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与干姜配伍研究的科学内涵探析

2016-04-04 15:40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100069符纯清武桐吴伯伶祖力皮亚阿布拉刘仁慧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乌头干姜生物碱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100069)符纯清 武桐 吴伯伶 祖力皮亚·阿布拉 刘仁慧

中药配伍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配伍的基本目的是增效减毒。附子与干姜是温里药最常用的药对,附子通行十二经,药性“走而不守”,配伍干姜后,以干姜之“止”抑制附子之过“行”,有利于阳气布达周身,使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作用增强。目前,对二药的配伍内涵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众多的文献中,可能因不同作者对二药配伍的研究方法不同,结果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有必要对其科学内涵进行综述。本文通过将不同文献的联系与差别进行整合后,较系统的综述古今对附子与干姜配伍的认识,以便能更好的利用古今对附子与干姜配伍研究出来的有效资源。

1 本草医籍对附子干姜配伍应用的认识

附子与干姜属于《中药学》温里药范畴,最早均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云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积,积聚、血痂,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辟下痢”。

附子与干姜配伍的经典方——四逆汤和干姜附子汤首载于《伤寒论》。仲景每遇阳衰厥逆重证,除投之以附子外,每每辅以干姜。附子回阳之力无他药可及,正如清朝陈修园《本草经读》的评价:“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明代吴绶《伤寒蕴要》中评价:“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干姜的回阳之力不如附子,但每与附子配伍,可增其疗效,减其毒性,正如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所云:“附子无干姜不热”,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中亦有同样的描述。附子本是大辛、大热之品,在古代不能测其成分、证明药效的情况下,怎样来认识二者配伍的意义呢?有观点表明,附子性善“走”,伍干姜则“守”,清代邹谢《本经疏证》解释云:“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难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回阳要药之附子,张仲景以“脏寒之要药”干姜为伍,用其“刚大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以助附子收力挽狂澜之功,关键是用干姜温健脾阳之功,一则土旺自能制水,二则恢复中焦升降之机,使心火下汲,肾水上济,心肾相交,以治疗心肾虚衰、水火不交而又以阳虚为主的一类证候[1]。由此可见祖国医学之智慧所在。

2 附子与干姜配伍内涵的现代研究

2.1 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附子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毒性最大,单酯类生物碱毒性较小[2]。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水解产物[3]。其中,次乌头碱是附子的主要双酯型生物碱,而毒性最强的是乌头碱。附子具有强心,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抗心律失常,镇静、镇痛,提高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4]。

2.2 干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干姜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除此之外还有β-谷甾醇、胡萝卜苷、棕榈酸、环丁二酸酐等非挥发性成分[5]。现代研究表明,干姜与生姜均含有姜辣素成分,可能对乌头碱有制约和解作用。干姜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可用于消炎、镇痛及止呕等[6]。

2.3 附子与干姜配伍增效减毒作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2.3.1 化学研究 附子与干姜配伍减毒的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的改变。研究表明,干姜减轻附子毒性的成分,主要与其极性有关。干姜的水溶性成分能够增强附子中乌头碱类物质的溶出;石油醚与氯仿提取成分则能够与附子的双酯型生物碱,即乌头碱类物质反应,且抑制了乌头碱类物质的溶出,从而达到了解毒的目的[7];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减少乌头碱的溶出,但却能在体内发挥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作用[8]。动物实验得出相似的结论,干姜中极性最小的部位减毒作用最强,极性最大的水提物无减轻附子毒性的作用,且在附子与干姜全药水煎时,乌头碱的溶出率并未降低[9]。以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后显示附子总生物碱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单位时间内胃内吸收率有降低趋势,说明二者配伍制后减轻对胃的损害[10],提示干姜的有效成分可能拮抗附子毒性成分作用于组织器官而起到解毒作用。

附子与干姜配伍的减毒机制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用干姜能减轻附子的毒性来解释,一般认为,相对于在配伍减毒方面发挥作用,干姜更主要在药效学方面起着配伍增效的作用[11]。有研究报道,附子与干姜配伍后使热性成分的附子总生物碱及干姜的辣椒素煎出率明显增高[12],这可能也是药对增效的重要原因。

2.3.2 药理研究

2.3.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附子临床常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休克、低血压状态、冠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等[13],这与附子的强心及多方面的心脏保护作用有关;同时,附子的毒性也集中表现在心脏毒性方面。干姜附子汤可迅速使离体蛙心搏动频率加快,波动幅度增强[14];对阿霉素心脏毒性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15];附子干姜水煎液对双氧水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6];两者配伍(1∶1)对盐酸ADR致慢性心衰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心脏组织Na+-K+-ATPase活性,上调Junctophilin-2(JP2)的蛋白表达有关[17]。四逆汤是治疗各类休克的重要方剂[18],研究表明四逆汤能显著延长家犬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维持时间[19]。

此外,二者配伍有较明显的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研究表明,制附子与干姜配伍能明显改善小鼠耳廓局部滴加肾上腺素所致微循环障碍,扩张小鼠耳廓微血管,增加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20];同时可改善氢化可地松致阳虚大鼠的体重和体温,提示二药配伍具有良好的温阳通脉作用[21]。

2.3.2.2 对肾功能的影响作用 高剂量的附子配伍干姜的水煎液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小鼠的肾功能具有比低剂量更显著的效果,且配伍干姜后疗效增加,毒性降低[22]。此外,有研究发现,附子干姜配伍对马兜铃酸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3 小结

附子与干姜都是温里药,众多医家却提出“附子无干姜不热”,可见两者配伍对于发挥附子的温阳通脉、回阳救逆的作用极为重要,且同时干姜可以减轻附子的毒性,二者的配伍有增效减毒的重要作用,保证在安全用药的基础上提高了临床疗效,这种配伍关系体现了中医药传统的调控思想。对二药的化学及药理、毒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二者配伍的科学内涵,为二药配伍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在二药配伍的过程中,仍要注重深入多个方面的研究,更要紧密结合中医证型的基础上展开才具有更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此外配伍比例、用法剂量、不同器官组织、与西药结合、使用方式等方面均需注意,只有通过对其全面的研究,才能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乌头干姜生物碱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含乌头碱中成药理论中毒风险的数学分析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高乌头的研究进展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