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6-04-04 18:49
中国美术馆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

资讯

展览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举办古希腊雕塑展

2016年4月21日,“古希腊雕塑展”在长春雕塑艺术馆与观众见面,展出的38件(组)雕塑作品是长春市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在2015年从希腊国家博物馆和卫城博物馆引进的。古希腊是欧洲古代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希腊文化在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斐然,并且对欧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希腊雕刻的题材大多源于神话传说和体育竞技等。

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在京开幕

2016年4月9日,“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在荣宝斋开幕。此次画展旨在弘扬中国传统绘画精神,让观众在欣赏荣宝斋精美藏品的同时,领略以京派绘画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墨客,所具有的独特审美趣味及他们集体非凡的精神气质。之于当代,那个色彩斑斓的年代似已渐行模糊,但却又有着不可抗拒的亲切感。“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意图透过诸如陈师曾、金城、溥儒等绘画巨匠们的作品所展现出的鲜活与生命力,来体味他们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和学识。

启功行书千字文真迹在天津展出

“启功·陈启智师生书法展”于2016年4月10日在天津今晚大厦开展。启功行书千字文真迹在展览中亮相,同时展出的还包括启功题词、条幅、书信、纸板作品等。陈启智于2015年出版了《启功教我学书法》一书,受到广泛关注,今年3月,他又推出一本别开生面的字帖《启功·陈启智师生同书千字文》,该书前半部分为启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书写的《千字文》。启功一生书写过好几本《千字文》,而启功最擅长的正是行书。后半部分即为陈启智所书的《千字文》,从中可看出明显的师承和变化。

中国设计走进21世纪米兰三年展

2016年4月2日,主题为“21世纪:设计之后的设计”米兰三年展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一设计领域的国际盛会吸引来自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的相关团体参展。参观者将欣赏到出自中国设计师的产品和项目,也将见识并分享走在“中国创造”之路上的中国设计理念与思想。本届三年展基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设计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愈发重要的战略性作用这一前提,展会组织者提出探讨设计与建筑、艺术与技术、人类学与娱乐等相关话题。

恭王府2016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展“画中有戏”开展清末年画手稿首次面世

2016年3月2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画中有戏’传统年画精品展”在恭王府与观众见面。这是恭王府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的开年首展。本次年画展汇集了来自我国传统年画东、西、南、北、中五大产地区域的佳作,其中“东”有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西”有山西平阳木版年画,“南”有江苏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北”有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中”有河南滑县木版年画。展览现场,各地纷纷拿出了“压箱底”的清版老画参展。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推出玛格南大师展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于2016年3月12日推出玛格南大师展,此次展览展出了摄影师广阔的事业生涯中更多样化的重量级作品。出生于英国的伊恩·贝瑞和法瑞双籍的布鲁诺·巴贝是玛格南最有资历和受人敬重的两位摄影师。他们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加入玛格南。伊恩·贝瑞1962年受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之邀加入,1967年成为正式成员;布鲁诺·巴贝1964年加入玛格南。两位摄影师经常来访中国,创作了国内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所熟知的大量作品。配合此次展览开设有徕卡大师班,为本地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与两位最受敬重的纪实摄影师学习和工作的绝佳机会。

秦始皇陵兵马俑展于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开幕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于2016年4月1日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开幕仪式,正式向美国公众推介远道而来的中国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此次来芝加哥展出的均为出土于秦始皇陵的真品,共计120组一百七十余件,为北美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展览。除展出大家熟知的兵马俑外,还有难得一见的文官俑和杂技俑。菲尔德博物馆馆长理查德·拉里维埃表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发掘是人类20世纪最重要的文物发现之一,相信此次展览是芝加哥民众千载难逢的一次好机会,一定会为芝加哥民众了解中国秦朝历史文化打开一扇窗户。

“为坐而设计”实验性探索展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坐,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2016年4月1日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的第7届“为坐而设计”大奖赛暨国际设计院校作品邀请展回答了这个问题。“为坐而设计”是国际原创设计实物赛展,以“坐”的行为方式为核心进行实验性设计研究,自2002年开始隔年举办一次。从2007年第3届起,每届都设一个有针对性的主题:“绿色设计”“户外公共坐具”“坐与其他行为”“坐与长者”,提出了对设计未来发展趋势、设计对人与场域关系的思考、行为组合的体验式设计、人文关照和挖掘前人造物智慧的具有设计观念性提升的设计实践。意在通过设计赛事引发对当下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的发展方向做学术性探讨。

天津博物馆展出晚明绘画

“晚明绘画作品展”在天津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打破了地域限制,将目光集中于晚明,通过65件(套)晚明绘画精品的陈列,努力为观众勾勒出晚明绘画的基本特征与面貌。本次展览依托天津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依照山水、花鸟、人物3个单元组织展品。第一部分“山水画”,突出地域性画派纷呈的特点,主要通过对以钱贡、张宏为首的晚明苏州地区画家,以董其昌、赵左为代表的“松江画派”画家,以蓝瑛为首的“武林画派”,及以吴彬、项圣谟为代表的其他山水画家作品的展示,表现这一时期山水画创作新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花鸟画”,突出徐渭大写意水墨花卉画卓越成就的同时,对周之冕、孙克弘、蓝瑛等画家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也进行展示。第三部分“人物画”,展出尤求、丁云鹏、吴彬、曾鲸等画家在历史故事、道释人物以及肖像画创作中的新成就与突破,更以较大篇幅展示了陈洪绶笔下线条沉着劲炼,面貌高古脱俗又富有深意的人物画作品。

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纪念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2016年3月8日至2016年6月26日,河南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纪念展在首都博物馆展示,展出文物四百余组(件),部分文物属首次公开展出。展览定名为“王后·母亲·女将”,揭示妇好传奇一生的三个角色:“一国之后”是她的社会角色,“王子公主的母亲”是她的家庭角色,“巾帼英雄”是她的历史角色。从而揭示一位女性平凡与不平凡的两面,也彰显了本展览对女性社会责任、家庭伦理、历史贡献所给予的特别关注。

研讨

中韩品牌设计展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

2016年4月2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和韩国品牌设计学会共同主办的“东方文化语境下的品牌设计”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活动共展出中韩品牌产品二十余款。当天下午,品牌设计学术讨论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品牌代表分享各自发展案例,探讨当下品牌文化的思考。此次活动参展作品由两部分构成,韩国品牌学会在会员作品的基础上,邀请12家企业一线品牌参展;而中央美术学院在教师作品基础上,也特别邀请中国几家知名老字号以及社会新锐设计师品牌参展。这些关于生活日常多方面的品牌产品既有共同的器用哲学和日常审美,也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或传统内敛,或时尚张扬,通过展览看到品牌与产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性格诸方面共融。

东云西语—“绘画与思想”艺术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

2016年3月29日上午,清华大学索邦大学艺术交流系列活动:东云西语——“绘画与思想”艺术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本次论坛回溯中法艺术交流的悠久历史,探讨绘画与哲学的联姻和互动,以及当下中法两国艺术与哲学的再思考。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周爱民主持,巴黎天主教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学院Emmaunue Lincot教授,巴黎第一大学哲学艺术系Olivier Schefer副教授,巴黎第一大学哲学艺术系Gilles A.Tiberghien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包林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李睦教授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张敢教授纷纷发言并参与讨论。

“思想与经验”国际艺术家讲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思想与经验’国际艺术家讲坛——我们都是环境中的人”讲座于2016年4月1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主讲人为来自德国的行为艺术家H.A.舒尔特和旅德华裔艺术家任戎。H.A.舒尔特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关注全球生态问题,并持续性地围绕这一主题创作了一系列艺术作品及项目。他也因2001年在北京长城上实施的“垃圾人”艺术项目为中国当代艺术界广泛了解。而华裔艺术家任戎旅德多年,在亲历中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背景下,怀着对宇宙天地无尽的幻想和热爱,一直将关注生命本身,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其创作的核心。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舒尔特认为中国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当代艺术家不仅应该让自己的艺术成为治愈中国社会与思想的“中药”,还应该通过新的科技与媒介在传统文化的底蕴之上寻找新的语言方向,以恒心与毅力来接续传统。

对外交流

美国迪美博物馆展出亚洲外销艺术

日前,美国迪美博物馆联合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举办了“17世纪奢侈的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的亚洲外销艺术”展览,聚焦和探索这一时期令人着迷的、充满着商机与创新的亚洲外销艺术品。本次展览展出了200件艺术精品,包括绘画、纺织品、陶瓷、银、漆器、家具、珠宝和书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展品为借展,它们分别来自英国、瑞典和荷兰皇室、荷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以及欧美的一些艺术收藏机构。这些文物表明17世纪的亚洲奢侈品对荷兰艺术和生活产生的变革性影响。

“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举行

莫奈被称为“光的追随者”,擅长从光影与色彩的关系中捕捉人们难以察觉的瞬间印象。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创始者之一,莫奈始终保持着不朽的影响力。2016年4月9日,“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中国巡展之旅首站在成都拉开序幕。本次展览将续至7月8日。本次展览,用数字影像技术呈现四百余幅莫奈画作,包括知名的《撑阳伞的女人》和《日本桥》等。展厅同时采用时尚便捷的微信语音导览,为观众讲解展览名画背后的故事。

故宫举办俄罗斯皇家法贝热装饰艺术展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联合举办的“玲珑万象——来自美国的俄罗斯皇家法贝热装饰艺术展”于2016年4月16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东雁翅楼展厅对公众正式开放。此次展览展出了弗吉尼亚美术馆收藏的被俄国沙皇封为“皇家御用珠宝师”的法贝热所制作的234件(套)俄罗斯法贝热珍品。展览通过“沙皇的礼物”“美轮美奂的装饰艺术”“日常的奢华”“信仰的力量”四部分系统展示了法贝热珠宝卓越的理念和令人惊叹的工艺,为观众带来一场别致精美的异域文化盛宴。

中欧艺术家具象绘画展在石家庄美术馆开幕

2016年4月5日,“真实的真相——中欧艺术家具象绘画作品展”在河北省石家庄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冷军、朝戈、李士进、盖乐·大卫汉士、雅尼克·福弥耶、阿维拉·巴古尔等11位中国以及欧洲当代著名艺术家的六十余件作品。本次展览是参展的欧洲艺术家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展览旨在通过中欧绘画作品的对话,进行一场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碰撞。

教育

敦煌艺术从沙漠走向校园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甘肃首展于2016年4月26日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揭幕。本次公益巡展主动走进大学校园,吸引高校学子,成为敦煌文化传播的又一途径。展览展出了敦煌系列图文介绍、部分壁画艺术精品。数代莫高窟人在敦煌保护、研究、弘扬事业上的故事得以展示。本次展览同时展示了河西学院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以及具有敦煌元素的艺术创意作品。据悉,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曾在北京、山东、天津、吉林、武汉等地的高校举行,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起到了推动作用。

教育部将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改进美育教学

教育部4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学校美育教育改革的进展情况。今年我国将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确保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此外还将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的建设。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目前学校美育推进机制初步形成,构建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学校的美育评价制度基本建立;学校美育重点项目成效显著,美育条件保障明显改善教育。

“第二届字体之星字体设计大赛评审研讨会”展示字库行业的创新与传承

2016年3月10日,第二届字体之星字体设计大赛评审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多功能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创新与传承”为主题,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北京汉仪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并呈现,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嘉宾主要有鸟海修、朱赢椿、朱志伟、陈嵘、刘治治、张鹏、解建军、张磊、刘钊、刘庆、谢立群、孙明远等字体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汉仪公司首席运营官马忆原担任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评委们表示,本届大赛从投稿数量上较上一届有明显提升,而且不乏个性与共性并存的优秀作品,最终的评选结果反映出了本届大赛的主题。希望用更宽泛、更理性的态度去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收藏

收藏家李巍再次捐赠元明清佛造像

近日,佛像收藏家李巍先生再次捐赠一批珍贵的佛像和佛教法器,这些文物将永久安奉于舟山市观音文化园内的观音圣坛。2009年,李巍先生就将自己收藏的22尊古代金铜造像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以“大明永乐年施”铜鎏金吉祥天母像、“大明永乐年施”铜鎏金无量寿佛像、明代铜鎏金橛金刚像为代表的佛造像,均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准,堪称稀世珍宝。佛教造像是佛教艺术中集大成者,佛教造像史是中国雕塑史的缩影和最好的代表。

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2016年3月1日下午,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造像回归仪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这尊佛首为河北省幽居寺塔供奉的三尊佛像之一,该塔正面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为无量寿佛及阿閦佛,这尊高47厘米、重达80千克的佛首,均以汉白玉雕刻而成,法像精细而庄严。1996年,这一尊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的释迦牟尼像的佛首造像被盗。2014年,有信众将一尊佛首造像捐赠给星云大师。大师为寻找佛身造像,专程派员来京,请国家文物局帮助寻找。国家文物局在组织专家从材质、年代、体量、审美等全方位比对鉴定后,发现该佛首造像与幽居寺塔内的释迦牟尼像佛身造像相吻合。星云大师遂发愿将佛首造像无偿捐回大陆,让佛像“金身合璧”。

其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落成,9月将“对话列奥纳多·达·芬奇”

2016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校庆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落成仪式也于这一天举办,该美术馆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馆。自2002年起,该馆向社会各界征集建筑方案,最终确定由多次获得美国建筑师联合会杰出设计奖等奖项的瑞士建筑设计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担纲设计,在9月开馆之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将推出“对话列奥纳多·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展览将展出列奥纳多·达·芬奇《大西洋古抄本》(Codice Atlantico)的60件手稿真迹、装置模型和3幅油画真迹。此次展出的这些列奥纳多的作品是首次在中国展出。展览将同时呈现跨越艺术与科学领域的当代艺术创作。

意大利研究学家称欣赏艺术品能显著减压

都说欣赏艺术品能令人平心静气。意大利一位专攻文化与心理健康的教授首次把这种静心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这位名叫恩佐·格罗西的教授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库内奥的维科福尔泰教堂进行实验。他在100名游客进入教堂前采集了他们的唾液样本。这些游客性别、年龄、智商各不相同。进入教堂后,游客要先攀登超过200级台阶才能到达教堂最高点,看到这座建于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内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穹顶壁画。格罗西教授在游客观看壁画后再次采集他们的唾液样本。意大利《共和国报》引述他的话报道,观看画作后,游客唾液中的压力激素皮质醇含量平均降低60%,超过九成的游客表示参观后心情好多了。

荣宝斋《墨花墨禽》丛书获得社会瞩目

日前,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墨花墨禽》丛书在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的二十四届金牛杯上荣获“优秀图书·金奖”。去年,该丛书在“2015年海峡两岸书籍装帧设计邀请赛”上荣获优秀奖。这套丛书创造性地将画家写生示范与历代经典名作、画论、摄影图片等板块并置,内容翔实而结构严谨。丛书的著者为赵少俨。迄今,荣宝斋出版社已经推出丛书中的《梅》《兰》《竹》《菊》四卷,未来两年内还将出版后续六卷。

(责编:张译丹 宫剑南)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纸的艺术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