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孽龙的时代价值与传承探讨

2016-04-06 12:24陈保学王美杰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芷江舞龙侗族

陈保学,王美杰

(怀化学院1.体育学院; 2.图书馆,湖南怀化418008)

芷江孽龙的时代价值与传承探讨

陈保学1,王美杰2

(怀化学院1.体育学院; 2.图书馆,湖南怀化418008)

沅水流域民族民间体育中,芷江侗族孽龙是现今保存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因其稀有性、独特性、唯一性和濒危性,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芷江侗族孽龙的调查,研究其传承困境,期望通过梳理其体育特征和时代价值,提出孽龙的发展思路,以使孽龙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芷江孽龙; 时代价值; 传承

沅水流域的民族民间体育受沅水文化的影响有别于其他区域,且风格独特,如“孽龙”、“断颈龙”、“赛龙舟”等等,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民族民间体育项目面临传承危机,要解决民族民间体育濒危的局面,必须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为此本文通过对芷江孽龙时代价值的分析,进一步探索其适合当今经济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方式。

一、芷江孽龙简介

芷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南麓与雪峰山西脉之间,潕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横贯全境,属山间盆地地貌,生活着侗、汉、苗、蒙等10多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芷江侗族人口最多,占人口总数的48.4%,侗族文化特点浓郁,其中孽龙便是土生土长的侗族体育活动。孽龙发源地土桥乡富家团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侗家山寨,孽龙在此萌生、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早在隋末唐初年间便开始流行。富家团村现有面积3 200亩,其中水田1 700亩,坡(山地) 1500亩,包含两条小溪、十六个山坡和一个水库,杨溪河和孽龙溪穿插于十六个山坡之间。村内12处寨子依坡而建,共有村民1 478口,其中田氏聚居寨为9个,田氏族人1 300余口。

孽龙曾以“劣龙”之名编入《民舞集成》。在富家团村关于孽龙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孽龙未被感化产生虫害,因此先民要扎龙、舞龙、化龙来感化孽龙,祈祷五谷丰登。历史上大面积的虫害多与干旱有关,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富家团村离潕水河很远,村内两条溪并不大,水库是在水塘的基础上修建的,过去比现在更小,因此应对较为严重的干旱的能力并不大,当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干旱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来说无疑是十分严重的威胁。这样初步推断“孽龙”的产生很有可能跟干旱有关,在走访中了解到“扎龙”和“化龙”两个环节有着重要禁忌,扎龙必须要选当地最好的水竹,取“水”之意;化龙一定要选在溪水旁,用水稻秸(稻草)点燃,寓意龙魂顺着溪流归入大海,还是离不开水。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都离不开大河流域,而繁华一时的雅玛文明因为远离大河,遭遇干旱而覆灭,可以想象没有现代工业技术支撑的年代,大旱带来的灾难是具有毁灭性的。因此通过对当地的地理考查和“孽龙”传说、禁忌等因素分析,“孽龙”源于田氏先民祈雨的可能性较大。

二、芷江孽龙的时代价值

(一)芷江侗族孽龙的工艺特征与价值

孽龙包含一龙、一宝,龙为龙头蛇身呈“S”型,龙身有黄、蓝、白三种颜色,龙身中轴固定在一根六尺左右的竹竿作为把手(如图1)。宝上端为一圆球,直径一尺半,球固定在宝架上,宝架下端是一根约为一尺的手柄(如图2)。

图1

图2

“孽龙”的造型是富家团先民根据民间传说和传统龙灯造型设计创造的,体现了独特的侗族文化特点,后经与汉文化不断交融,逐渐赋予了孽龙完备的制作体系。首先要选当地做好的水竹作为制“篾”主要材料,中间是六尺长的一根竹竿,在竹竿上用“篾”织成龙头蛇身的骨架,外面糊上白纸,然后选不同的颜料在孽龙背部画鳞,腹部画纹,在龙头的两侧需要画上龙角,多将龙身颜色涂为黄色,龙鳞多为红色,龙尾、龙耳、龙鳍和尾尖多为绿色,最后在孽龙唇腭边安上胡须,龙须是两根篾延长相交叉朝后弯曲,两须平行。宝先用竹竿做成架子,再用“篾”编成圆球外蒙绸子,球用铁丝穿在架子使其能滚动。编织孽龙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老艺人在两个助手的协作下需五天才能完成造型复杂、结实耐用的骨架,然后用黄色纸糊裹,晾干后以简单勾笔画涂色。考究的工艺使得孽龙寓意丰富、造型别致,并且在舞动时上下轻重比例适当,便于流畅的完成舞龙动作。

每年一度的“化龙”,督促着每年新龙的制作,伐过的水竹旁新竹又破土而出,新老更替,水竹保持着无限的生机,扎龙技艺在一年又一年的更替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千百年来造就了一代代巧夺天工的扎龙艺人。

(二)芷江侗族孽龙的体育特征与价值

芷江侗族“孽龙”在我国舞龙运动中表现形式独特,当地人将“孽龙”称独龙、劣龙。舞龙者穿侗族的传统服饰,对襟衣、红腰带、黑布鞋等。两人一对,一人舞宝,一人舞龙。舞宝分为舞单宝、舞双宝,与孽龙对舞分别称为“单宝戏龙”、“双宝戏龙”。舞动时要求两人保持相对,动作变换时两人不断交换位置,但始终保持相对的位置如一人在舞,这就要求两人配合要十分默契,只有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做到流畅的配合。孽龙表演最具观赏性的地方在于桌上表演,一米见方的八仙桌上两人对舞,不停的交换位置,同时还要完成各项难度动作,这需要表演者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出色的平衡能力和完美的配合。孽龙的基本技术包括基本步法、舞龙技法、舞宝技法以及对舞技法等。基本步法是基础,主要有:蹉步、垫步、小跳步、箭步、马步等。舞龙技法包括:平云、挂摆、摇摆、翻身等。舞宝技法有云、转、摆、绕、引、戏等。对舞技法主要有:青山牛摆尾、黄龙缠腰、鹞子翻身、雪花盖顶。对舞技法可以自由组合,在表演时即可以按照固定的顺序完成也可以即兴表演随机组合,但对于表演双方要求配合默契,整套动作连贯流畅。

芷江侗族“孽龙”的形成与发展是侗文化与汉文化的有机结合,是特定地域环境中创造的民间艺术,由于侗乡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孽龙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舞蹈的表演与设计都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动作的编排有着自身的特点。技术动作整体来说并不多,表演时主要是对舞技法,从头到尾只有四个动作。孽龙对舞技术较少跟对舞的配合难度较大有关,较少的技术动作便于配合双方快速掌握演练技巧,方便记忆和流传,同时也便于随机组合、即兴发挥。侗族乡民特别喜欢即兴表演,侗族大歌、侗族舞蹈都体现了“即兴”特点。孽龙作为侗乡人民在喜庆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当然少不了“即兴”的特点。锣鼓一响,年轻人便走出家门去舞龙、观看、呐喊;年老的在家中备好香、纸、鞭炮和一些土产小吃,迎接舞龙队的到来,舞龙者通过四个动作的随机组合,变幻出了不同的表演效果,整个山寨沉浸在舞龙的喜庆之中。孽龙表演因为是两人对舞,没有苛刻的人员数量要求,同时不受场地限制,便于组织,有着很高的健身价值。

(三)芷江侗族孽龙的艺术特征与价值

孽龙的主要伴奏乐器有:锣鼓、头钹、二钹、牛角号、唢呐、小锣。其中头钹、二钹的组合是基本结构形式,锣手运用各种不同的演奏手法,通过节奏变化和音色、力度的对比,敲击出热情奔放、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锣鼓是侗族最喜爱的民族器乐,也是我国南方百越民族世代相传的古老乐器,孽龙锣鼓常用青铜乐器,包括大锣、班锣、包包锣、铙钹和木质桶鼓等。锣鼓伴奏少则四人、多则六、八人不等,鼓手控制着乐队的速度、节奏、曲牌的转换,起着乐队的指挥意义。大锣发出的低音,突出了强拍音,有着分句和稳定音的作用;班锣音色有着装饰性的音响效果;铙钹是乐队中的色彩乐器,头钹与二钹的组合是乐队基本结构形式,锣手运用各种不同的演奏手法敲击出丰富的音色来增强锣鼓队的表现力。如今,芷江、新晃侗区仍然传承着一种颇具民族风格的打击乐器表演形态,侗民称之为“锣鼟”,其器乐组合形式、表演技艺、曲牌结构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是侗族文化的一种外化形态,是侗族人民喜庆丰收、迎送嫁娶、恭贺新春时的重要表现形式。根据孽龙表演的特性,伴奏始终保持着热烈、喜庆的效果,除锣鼓队外,侗族牛角号、号筒管、侗唢呐也加入伴奏烘托气氛,并在表演中燃放爆竹掀起高潮。伴奏音乐都是当地流传的民间小调或民歌,有着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艺术价值独特。

(四)芷江侗族孽龙的民俗文化特征与价值

孽龙从制作到舞龙再到最后烧龙有着特定的程式和意义。扎龙时,骨架要选当地侗家山寨最好的水竹作材料,取龙不离水之意,上山砍竹前须选择吉日,净身后上山精选水竹,将砍回的水竹在族长家中堂屋的神龛上烧香祭祀,求祖宗保佑孽龙制作顺利,族长在神龛前吟唱一段颂词后,方能起刀开竹破篾,骨架的编织正式开始。孽龙扎好后,是接龙,接龙前先将其供上神坛,在族长的带领下,众人将孽龙供上神坛烧香叩首,由祭祀者祝辞吟诵,然后进行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即“开咽喉”,由族长点燃三支香在神坛上唱颂起龙歌,并将孽龙的上腭、咽喉、舌头处各烧开一个小洞,颂歌唱毕,“开咽喉”仪式完成,侗家人相信只有将孽龙开咽喉后才具有灵性,这样舞孽龙就能保佑侗乡五谷丰登、岁岁平安。舞龙要选在重要的节日,早春时节在田间地头舞孽龙驱虫免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后在田里乡间舞动孽龙庆祝丰收感恩孽龙。春节期间舞龙是送龙进户、恭贺新年、辞旧迎新,寓意着龙到福到、驱邪避瘟。每年正月十五,一年告一段落,一年的舞龙也要画上一个句号,要在溪边举行“化龙”也叫“送龙”仪式。在溪边摆出供品香纸,将孽龙放在堆了稻草的化龙台上,由族长做完法事后点燃稻草,龙随着送龙的音乐焚化,当地乡民相信龙魂会随着溪流进入江河,最终游入大海,这样孽龙就会保佑侗寨风调雨顺,万事顺意。“化龙”体现了侗族万物有灵的宗教意识,这种朴素的宗教意识让侗族人民长期保持着对生灵的敬畏之心,人们相信万物皆有生命、皆有轮回,教育子孙后代向善除恶,与人和善,对其他生命亦保持尊敬,合理利用自然[1]81-83。繁琐的祭祀过程使得孽龙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而且祭祀权利掌握在少数祭司手中,他们在村寨中承担组织和领导作用,在没有政权的侗寨中这种原始的宗教制度是侗族“萨岁”崇拜的延伸,是侗寨保持团结、友爱和稳定的基石。孽龙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民俗旅游热的今天,孽龙这种保存着最原始风貌的民俗活动也潜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三、芷江孽龙的传承与发展

孽龙舞源于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的一个侗族村寨——富家团村,该村以田氏为主。受侗族侗款制度的影响,旧时族长有规定,孽龙技艺不能传外姓,所以孽龙一直在土桥乡一带田氏一族传承,流传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加上过去交通较闭塞,这种独特的舞龙方式流传范围非常窄,除在本乡及周围个别乡镇外,其他地方均很难见到[2]105-116。文化大革命时期又将孽龙归为封建残余,一度中止了舞孽龙的活动。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孽龙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策的扶持下孽龙又被重新迎接了回来,但孽龙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巨大危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严重流失,作为传承和发展的骨干——青壮年,则大多进城务工,富家团村也不例外。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孽龙传承已经打破姓氏的界限,但即便如此乐于接受训练的人数十分有限,老艺人们只能走出山寨,向学校的孩子们传授,盼着祖传的技艺一代代的传承下去,目前土桥乡已经有10余所小学开设了孽龙课程,这对于孽龙的传承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不过在小学开设课程影响力十分有限,在学校没有固定专业师资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作为非遗项目,孽龙艺人日见稀少,如再不进行抢救、保护和传承,技艺将随着老艺人的辞世而失传。根据调查现有传承人23人,其中80岁以上2人,60到69岁3人,40岁到59岁13人,40岁以下仅有5人。可见即便是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孽龙依旧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

(一)走经济化道路,发展孽龙生态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芷江侗族“孽龙”包含的竹编工艺独特、舞龙表演精彩、祭祀过程神秘,加上富家团村自然环境优越,侗乡风情浓郁,邻近沪昆高速,具备了发展民俗生态旅游的条件[3]50-52。若围绕孽龙开发旅游,形成以观光旅游、竹艺产品、孽龙表演、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必将对于侗寨的经济建设起到带动作用,这对于孽龙来说就有了内在的传承和发展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二)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向更多的校园推广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的大力推广和开展,需要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并结合当地教育的实际,同时学校要具备完善的训练制度及设施、场地。孽龙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条件。

(三)纳入各级体育运动会,推动孽龙的赛制建设

以不断规范和完善各级民族体育运动会为抓手,切实推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传承与保护,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近700项。湖南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芷江侗族孽龙表演队在2014年10月参加了第八届湖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比赛,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孽龙在今后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各级体育运动会,如何融入传统舞龙比赛都还需各相关单位的进一步努力。

(四)做好科学研究工作,为孽龙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芷江侗族孽龙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其面临失传的困境下,科学研究人员应加大研究力度,保护现有的孽龙技艺不流失,整理、发掘相关的资料,形成理论成果,确保芷江侗族孽龙更好的发展传承下去。

(五)做好群众体育资源开发,走进社区,为全民健身服务

将孽龙技术动作简化,开发成群众性的健身项目,向社区推广,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为全民健身服务。有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孽龙项目才能被发扬光大。

四、小结

如何更好地保护民族民间体育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以孽龙为例的研究能否使孽龙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为当前沅水流域民族民间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范式,需要引起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足够的重视,需要我们长期的研究与实践。

[1]张翠英.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揽胜[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11.

[2]石佳能.侗族文化研究笔记[M].深圳: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陈幸良,邓敏文.中国侗族生态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Folk Sports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Yuan River Basin——A Case Study of Evil Dragon of Zhijiang Dong Minority

CHEN Bao-xue1,WANG Mei-jie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Huaihua University;2.Library of 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Among folk sports of Yuan river basin,Zhijiang Dong evil dragon is one of the most primitive and representative folk arts.Because of its rarity,uniqueness and being endangered,it is listed as the third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rough survey of Zhijiang Dong evil dragon,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nheritance dilemma,and expects to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evil dragon by analyzing it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get effectiv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about evil dragon.

Zhijiang evil dragon; value of the times; heritage

G85

A

1671-9743(2016)10-0010-03

2016-09-26

陈保学,1980年生,男,山东济宁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芷江舞龙侗族
舞龙
难忘芷江红
中秋舞龙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陈纳德在芷江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