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宛麦98的选育及对黄淮麦区小麦育种的思考

2016-03-30 06:45李玉鹏闫书波李金良郭长明
种子 2016年5期
关键词:株系单株高产

李玉鹏, 杨 玲, 闫书波, 李金良, 曹 枫, 郭长明

(1.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 南阳473000; 2.南阳市惠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 社旗473300)

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河南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但由于该地区位于北纬32°17′~33°48′和东经110°59′~113°48′之间,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年平均降雨量930mm,年平均气温15℃,气候多变,病虫害频发,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很大。众所周知,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抗病措施[1],因而,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小麦品种,才能够保证南阳盆地小麦的高产稳产。

1 选育经过

1.1 育种目标的确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南阳农田的肥水供应水平和小麦产量逐渐提高,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也日益严重。根据南阳盆地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在认真总结育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育种目标。新的目标是:抗倒、抗寒、抗旱、早熟、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产量水平9 000kg/hm2左右、品质性状优良、抗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抗干热风、适应性广。

1.2 亲本来源

亲本的选配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关键。宛麦98是以宛麦369为母本,郑麦9023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父母本均为在南阳多年种植,适应本地区生态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双亲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等共性,且在抗病、抗旱、熟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互补性,遗传基础丰富,后代变异类型多样,是较为理想的组合。

1.3 抓住关键目标进行定向选择

F1表现为苗期较为健壮,抽穗较早,生育期较短。F2、F3、F4主要选择抗病、大穗、多穗(单株7穗以上)、抗倒、抗干热风、籽粒饱满度好等性状。2006年发现系谱代号为200113-5-7-9的株系分离不明显,抗病性强、从中选择单株27株,继续鉴定其抗病性和丰产稳产性,淘汰其他株系。2007年种植株系当中,第23株系田间表现稳定,农艺性状突出,选择20个单株,经室内考种表现良好,单株全部决选;2008年各单株的一致性和综合表现较好,从其姊妹株系中选择12个优良株系分别混收作为新品系,室内考种淘汰7个千粒重稍低的品系。2009年以偃展4110为对照与5个入选品系进行产量比较,参试的5个品系产量均比偃展4110增产,其中系谱代号为200113-5-7-9-23-7的新品系单产6 240kg/hm2,比偃展4110增产11%,居第1位,定名为宛麦98。2011年和2012年参加河南省水地信阳组区试,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平均增产5.92%;2013年在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9.7%,居第1位,于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8)。

2 宛麦98的主要特性

2.1 抗寒、抗旱、优质、抗病

该品系在多年的品比、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比对照增产显著,达到了预定的育种目标,于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开始大面积推广。宛麦98属弱春性品种,耐寒性3级,可安全越冬。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宛麦98含蛋白质14.73%、干 面 筋12.67%、赖 氨 酸 0.55%、出 粉 率71.3%,品质优良,基本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对其进行抗病性鉴定:该品种中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抗病性较好。

2.2 早熟性突出

多年的试验表明:宛麦98全生育期208~210d,较偃展4110早熟1~2d,生育期前移,避开了干热风的危害,且落黄极佳,活秆成熟。

2.3 适应性较强

宛麦98的亲本宛麦369、郑麦9023都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良种,丰富的遗传基础,是抗病、抗寒、抗旱、优质、高产等基因的最佳组合。丰富的遗传基础决定了宛麦98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较强。

2.4 较好的丰产稳产性

多年的试验研究表明,宛麦98的产量三要素比较协调,穗数560.7万穗/hm2,奠定了高产稳产的基础。宛麦98的千粒重为49.7g,对产量的贡献也很大。

3 对黄淮麦区小麦育种的思考

3.1 以需求为导向制定育种目标

高产、稳产、低成本长期以来一直是育种家的主要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也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因此育种目标也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近10年来,我国的小麦育种更多地侧重高产、优质。所以选育宛麦98时,我们也把优质作为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所以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要做到产量与品质并重,实现高产优质。

3.2 注重生长发育过程的协调

黄淮麦区因为经常有越冬冻害,前期发育过快易致冻害,而整个过程如过慢则易致晚熟[2]。因此,在选种时要注重生长发育过程的协调。宛麦98前期发育较慢,到3月初才达护颖分化,较对照偃展4110晚3d左右。但到了雌雄蕊分化时期,二者已趋同步,到成熟期已较对照偃展4110早熟1~2d。这种发育过程较好地解决了抗寒与早熟的矛盾,而且拉长了品种的适播期,早播无冻害,晚播也能获得较高产量。

3.3 注意非生物胁迫抗性的选择

在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中,干旱、涝灾、低温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很大。因此,结合生长特性进行形态建成的遗传改良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水平是十分有益的。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干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3]。生产上迫切需要干旱年份能稳产、丰水年能高产的小麦新品种[4-6]。所以在制定育种目标时,把抗旱作为主要的目标之一。在干旱年份选择变异时,建议选择抗旱性好、穗粒数多、籽粒饱满的单株。

3.4 优质要与优良的农业性状相结合,实现稳产优质

现在黄淮麦区育成的优质品种虽然产量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一些品种的农艺性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农艺性状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选种时,也要重视对农艺性状的选择。较好的农艺性状保证了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宽的适应范围,从而使优质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

[1]吴兆苏主编.小麦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林作楫,揭声慧,雷振生,等.从大面积高产小麦品种豫麦13号的育成探讨不同类型高产品种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9(9):11-18.

[3]高海涛,张灿军,吴少辉,等.水旱协调选择混合育种中冬小麦性状遗传相关分析及其早代性状选择[J].河北农业科学,2006,26(5):33-37.

[4]栗雨勤,张青鸾,张文英,等.冬小麦高产种质抗旱性配合力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5,9(3):36-40.

[5]冀天会,张灿军,谢惠民,等.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03-106.

[6]刘桂茹,张荣芝,卢建祥.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与产量性状关系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1):10-14.

猜你喜欢
株系单株高产
小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育种材料研究进展情况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衢州椪柑变异株系—黄皮椪柑相关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