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馆藏品保管工作的思考

2016-04-04 18:49靳雄步古元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2016年3期
关键词:库房藏品美术馆

□ 靳雄步(古元美术馆)

关于美术馆藏品保管工作的思考

□ 靳雄步(古元美术馆)

美术馆藏品保管工作者肩负着藏品保存与保管的职责,以此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和展示教育等提供支持。显然,做好藏品保管工作,意义重大。笔者把自己的相关思考形诸文字,在此与业界同仁交流。

一、美术藏品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美术馆建设发展迅猛,规模不断壮大,美术作品展览呈现多元、繁荣的景象。但由于发展历史短、行业管理规范匮乏等诸多原因,一些美术馆的藏品保管工作仍存缺憾,具体表现如下:

(一)经费保障乏力

美术藏品属于什么样的级别,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定位。然而,当今许多美术馆的收藏方向不明确,经费也不足,不少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保护工作面临维护保养经费不足的局面,无法支付正常的费用,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入藏程序不规范,信息管理存弊

藏品进入美术馆不是目的,而只是被用于为公众服务的开始。藏品信息收集整理必须细致、完整,否则无法对藏品进行建档、保护、修复和交流,更说不上进行数字化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细致的管理规范,很多美术馆在营运多年后仍然未能对藏品进行有效的登记入编管理,这有悖于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定的“制度健全,账目清楚,保管妥善、查用方便”的管理原则。由于对藏品疏于管理,入藏的作品因无编号而缺乏实操性;有的虽有编号,却无赋予编号的特殊含义,检索使用仍然不便,无法将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创作年代、画种类别、尺寸、图片、说明资料、库房方位号等项目完善,藏品既无总账也无分类账,处于盲控状态。藏品信息管理采取传统保管模式,无现代意义上的藏品信息管理意识。

(三)保管利用存在误区,保护规范模糊

现代藏品科学管理不仅包含日常保管工作,应涵盖美术藏品的整理与研究、科技保护与利用、美术藏品数字化信息管理等。我国现阶段缺乏切实有效引导美术馆对藏品的保护利用的措施,缺乏指导美术馆建立科学的藏品行业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对美术藏品的保护仍存在技术偏差,措施不得力。

二、改善美术藏品保管工作的对策

现阶段,我国的博物馆、美术馆都免费向公众开放,不以营利为目的。这必将推动当代美术事业快速发展,也对美术藏品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藏品保护必须走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完善藏品保管工作制度和应急机制

藏品保管工作,是一家美术馆开展其他业务工作的基础。所以必须科学规范地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技术保护流程,建立系统的保护应急机制。

1.坚持“保护优先,利用并举”的保护原则

藏品保管工作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为保管而保管”,其出发点是保证学术研究与陈列展示等工作的正常开展。藏品的保护是前提,利用是手段,传承、教育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互为促长,齐头并进。

2.实施“统筹管理,分类实施”的管理原则

对于珍贵的藏品,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重点保护,进行修复处理之前,先要做好充分的技术论证再慎重决定。同时,也不可忽略一般性的文物,其存放的环境不能太过简陋。应该按照藏品的质地与价值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方法,并寻求合理、有效的技术处理手段。

3.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范意识

“防”在保护技术中是个根本性问题,是科学保管最积极的措施。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若任其发展,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要做到防微杜渐,对于已遭到侵害的文物也要尽快采取适当、必要的处理措施,防止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甚至损毁。还要有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例如,有些库房温湿度极难以调节,有的地区存在着库房区域内一室多用等问题,没有按照藏品的质地、种类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有的库房通风性较差,可能会使藏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破坏;库房外部环境的大气污染也不利于书画藏品的保管。

4.建立信息备份应急保管机制

库房的藏品不仅要做好常规的藏品分类保管和温湿度控制,还要做好防水、防火、防虫、防盗、防灾等“五防”工作,要制定防范工作预案。同时,还得吸收西方先进的美术馆藏品管理经验,对藏品的数据库进行科学备份,可在馆内、馆外和异地进行备份,防止因洪水爆发、火灾突发、病虫侵害、失窃失盗或地震泥石流而导致藏品数据的丢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培养全方位的安全隐患防范意识,建立周密的应急机制,才能杜绝事故。

(二)提倡美术藏品层级划分与保护利用

合理划分藏品的层级,梳理藏品的保管定位,直接决定了藏品最大限度被利用的程度,这是藏品保护利用的重要环节。

1.科学划分藏品利用层级,进行保护

藏品的合理利用,是藏品保管工作的终极目标。若想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仔细研究藏品,划分好藏品的层级,根据其特性、价值,去为社会的不同需求服务。第一层级是服务陈列展览。陈列中藏品的保管问题,是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有些美术馆对库房的管理很规范化,却忽视了展厅陈列中的藏品保管。陈列厅是公共场所,各种质地的藏品所需要的条件各不相同又难以协调,这种利用和保管的脱节,必然造成藏品的损害。因此,对展厅里的藏品进行定期维护和加强保护势在必行,展厅的工作人员也须参加必要的藏品保护培训。第二层级是服务借阅研究和复制。在借阅服务中,要严格履行手续,健全规章制度,库房要设置借阅室,要制定借阅制度;复制藏品时要有严格的提借手续,复制人员要有专业的保管知识,尽量减少藏品复制的次数。第三层级是综合服务。其方式多样,包括宣传服务、咨询服务、馆外设点服务等,综合服务由于都是间接服务,藏品并不与受众见面,这对藏品保护较为有利。此外,在藏品划分和利用过程中,美术馆的领导层要有健全保管(保护)队伍的长远规划,搞好调研,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2.加强藏品常态下的保护

要加强库房和基本陈列的馆藏作品的保护。虽然各馆的藏品特色有别,管理工作各有特点,但藏品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一致的,都必须有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如库房管理,须从入藏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入库、保存,到藏品利用的提取、出库或注销、统计、归档等管理程序,都是保管工作的基本职责。常态下的藏品保护主要做好两方面:一是加大技术保护力度,做好日常养护和预防性保护,预防性保护也成了当今国际藏品保护领域的主题词。其内涵就是对藏品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抑制各种不利因素,营造一个安全的藏品保存环境,建设成一个具备合理的温湿度、气候变化、光辐射、污染气体、虫害和霉菌、自然灾害等环境条件的藏品保存环境。二是抢救保护已经出现病变的藏品,需要根据其质地和具体保存状况,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3.注重藏品利用中的保护

近来,随着陈展形式的不断发展,各美术馆藏品的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藏品出入库房成为常态,动态管理成为藏品管理的重要一环,“使用中”的保管与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应根据藏品的客观状态,制订科学保护、合理修复的方案,技术部门要对藏品定期检测,建立长效的藏品保护管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制订方案、采取应对措施。要制定年度保护计划。

(三)定量控制技术保护的各项指标

合理控制藏品保存环境条件中的各项技术指标,探索与创新技术保管手段,努力使藏品处于“稳定、洁净”的安全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1.正确理解“恒温恒湿”保存的问题

美术藏品主要以书画为主,材质大部分是纸张或纺织品等纤维构成,最易受害虫和霉菌侵蚀。书画保管的首要任务就是防虫、防霉、避光和防空气污染。对于库房藏品的存放条件,最好能够做到“恒温恒湿”,这也是业界当前最普遍的共识。不过,在全国各地的美术馆中,能真正满足这项标准的极少,因为要达到此标准,需花费大量财力和物力,实现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另外,藏品需要陈列展示或借用外展时,离开了库房之后,温湿度骤然变化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会比在正常条件下长期存放导致的破坏大得多。

藏品类别不同、质地各异,所要求的保护条件与存放方法也就有所不同。纸本纤维类藏品的保存,合理温度控制在10℃—18℃之间,湿度在50%—60%之间,可有效控制害虫与霉菌对书画藏品的侵害;竹木类材质藏品,相对湿度低于45%则容易出现干缩、开裂,温度高于40℃和湿度高于68%,霉菌就容易繁殖;书画类藏品由于装裱都是使用浆糊或石花菜制剂之类的黏着剂,相对湿度低于50%时,会造成黏着剂过度干脆,产生物理性损坏,出现变形、发脆、起翘等现象;金属器物不怕干燥,只要外界的湿度小于35%便不易生锈,温度略超过50℃也不会引起变化。所以,有时“恒温恒湿”保存也并非一劳永逸的保护方法。只有通过实验并分析有关数据,才能得出适合不同特点的美术藏品保管条件。

2.合理调整微生物环境

由于库房的空气不流通、温度湿度不达标等原因,空气中往往飘浮着有害微生物,器物上也可能黏附着有害微生物,很难从根本上遏制霉菌的滋生。为避免此威胁,可采用以下手段:一是选用聚乙烯薄膜制作封口塑料袋,藏品放入后,密封口沿以隔绝氧气;二是定期开启紫外灯消杀,每个月照射5-8次,每次60分钟,此法仅限空间灭菌,可净化保存环境,不会对藏品产生不良影响;三是选择有效的化学试剂来杀灭藏品的霉菌。此外,要坚持进行库房日常维护,不定期检查藏品的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3.严格控制光照环境

排除光源紫外线对藏品造成损害,书画藏品如受到阳光的直射,容易变黄变脆。因为阳光中有很强的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作用,使藏品的纤维素裂断,纤维链素聚合程度减低,纸张的强度下降。纸张中的木质素在阳光中的空气、氧、水分相互作用,被分解为邻苯二酚,再转变为邻苯醌,呈棕色,导致纸张泛黄。因部分日光灯也会产生紫外线,书画库房也不适宜用日光灯照明,必须有防紫外线的有效措施。

4.谨慎利用质地脆弱的藏品

在保管与使用过程中,脆弱、易碎的藏品,需谨慎细致,搬动、运输中要轻拿慢放。针对珍贵藏品,可用有机玻璃包装套封保护,以方便出入库提取。有机玻璃的物理强度和透明材质,可给脆弱藏品提供支撑,也可避免直接触碰文物本体,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同时方便观摩、研究。纸本、绢帛材质的藏品内包装材料要严加控制,须采用无酸纸包装,未经过脱酸化处理的包装纸挥发出有害物质,被藏品缓慢吸收而造成损伤。切忌用废弃的棉絮、碎纸等旧材料做软垫,因为这类材料易滋生螨虫、细菌,湿度过高则易导致粘连、侵蚀和腐朽等情况。这些都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

(四)健全科学的技术知识体系

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作实践,需要依靠科学的知识体系去支撑,除了培养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总结,才能提高科技保护的准确性。藏品保护人才结构目前也面临高端人才的“断层”和“空白”。传统的文博专业人才在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外语等方面的欠缺已经显露。为适应现代藏品保护工作传统与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共存互补的需要,美术藏品保管的工作模式必须转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先进技术知识体系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系统互补问题,使工作人员既熟悉常规业务技能,又掌握现代新技术。

概而言之,重新审视美术藏品保管任务职责,创新保管手段和方式,实现科学管理藏品,科技保护藏品,形成科学的、专业化的美术藏品保管体系,才能合理地对藏品进行研究和利用,以更好地服务大众,彰显美术藏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责编:徐沛君)

[1]国家文物局编:《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2]马淑琴著:《文物霉害的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孔海燕:《我国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载《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库房藏品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罗妍妍藏品欣赏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