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对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出院老年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6-04-06 09:11王琪娜阮海玲郑学军董利平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王琪娜  阮海玲  崔 玲  郑学军  董利平  刘 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



健康宣教对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出院老年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王琪娜阮海玲崔玲郑学军董利平刘杨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11年7月~2012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个体化、系统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两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两组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明显提升(P<0.05),而研究组提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后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健康宣教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生活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充分,保健意识差,用药依从性较低,常出现漏服药的现象,同时AMI患者常因各种因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况。研究指出,负性情绪在AMI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近年来,AMI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研究指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出院后再梗死的发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疾病预后明显改善,有助于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1-2]。本文探讨健康教育对AMI患者出院后生活方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血清酶检查,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3],排除有精神病史及智力障碍者;有脑血管疾病史者;小学以下学历者;不能有效配合研究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本研究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中,女18例,男22例;年龄38~66岁,平均(44.7±5.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对照组中,女17例,男23例;年龄37~65岁,平均(44.3±4.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两组AMI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措施:由护士对患者进行每周1次的AMI相关知识讲座,健康宣教的内容包括:①AMI的概念、治疗方法、并发症防治以及疾病预后;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放松,戒烟戒酒等;③常规心率监测的注意事项;④出院后自我管理。

1.2.2研究组

给予个体化、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

1.2.2.1宣教形式通过口头宣教、文字卡片、讲座等形式进行宣教。①个别交谈:对于性格执拗、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或沟通能力差的患者,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沟通技巧,语言尽量通俗、简单,因人施教。②文字卡片教育法:向患者发放疾病相关知识书面材料,并结合讲解,将入院需知、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物品管理等内容先让患者先了解,之后进行讲解,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为其讲解。

1.2.2.2健康教育内容患者入院后,护士要热情接待,初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向患者主动介绍责任医生、护士以及环境等情况,之后根据病情评估结果,针对不同阶段患者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1)急性期:①急性期患者因发病急骤,常伴有恶心、呕吐、恐惧、头晕、晕厥等现象,严重者还会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患者入院后,应先给予镇静、止疼、溶栓等对症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适当向患者讲解一些有关疾病知识,患者目前的病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告知患者要绝对休息1周,介绍限制活动的重要性,指导其习惯在床上洗漱、大小便、进食,尽量减少患者的活动量。②在饮食方面,告知患者应以流质、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宜少食多餐,以防因进食过多增加心脏负担,每天进食量只需保证身体基本营养及热量即可,并且尽量减少钠盐的摄入量。③告知患者配合用药,发病初期可使用血管扩张剂、溶溶栓、止疼等药物治疗,用药前向患者说明用药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④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急性期患者常由于紧张、恐惧、悲观等情绪,使血压升高,引起心率加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使病情加重。因此要向患者宣传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危害性,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向患者讲解疾病的转归,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应避免探视,以保证患者体力及精神上完全休息,以取得理解与配合。(2)稳定期:经过抢救与治疗,该阶段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症状明显减轻。①适量运动:向患者介绍早期康复的优点,请AMI恢复期康复成功的患者亲身讲解康复经验。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适当的运动,先在床上练习下肢伸缩运动,以预防发生下肢血栓,每日3~4次,之后主动活动四肢,被动或主动在床边坐起,适应后可逐渐延长床边坐起的时间,增加次数,以后可搀扶患者沿床边走动,做近距离的活动。②控制饮食:该阶段可适当调整饮食的质与量,但仍需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同时仍需以易消化、柔软的食物为主。另外,还应通过饮食预防便秘。便秘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指导患者多食入纤维素的食物,可结合腹部按摩,每天顺结肠走向做腹部按摩,指导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采取清洗灌肠排便。③坚持用药:向患者讲解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指导其不可随意增减服药量,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告知责任医师。④情绪:告诫患者在此阶段仍需谨慎,不要因病情好转,盲目乐观、放松警惕,忽视病情潜在的危险性。同时家属在探视时,应避免刺激患者,以防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另外家属应鼓励患者,让其感受家庭的温暖,以提高治疗积极性。(3)恢复期:主要为出院指导。①活动与锻炼:向患者介绍康复锻炼对心肌梗死转归的作用,讲解坚持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病情、体质、年龄等条件,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教会患者可根据脉搏来控制运动强度,并教会患者如何测量脉搏。运动场所应选择空气清晰、无污染、宽阔的地方,避免在寒冷、潮湿、高温的环境下锻炼,以防再次引发心肌梗死。②饮食调护指导:向患者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饱餐的危害性,介绍临床上因饮食不当,造成疾病复发、病情恶化等病例。指导患者饮食既要控制体重,还要保证必要的营养。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每餐不可过饱,忌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严禁烟酒,禁饮咖啡、浓茶等饮品。③预防再梗死的发生:出院后,指导患者应避免诱发再梗塞的因素,如疲劳过度、天气骤冷、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大便用力、突然停药、性生活无节制、各种感染、过量饮酒、吸烟等。告知患者再梗死的发生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④自救措施:心肌梗死随时都有发病的可能,因此应教会患者自救措施。指导患者应随身带急救药,在突发疾病时,应原地休息,服用急救药,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患者独自外出时,要备一张身份卡,写明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既往病史、电话号码等,以备在突发疾病时,能够尽快得到救治。⑤心理康复:指导患者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告知患者发怒会增加心肌耗氧量;担心心肌梗死能否康复而存有忧虑、焦虑情绪,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引发心绞痛;捧腹大笑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心肌缺血,而诱发再梗死。指导患者多听轻松愉快的轻音乐,可消除疲劳,有利于心情愉快,不宜看比赛类或情节紧张的电视,以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缩,从而引发心绞痛或疾病复发。

1.2.2.3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前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家庭住址、电话、病情、用药情况等,以便于出院后随访。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进行1次探访,随后每个月通过电话随访、家访等形式了解患者是否坚持用药,讲解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及饮食控制与坚持运动的必要性,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醒患者要避免诱发AMI的因素,还可电话预约患者参加健康讲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5]。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估患者出院前后的生活方式,量表共有52个条目,6个维度,包括:健康责任感、营养、人际关系、压力调节、躯体活动、自我实现;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从不”计1分,“有时”计2分,“经常”计3分,“总是”计4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低于总分的33%为低水平,大于66%为高水平,33%~66%为中等水平[6-7]。②采用自制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半年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量表内容包括AMI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并发症、预后、如何预防、发生意外如何自救等内容,量表共100分,评分越高显示患者掌握AMI基础知识的程度越高。③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用药管理、病情监测、运动规律、合理饮食。④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生存率、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对疾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明显提升(P<0.05),然而,在出院时与出院半年后,研究组对疾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干预前  出院时  出院半年后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42.5±7.6 45.2±5.6 1.809 >0.05 78.5±4.2*62.3±6.5*12.239 <0.05 95.3±2.2*76.3±2.5*36.084 <0.05

2.2两组干预后生活方式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出院后,研究组生活方式6个维度以及健康行为总分的高水平构成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低水平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出院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方式量表评价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n(%)]

2.4两组出院1年的生存率、再住院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发现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出院1年的生存率、再住院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AMI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流量减慢,造成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若心肌缺血时间超过1 h,即可引发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胸痛、心电图改变、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AMI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脏破裂、休克等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8]。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较多,常见的诱因有:①过度劳累:过度的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都可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使心肌在短时间内缺血,引起动脉痉挛,严重时可引发AMI;②暴饮暴食:研究指出,AMI往往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在进食大量高热量的食物后,会使血脂突然升高,从而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AMI的发生[8];③寒冷刺激:温度骤然下降可能会发生AMI,冬春季节因温度较低,容易引发AMI,这也是医生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④便秘:老年人发生便秘的现象较为常见,在便秘时用力摒气,可增加AMI发生的风险,但临床上对其危害性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9]。

AMI的发生、发展等与患者的情绪紧张、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饮食不节等密切相关。研究证实,忧虑、恐惧、忧郁等心理因素可升高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睾丸酮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AM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0]。在临床护理中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出院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宣教是以人群为中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宣传活动,从而拓展患者对某类疾病的认识程度,以促使患者能够自觉采纳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有效避免诱发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从而促进疾病转归。近年来,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多项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患者对健康教育存在不同的需求[11-13]。个体化、系统的健康宣教方式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在患者入院后,应对其病情、文化程度进行了解,评估其沟通能力、理解能力等,以决定采取何种宣教形式,因人示教,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薄弱环节的宣教,可促使患者有效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在心肌梗死的不同时期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既往诸多研究中已得到证实,赵力立等[10]对66例AMI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患者对AMI基础知识的掌握明显提升;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发现干预后,患者的6个维度评分均较高,说明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在出院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研究对出院后的AMI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结果发现,通过干预,两组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明显提升(P<0.05),而研究组提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出院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出院后,研究组生活方式6个维度以及健康行为总分的高水平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低水平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论与文献报道一致[14-15]。提示通过系统、个体化的健康宣教能促使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出院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患者出院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1-12]。尹红英[13]经过研究指出,对AMI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在出院后可有效预防及减少再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心血管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本研究将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应用于研究组,结果发现,研究组1年内的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研究组一年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相关报道相符[16-19]。

综上所述,有效的健康宣教有助于使AMI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降低患者出院后再住院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61-962.

[2]练世刚,王学义.地震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11):2115-2116.

[3]吴爱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1,(18):139-140.

[4]曹慧平.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11,22(17):142-143.

[5]何文姬,鲁闻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7-78.

[6]易为丹,李勇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淤阻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273-2275.

[7]张美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19.

[8]赵淑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8):1598-1599.

[9]覃秀灵.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6):156-157.

[10]赵力立,曹明英,姚朱华,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3-1465.

[11]于江,赵怀荣,许玲,等.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危患者实施标准化治疗方案的护理[J].山东医药,2012,52(4):117-118.

[12]任绍海.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处理[J].北方药学,2014,(3):177-178.

[13]尹红英.人性化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11-1913.

[14]张正侠.急诊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4):110-112.

[15]胡霖.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65-2566.

[16]徐月红,童金英,徐月美,等.临床路径护理程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63-166.

[17]熊秀芳.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2):142-144.

[18]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19]袁慧茜,钟海兰.护理干预对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0):144-145,150.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way of life in senile patients w ith acutem yocardi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WANG Qi'na RUAN Hailing CUILing ZHENG Xuejun DONG Liping LIU Yang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Hebei Province,Zhangjiakou 07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life style of senile patientswith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discharge.M 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2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each group had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th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The study groupwasgiven individual,system health educationmeasures.Theeffectsof twogroupswereobserved.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disease knowledge of the two groups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discharge the way of life,selfmanagement ability in study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In addition,1 years survival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t the same time,the rat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re-hospitalization rate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Healthy lifestyle education can help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to form healthy life style after discharge,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Health education;Life style

收稿日期:(2015-09-21本文编辑:程铭)

[基金项目]河北省张家口市科学技术和地震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1321107D)。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1(a)-0163-05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肥胖青少年开放式运动减肥模式的理论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