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反应性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6-04-04 15:40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马弯弯富奇志张彦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血流量学说代偿

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马弯弯 富奇志 张彦朋

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是指脑血管在各种舒张或收缩因素的作用下能够舒张或收缩的能力,扩血管反应性可用来评价脑血管储备能力。CVR是反映脑血管调节潜力、衡量脑血管功能储备的指标。

1 脑血管反应性的概念

1.1 脑血管反应性的概念(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正常稳定脑血流的能力。类似的表述还有脑灌注储备(cerebral circulation reserve),脑血管扩张能力(cerebrovascular expansion capacity),脑血管运动反应性(cerebral vasomotor reactivity),脑的血流动力学储备(cerebral hemodynamic reserve),脑的自动调节储备(cerebral autoregulation reserve)。总之,CVR描述的是给予刺激后脑血流灌注比基础水平增加的数量。

1.2 脑血管反应性存在学说 有关脑血管自动调节的学说有4种[1]:①肌源学说:最早于1902年由Bayliss提出,被大多数学者承认并引用。此学说认为,当血管跨壁压增加时,张力敏感性钙离子通道被激活,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平滑肌收缩,管径变细,以减少脑血流量;反之,压力减低时,管径扩大,以增加脑血流量[2]。②代谢学说:此学说认为血管周围代谢产物如腺苷、氢离子等增加时,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③神经源学说:此学说认为血管周围的神经在脑血流量自动调节中起一定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血管的舒缩改变,血管口径、阻力随之发生变化。④内皮细胞源学说:最近许多研究表明,完整的内皮细胞对维持脑血管的反应力是必需的[3]。当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异常后,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抑制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释放,扩张能力减低。Kajita等的实验发现NO调节小动脉血管的基础张力,阻断NO的释放后,小动脉失去在低血压时的舒张功能。另外,研究发现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等也参与了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

2 脑血管反应性的评价及检测

2.1 脑血管反应性的评价 脑血管反应性(CVR)是指脑血管在影响血管运动的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舒张和收缩的能力,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卒中的发病机制之一,而通过检测CVR,可以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CVR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常在给血管一定刺激后测量脑血流灌注(cerebrovascular blood flow,CBF)较基础水平增加的量,即CVR=(激发后CBF-基础CBF)/基础CBF。根据CBF和CVR的状况,可以将脑血管储备功能分为4型:1型:CBF及CVR均正常,提示脑血管储备功能良好;2型:CBF下降,CVR正常,提示储备功能好;3型:CBF正常,CVR降低,提示脑灌注中度下降,血管一定程度的代偿扩张;4型:CBF及CVR均下降,脑灌注重度下降,不能通过代偿性扩张来维持正常CBF。

2.2 脑血管反应性的检测技术 脑血管反应性的评价最初是基于测量脑血流量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Xenon计算机断层扫描(Xe-CT)、动态磁共振(dMRI)和功能磁共振(fMRI)等。通过各种方法(如静脉注射乙酰唑胺、吸人高浓度CO2或屏气法)达到高碳酸血症后,测量高碳酸血症前后脑血流量的变化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经颅多普勒(TCD)是检测脑血管反应性的另一种方法,通过测量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间接反映脑血流量的变化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

3 疾病状态下的脑血管反应性改变

3.1 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改变 长期的血压控制不良可诱发卒中或导致卒中的复发,而脑血管反应性的降低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过程中,远端动脉代偿性扩张和侧支循环的建立,氧摄取分数增加使rCBF保持稳定,当代偿机制不能维持时,则表现为脑小动脉扩张,脑血流储备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因此,改善CVR即改善脑阻力血管的舒缩能力,能够维持正常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预防卒中发生。高血压状态下,内皮释放的收缩因子可引起血管收缩,给予CO2刺激时。CO2起效前必须先克服已存在的血管收缩,导致血管反应性降低。

3.2 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改变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引发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内皮功能损伤是DM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启动因素,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是控制血管张力的最终执行者,也是DM血管并发症生化机制、氧化应激、炎症机制的最终作用靶点。

CVR受损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测定CVR可预测卒中的发生。

猜你喜欢
血流量学说代偿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