被恢复业务已成当务之急。几年来,建平县林业局大量开展植树造林,推进了矿山尾矿库和排岩场的植被恢复工程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使一度废弃的荒山又披上了绿装。

1 对矿山尾矿库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1.1 尾矿库的自然条件与立地条件。矿山尾矿库是矿山的配套区域,主要是废水储蓄和尾矿砂两个部分,尾矿库的顶部平面植物生长极难,一遇大风扬尘飞沙,是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遭破坏的祸首。采矿排除的尾矿砂不属于土壤类型,属于无机矿物质粉经过长期的沉积,多属于碱性,pH值高达8.5以上,几近无通透性,氮、磷、钾三大元素及有机质含量几乎为零。

1.2 尾矿砂改良与造林时期。为了调和尾矿库的酸碱度,造林之前,于树木的栽植穴中适度添加硫磺粉,以每栽植坑5~10 g为宜,目的是调和尾矿库质地的酸碱度,改变尾矿砂的主要理化性状,确保苗木栽植后的正常成活和生长。栽植苗木的时间以春季4月上中旬为好。

1.3 选定适宜尾矿库的造林树种。在辽西北地区,尾矿库的树种选择以抗旱、耐瘠、适应能力强,对土壤要求标准不高为原则,经实践,尾矿库的适宜栽植树种主要有紫穗槐、沙棘、沙地柏、刺槐、连翘、柠条、柽柳、松柏、柳树等灌木、乔木为好,可以适度采用乔灌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为宜。推行栽植容器苗为最佳,直播造林难以达到效果。

1.4 栽植密度与规格。根据立地条件,灌木的栽植密度以0.6 m×1.2 m,实行1穴多株栽植方式,每穴3~6株为最佳;乔木的栽植密度以1.0 m× 2.0 m,每穴1~2株为最好;对于藤本植物,栽植密度应控制在0.5 m×1.0 m,每穴2~3株为宜。其中,对于杨树、柳树、刺槐等树体高大的乔木,要特殊安排在矿山尾矿库边坡的基部位置进行栽植,栽植宽度以2~3行即可,密度控制在1.0 m ×2.0 m。

1.5 造林前期对尾矿库的处理。尾矿库边坡在实施造林之前,要将拟造林的尾矿库地段坡度下降到35°以下,对于未实施消坡的坡面,也可以应用台阶式整地措施,为了保证栽植坑的大小适宜,每个台阶宽度要保持在6~8 m,如此,才可以保证尾矿库具有的安全稳固特性。在修建尾矿库的坝基时,要建立导流渠,当天然降水降落地面时,雨水自然可从导流明渠排出库外,大大保证尾矿库的安全,之后,再沿着等高栽植线进行设计挖穴,按等高线为行向植树造林效果极好。

2 矿山排岩场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2.1 排岩场的自然条件与立地条件。排岩场主要坐落于荒坡、裸地的废弃场地上,由采矿实施剥岩过程中堆积产生的山体表土、乱石经移动至异地,经过长期堆积而成的大小不等、数目繁多的石质山丘,排岩场的结构无序松散,是产生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的主要地质灾害的源头,对排岩场实施植被恢复与尾矿库相比较,施工不易。

2.2 尾矿库改造客土及造林时期。排岩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多于坡体陡峭处,绿化施工难度较大,进行植被恢复前,必须应用和采取降坡、台阶式降坡技术,目的是为了使坡体稳固性能好。对于土层深厚、质地优良的坡地,以及土层厚度达到和超越要求标准的,就可以与常规造林一样实施造林;对于土层瘠薄、石质地表、结构粒度大的,在进行植被恢复时,要对栽植坑进行高标准的客土调剂,或者将排岩场的外围坡面进行全面覆盖,厚度至少要达到50 cm以上,为以后实施造林和保证林木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奠定适宜的地质环境基础。根据实践,造林栽植苗木的时间以春季4月上中旬为好。

2.3 选定适宜排岩场的最佳树种。以扶芳藤、五叶地锦、沙棘、紫穗槐、刺槐、沙地柏、条桑、火炬等为护坡造林树种,以油松和侧柏为点缀树种,缓坡基部可以栽植杨树和柳树,整个坡面乔、灌、草结合,造林后盖度在80%以上。

2.4 造林方法和排岩场特殊处理技术。排岩场造林可以采用与尾矿库造林相同的技术与方法。对于具有排岩性质的大型采矿企业,在矿山开发之前就应对排岩处理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在采矿过程中将剥岩废料经短途运输填至附近的深沟峡谷内,几近填平时,在上层再进行客土覆土技术,将非土地资源转换成土地资源,变害为利,在新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或进行营造经济林,同样会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22400 辽宁省建平县青山生态治理与保护局

李艳华

猜你喜欢
矿砂尾矿库树种
某铁矿山尾矿库回采工艺设计实例
掺铁尾矿砂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分析
铁尾矿砂混凝土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长期运行尾矿库的排渗系统渗透特性的差异化反演分析
树种的志向
响应面法优化铁尾矿砂对铜(II)的吸附条件
树种的志向
筑牢尾矿库安全防线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新一代40 万吨矿砂船首制船顺利出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